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风水师陈伯在一次聚会中见到了李嘉诚,问:“李先生将来打算赚多少就满足了?”李嘉诚说:“有3000w我就满足了。”
“哈哈哈…你的命中财库不平,3000w仅是九牛一毛,日后必成首富!”
1939年,11岁的李嘉诚因为战争随父母从家乡潮汕逃难到了香港。不久后他的父亲就因肺病去世了,弥留之际父亲问他:“你有什么愿望?”
“我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
父亲病逝后,一家人的生计就落在身为长子的李嘉诚身上,他去了舅舅家的钟表行当学徒。
17岁那年,李嘉诚又去了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在当推销员时,李嘉诚深知想要比别人更出色,就要比别人更勤奋。
于是当别的同事每天只工作八小时时,他工作16个小时,他认为不能把这份工作当做赚钱糊口的差事,而是将他当成自己的事业才行。
一年后,李嘉诚业绩突出,成为全场营业额最高的推销员。他当时的销售成绩,是第二名的七倍,随后就被老板提拔为了部门经理,一年后又当上了销售公司总经理。
在李嘉诚当销售员时,再忙也要到夜校进修,因为他打算以后去读大学,后来老板知道后,为了挽留他,索性把他提升总经理。
1950年,22岁的李嘉诚评估过自己的能力后,决定自立门户。当时只有7000多港元积蓄的他,在表妹庄月明的帮助下凑够了5万元,开了一家生产塑料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厂,取名“长江”。
起初,李嘉诚只知道不停地接单及出货,却忽略了质量,导致产品质量越来越粗劣,结果延误了交货时间,引起了退货和赔偿。
当时工人们要钱,原料商也纷纷上门讨债,银行也不断催还贷款,李嘉诚差点被逼到破产,最后李嘉诚反省了自己的问题,还召开了一次员工大会。
他在大会上坦言自己在经营上失误,向员工道歉,同时还保证只要工厂渡过这次危机,欢迎走掉的员工随时回来。
在这之后,李嘉诚又穿梭于原料商、客户和银行之间斡旋,真心赔礼道歉后还希望他们放宽还款期限。
直到1955年,李嘉诚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债,由于他做生意讲诚信,业务也越来越多,没多久就开设了分厂,年利润可达百万。
195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嘉诚在聚会上认识了风水师陈伯,陈伯问他:“李先生这辈子打算赚多少钱就知足了?”
当时的李嘉诚只回答:“3000万吧,有这么多就钱就知足了。”
“哈哈哈…”陈伯听后大笑,对他说:“李先生的命中财库不平,3000万仅仅是九牛一毛,日后必成首富!”
李嘉诚听后心头一惊,半信半疑。
不久后,李嘉诚在杂志上看到了欧美市场塑料花的商机,在他左右摇摆不定时,他询问了陈伯的意见,陈伯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看准机会就别放手。”
李嘉诚听从了陈伯的话,抢先下香港塑料花市场,结果让他收获了巨大的利润,并一鸣惊人,成为享誉世界的“塑料花大王”。
在李嘉诚成为“塑料花大王”后,房东也趁机把李嘉诚所租用的厂房租金大涨,这反倒逼着李嘉诚进入了房地产行业。
这年,李嘉诚买下了北角英皇道的地皮,然后建了一幢12层高的工业大厦,准备留下几层自用,把其余都租出去。
没想到,大厦刚刚落成之后,香港的物业价格随之大升,这让李嘉诚嗅到了商机,他发现房地产大有可为,于是他准备大量资金开始进军房地产。
彼时,香港的房地产经历过一场狂炒之后跌入谷底,李嘉诚看准时机果断出手,用低价大量收购地皮和旧楼,还兴建工厂大厦,全部用来出租。
果不其然,三年后,风暴平息,大批当年离开香港的商家回流,房产价格急速生长,李嘉诚转身以高价抛售当年低价收来的房产,然后又用来买其他极具潜力的物业和地皮。
到了70年代,李嘉诚已经拥有物业达630万平方英尺,出租物业超过350万平方英尺,每年光是收租就达到了400多万港币。
在李嘉诚进入50岁之后,更是在包玉刚的帮助下,以2000万美元的首付款收购了当时市值60亿的公司,可谓赚的盆满钵满。
此时的李嘉诚不知道已经赚了多少个3000万了,而直到1999年,他也第一次登上了“全国首富”的宝座,验证了当初陈伯的话。
如今已经94岁的李嘉诚已经在香港首富的位置上连续坐了21年,还蝉联了15年的华人首富,他的资产更是遍布全国50多个国家,涉及多个行业,旗下还拥有22家上市公司。
到现在李嘉诚究竟有多少钱,可能连他自己也不清楚,成了一个迷,甚至有人说李嘉诚的资产可以买下半个英国,不知道真假。
李嘉诚的成果,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更离不开他的高情商。
一次,李嘉诚接待长江CEO班的学生,他亲自站在门口迎接,与每一位学生握手,递上自己的名片。
吃饭的时候共有四张桌子,他在每张桌子旁坐了15分钟,告别的时候又逐一与大家握手,包括墙角边站着的服务员都没有漏掉。
整个过程大家都很舒服,而情商高的好处就是让大家舒服,让人愿意跟你合作,跟你做生意,并且愿意帮你,衬你。
大家觉得呢?
