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两会 | 马来西亚媒体有哪些关注点?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1日、22日在北京拉开大幕,推迟两个多月的“两会时间”正式开启。每年两会都是外媒观察中国和了解中国的窗口,亦是判断中国政治和经济走向的风向标。

新华社18日整理出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生保障、民法修订和因应外部环境7大看点。根据中央电视台与亿赞普大数据公司绘制的全球关注中国“两会”热度图,亚洲是最关注中国“两会”的地区,马来西亚则是最关注“两会”的国家之一;新冠疫情下,马来西亚对“两会”的关注集中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领域,认可“两会”的顺利举办极具象征意义。

“两会”彰显抗疫成果

马来西亚的马来文媒体《每日新闻》、英文媒体《星报》、中文媒体《中国报》的相关报道认为,“两会”两度推迟后的顺利举办彰显中国当局对全国抗疫成功的信心,此次“两会”具有极大象征意义,彰显在美国和欧洲国家仍处于封锁之中时,中国已经从疫情中恢复正常,包括习近平主席在内的中共领导人将同全国代表一道商定通过各项法案、财案和相关措施;《每日新闻》同时对中国当局如何确保近三千名代表出席大会的安全表示好奇和关注;《星报》转载了China Daily和《新华社》的相关报道。

尽管存在来自部分西方国家诋毁的声音,马来西亚民众和媒体整体上始终高度认可中国抗疫的举措及成果,乐见中马两国在疫情期间互相给予的物资和人员援助。

“两会”新模式引关注

马来西亚华文媒体《星洲日报》、《中国报》、《东方日报》、《光华日报》的多篇“两会”相关报道涉及疫情防控领域,关注北京市疫情防控情况和采取的系列防控措施、两会采取的安全检测举措和视讯旁听直播会议等“新方案”。根据对刚刚结束的四川和云南的省级两会的分析,《星洲日报》认为疫情防控仍将是“两会”的一个焦点;英文媒体《星报》则介绍了“两会”的视频链接和热线通话等新举措。

受国内政治局势和疫情影响,马来西亚在5月18日举行了今年3月现任总理慕尤丁宣誓就职以来首次会议,国会议程被压缩至仅最高元首讲话一项,且下次国会会议定至7月13日至8月27日期间举行。由此,新冠疫情下的“两会”新模式或对其他国家的国会会议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聚焦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和经济发展

马来西亚华文媒体《亚洲时报》开设“两会前瞻”栏目,转载中新网《疫情压力测试,两会如何书写国家治理的中国答卷?》、《两岸关系关键“路口” 拉近与推远角力加剧》等文章,关注中国如何面对和解决国家在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问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英文媒体《星报》在长篇报道中引述专家学者观点,认为中国“两会”为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经济注入信心,帮助国际社会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阵痛;面对逆全球化趋势,中国将坚定推动全面开放,加强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

尽管马来西亚政府正忙于应对国内疫情和国内政治斗争,马来西亚媒体和民众对“两会”的关注度不减,他们在关注两会在国家治理、全球经济发展、疫情防控领域做出的新决策的同时,更好奇和关心中国当局如何通过安全防控措施确保这次大型线下会议顺利进行;此外,中国通过“两会”如何展开对国内疫情的反思、对干部反贪的力度、对商业不法经营的管控也将影响中国在许多国外民众心中的形象。

撰稿:本刊特约记者 贾雯雯责编:王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