京东也要做征信 看他如何获取你的个人信息
央行要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深圳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拉卡拉信用、北京华道征信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动作频频的京东和百度却缺席其中。
京东负责金融板块的副总裁姚乃胜透露,京东有计划申请个人征信牌照。股权众筹也会在二季度上线,包括私募和公募两方面股权众筹都会涉足。“P2P也会持续关注,不过京东金融做P2P的事情,我们暂无具体信息可以披露。”
申请牌照目的
近年来,京东一直在加紧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布局,现在已经形成支付、众筹、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平台业务等五驾马车并行的局面。在电商领域,京东虽然不及阿里,但较腾讯而言优势明显。京东和阿里、腾讯一样有着大量的用户消费数据,具备做信用产品的基础。
券商机构测算,中国目前的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的总规模仅为20亿元,个人征信为2亿元左右,随着个人征信市场的开放和人口总数不断的增加,中国个人征信市场空间将超过1000亿元。中申网小编认为,大数据和互联网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市场规模朝着越来越大的趋势发展,数据产生越多,意味着征信的市场运作空间将进一步放大。目前还没有完善的与征信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旦政策有所松动,这些拥有征信数据的互联网企业在众互联网金融的全领域发展将变得异常顺畅,优势也会越来越显现。面对如此大的诱惑,京东怎能不参与分一杯羹。
个人征信准备
京东称在个人征信上已经做好准备,主要涉及数据、技术、产品三个方面。中申网小编认为,数据准备主要是指京东平台上的基于电商、物流、互联网金融等累积的交易数据。技术准备上,京东表示已经做好了例如风控等储备。在产品准备上,京东基于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支付等板块,陆续推出京保贝、京东白条、京小贷等产品,算是中国市场上最初始的个人征信服务。
从京东白条授信不高且使用人数有限的情况来看,京东对个人信用的判断还是比较保守的。京东白条公测时,只选择了50万个白条消费名额,最高信用支付额度仅为1.5万元。而有这个消费能力的用户几乎都会有不低于该额度的银行信用卡。如何提高个人信息的可利用率将是京东在个人征信业务上急需解决的难题。
京东的电商平台上除了自营模式外,还有入驻模式。如果依靠电商交易数据作为评估个人信用的话,是否会出现大量虚假交易的情况。毕竟电商交易数据造假成本相对较低。因此,京东在构建个人征信模型的时候,一定要处理好对数据选择。
未来发展趋势
中申网小编认为,在个人隐私保护和相关法律政策尚不明晰的情况下,一旦个人信息数据被肆意借用、盗用,信息评估缺乏真实性,民间征信行业将缺乏公信力。所以,未来征信市场发展应该是政府主导,民营企业参与其中,共同维护和保障中国的个人征信业务有序的良性发展。
(信息来源:中申网 小编: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