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跑 | 跑步跑出黑趾甲怎么办
黑趾甲,相信跑步爱好者们都不陌生。大强度训练或比赛后的几天内常常出现趾甲下淤血或积液,呈紫黑色或红褐色。有的跑友把它视为“荣誉勋章”,因为只有进行长跑训练的人容易得黑趾甲。当然,多数跑友还是认为它是有碍观瞻的“战争创伤”。
一般来说有两种状况外观上都是类似的黑趾甲,但实质区别很大,非常容易混淆。以下为必须区分的两种黑趾甲:
1、单纯的甲下积液。由于趾甲和甲下组织受到反复挤压、摩擦引起的渗出性积液。周围组织正常,没有红肿和压痛。大部分跑友遇到的都是这种情况,性质和水泡是一样的,一般无需特别处理。
2、组织发炎和积脓。由于趾甲受到挤压而嵌入皮肤、刺破正常组织,引起发炎和脓肿,或者趾甲(多是大拇趾)与甲沟处摩擦过多致使表皮破损、发炎化脓,脓血积聚在趾甲下,使趾甲外观变黑。由于周围组织发炎,常常伴有明显的疼痛感和红肿,甚至蔓延整个脚趾头。遇到这种情况就要非常警惕感染的风险。
此外还有必要区分跑步黑趾甲和灰趾甲。如果是黑趾甲,深色存在于趾甲的下方,透过趾甲能够看到,趾甲本身是透明的;如果是灰趾甲,是趾甲自身出现了病变(真菌感染),趾甲自身是不透明的。
为何容易跑出黑趾甲?该如何避免?
跑鞋不合脚或穿着不当
鞋头形状不合理、质地过硬,或者鞋子包裹性不好、不贴脚,都会使鞋头与脚趾头挤压或碰撞过多,导致趾头损伤和黑趾甲。另外,如果鞋带绑得不好,比如前面太紧后面太松,会造成鞋子晃动,增加鞋头与脚趾的碰撞。
对此,最好选择前端和顶部需要柔软、包裹性好的跑鞋,如果穿上带有点弹性的厚袜子更好,以减少脚相对于鞋的晃动和摩擦。鞋带需系得均匀、松紧合适,既不会有太强的挤压感,又能减少鞋子晃动。
趾甲修剪不合理
趾甲过长会使其在跑动过程中由于杠杆作用始终牵扯趾甲甲床,致使甲床容易损伤。但是,指甲剪得过短过深,或者形状不合理,则容易嵌入皮肤或者磨伤甲沟引发炎症。
正确的修剪趾甲的方法是呈圆弧状推进剪,然后用指甲刀上的挫刀磨光,避免粗糙或太尖,以防抓挠时弄破皮肤。
脚趾甲与手指的修剪方式不同,脚指甲不能剪太短,脚趾甲最前端白色部分不能全部剪完应该先预留超出脚趾1mm的长度,并且修剪成方形,而不是三角形或圆形,这样就能避免趾甲嵌入皮肤里了。
图:修剪脚趾甲方法
跑步技术动作有问题
一种常见的问题是步幅过大并且落地点在重心前方。这种动作又一般伴随着低步频、脚的触地时间很长,每一步都会像是跳远的急煞。当落地的鞋子与地面产生磨擦力,脚趾头往鞋前端顶则会造成碰撞。这种跑法还会导致脚落地后不自觉地产生“脚趾往地面抓”的动作,进一步增加了脚趾头的压力。
可以调整步幅缩短一些,步频增加一些,重心向前压一些,脚落地点靠后一些,起脚快一些。当你跑步过程中,跑步过程中多聆听自己的脚步声,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放轻下脚。
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尝试在训练中插入轻松的赤脚跑。透过赤脚跑你会更加意识到步频高低的差异、脚指抓与不抓的差异,去意识前脚踵落地随即拉起的感觉。
跑步中遇到大量坡度或其他复杂地形
复杂地形明显增加了脚趾的压力。尤其是下坡时,最容易造成脚在鞋内的向前滑动,让脚尖反复受到鞋顶部的碰撞和挤压,导致黑趾甲的发生。
如果复杂地形不可避免,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优化技术动作。尤其在下坡时要下意识适当收住步幅,保持节奏。
有了黑趾甲怎么办?
如果是单纯性的甲下积液,无脓肿、发炎和周围组织压痛,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过段时间会自然吸收,其中比较严重的会发现过一段时间部分脚趾甲和甲床(趾甲下表皮)有间隙,呈现半脱落状态,继而甲床上有新的趾甲长出,最终旧的趾甲完全脱落。假如淤血过于严重,肿胀导致疼痛难忍,可以去医院进行火针刺甲的方式排除淤血,痛感不大,效果较好。
假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脓肿、发炎现象,就需要提高警惕了,处理不当可能引起感染甚至败血症等严重后果,要及时去医院治疗。可能会需要拔甲术,此时千万不要在家自行拔甲,处理不当犹如火上浇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