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退款无门,员工被迫失业,向“熊猫不走”维权怎么走法律途径?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檬

近日,网红蛋糕品牌“熊猫不走”深陷停业风波,不少消费者和公司员工也因此卷入维权困境。

3月18日,潮新闻“记者帮”报道后(此前报道:《网红蛋糕“熊猫不走”突然倒闭,杭州门店人去楼空,消费者、员工深陷维权风波》),收到了不少网友的评论和求助:“我里面还有500块钱,怎么办啊?”“之前没用完的钱,后续应该如何处理?”

有如此困惑的消费者,全国各地还有很多。

小程序已无法访问,数百名消费者退款无门

“看到‘熊猫不走’上热搜,才发现我充值余额里还有三四百元退不了,本来还打算下个月订蛋糕用,真扎心。”

湖北武汉的小雅在“熊猫不走维权群”里,吐槽着自己的经历,很快就得到其他网友的回复。

“别说了,我孩子3月16日过生日,我当天为了订蛋糕还补了钱充进去,一样退不出来。”

“我等了一晚上蛋糕没送来,还没有联系电话的。”

截至3月19日下午2点,由消费者自发组建的维权群已有283人。在群里,大家自发登记充值余额或未配送蛋糕的金额,目前已有60人填写。

“熊猫不走”消费者维权群截图

这其中的维权数额,少则一个蛋糕100多元,多则涉及数千元。一名重庆的消费者称,其小程序余额约2500元,企业版余额500元,另有15张2磅蛋糕兑换券、10个支付宝口碑提前预约蛋糕,共计约6000多元。

这些维权的消费者几乎都是通过“熊猫不走”小程序下单或充值,目前已经无法退款。

3月19日,记者点击“熊猫不走”小程序,页面显示“已停止访问该网页”。随后,又尝试拨打官方电话,但无法接通。

“熊猫不走”小程序已无法访问

退款无门的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祝辉良律师告诉记者,消费者可以尝试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或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进行反馈。

“如果企业在明显无法正常经营的情况下,还恶意为消费者办理充值卡,这种行为可能存在诈骗,有可能构成诈骗罪。”祝辉良说。

3月19日,记者联系了杭州上城区商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浙江熊猫不走烘焙有限公司注册地址在上城区,目前已经接到多个有关“熊猫不走”无法退费的投诉件,“我们和笕桥街道上门两次,都是闭店状态,也尝试联系企业方面进行调解,但截至目前,未能取得联系。”

“建议消费者将转账、充值、付款记录等相关证据保存好,向法院起诉。”工作人员说。

此次“熊猫不走”停业风波,也引发不少消费者对于预付式消费的讨论:“都长点记性吧,以后可不敢充值了。”“宁愿贵点买也不充值。”

今年3月12日,中消协针对预付式消费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完善预付式消费相关立法,细化各环节规定,强化经营者举证责任;二是强化预付式消费行政监管,推动联合整治,实施信用约束和惩戒;三是加大预付式消费司法救济力度,减轻消费者举证责任,建立消费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四是重视发挥消协组织作用,汇聚社会各方力量,促进预付式消费社会共治。

目前,杭州正在积极探索预付式消费的规范发展。3月13日,杭州市预付式消费公证监管第一单落地:一名市民支付了半年的托育费用,这笔费用并未直接转给托育机构,而是转到杭州国立公证处设在杭州银行的监管账户。等到确认托育机构履行了合同义务,公证处发出指令,银行再将钱划转给托育机构,每次划转的金额不超过3个月。

不过,短期内将所有商户纳入第三方监管还难以实现,消费者还是应当首先从自身出发,理性消费,谨慎充值。

数百名员工被迫失业,可能波及下一份工作

对于“熊猫不走”的突然离场,感到意外的不仅是消费者,还有员工们。

不少“熊猫不走”的员工表示,公司是在3月16日下午突然宣布停工的,“当天还在正常办公,突然就被踢出了公司群。”

受访者供图

在杭州负责公司运营工作的小林告诉记者,3月10日下午,公司位于杭州的办公室因为拖欠房租被停水停电,“当时领导让我们先居家办公,说过两天就能解决。”

这期间,全国各地不少员工反映,其门店房租未缴,工资未发放。被欠薪的员工组建了互助群,截至3月19日下午2点,群里已有330多名员工登记了自己被拖欠的工资金额,最高的超5万元。

现在回想起来,小林意识到其实早在去年11月,她就察觉出不对劲,其部门总负责人突然无故离职,此后公司运营问题逐渐浮现。

“1月开始,工资发放就不及时了,12月的工资一直到2月才发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是我每天催人事才在3月11日发齐的。”小林说,到目前为止,公司仍拖欠其2个多月的工资以及因工作垫付的款项。

“我是去年11月入职的应届生,本想领杭州人才补贴,但公司社保没交,这钱也没法领了。”另一名员工小张说,自己的下一份工作恐怕也要受到影响。

“我们是被动离职,公司社保没有减员,只能等待公司社保欠费三个月后,才可以办理停保,入职新公司。”小张说。

一名“熊猫不走”员工发帖。社交平台截图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律师告诉记者,欠薪的员工可以去劳动执法大队投诉,也可以提起劳动仲裁。但如果被告没有资产可供执行,可能也无法真正拿到赔偿。但也不排除如果认定创始人卷款潜逃、涉嫌诈骗的,可对案件进行刑事立案,由公安机关进行侦查,有必要时抓捕嫌疑人,并冻结其财产来帮助维权。

目前,“熊猫不走”在杭州的20多名员工已经申请登记了劳动仲裁,正在等待受理结果,而其他地区的员工也正在陆续启动司法程序,潮新闻“记者帮”将持续关注最新进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