#娱乐聚焦#
#情商高的明星有哪些特点#
“哈哈哈…你的命中财库不平,3000w仅是九牛一毛,日后必成首富!”
1939年,11岁的李嘉诚因为战争随父母从家乡潮汕逃难到了香港。不久后他的父亲就因肺病去世了,弥留之际父亲问他:“你有什么愿望?”
“我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
父亲病逝后,一家人的生计就落在身为长子的李嘉诚身上,他去了舅舅家的钟表行当学徒。
17岁那年,李嘉诚又去了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在当推销员时,李嘉诚深知想要比别人更出色,就要比别人更勤奋。
于是当别的同事每天只工作八小时时,他工作16个小时,他认为不能把这份工作当做赚钱糊口的差事,而是将他当成自己的事业才行。
一年后,李嘉诚业绩突出,成为全场营业额最高的推销员。他当时的销售成绩,是第二名的七倍,随后就被老板提拔为了部门经理,一年后又当上了销售公司总经理。
在李嘉诚当销售员时,再忙也要到夜校进修,因为他打算以后去读大学,后来老板知道后,为了挽留他,索性把他提升总经理。
1950年,22岁的李嘉诚评估过自己的能力后,决定自立门户。当时只有7000多港元积蓄的他,在表妹庄月明的帮助下凑够了5万元,开了一家生产塑料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厂,取名“长江”。
起初,李嘉诚只知道不停地接单及出货,却忽略了质量,导致产品质量越来越粗劣,结果延误了交货时间,引起了退货和赔偿。
当时工人们要钱,原料商也纷纷上门讨债,银行也不断催还贷款,李嘉诚差点被逼到破产,最后李嘉诚反省了自己的问题,还召开了一次员工大会。
他在大会上坦言自己在经营上失误,向员工道歉,同时还保证只要工厂渡过这次危机,欢迎走掉的员工随时回来。
在这之后,李嘉诚又穿梭于原料商、客户和银行之间斡旋,真心赔礼道歉后还希望他们放宽还款期限。
直到1955年,李嘉诚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债,由于他做生意讲诚信,业务也越来越多,没多久就开设了分厂,年利润可达百万。
195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嘉诚在聚会上认识了风水师陈伯,陈伯问他:“李先生这辈子打算赚多少钱就知足了?”
当时的李嘉诚只回答:“3000万吧,有这么多就钱就知足了。”
“哈哈哈…”陈伯听后大笑,对他说:“李先生的命中财库不平,3000万仅仅是九牛一毛,日后必成首富!”
李嘉诚听后心头一惊,半信半疑。
不久后,李嘉诚在杂志上看到了欧美市场塑料花的商机,在他左右摇摆不定时,他询问了陈伯的意见,陈伯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看准机会就别放手。”
李嘉诚听从了陈伯的话,抢先下香港塑料花市场,结果让他收获了巨大的利润,并一鸣惊人,成为享誉世界的“塑料花大王”。
在李嘉诚成为“塑料花大王”后,房东也趁机把李嘉诚所租用的厂房租金大涨,这反倒逼着李嘉诚进入了房地产行业。
这年,李嘉诚买下了北角英皇道的地皮,然后建了一幢12层高的工业大厦,准备留下几层自用,把其余都租出去。
没想到,大厦刚刚落成之后,香港的物业价格随之大升,这让李嘉诚嗅到了商机,他发现房地产大有可为,于是他准备大量资金开始进军房地产。
彼时,香港的房地产经历过一场狂炒之后跌入谷底,李嘉诚看准时机果断出手,用低价大量收购地皮和旧楼,还兴建工厂大厦,全部用来出租。
果不其然,三年后,风暴平息,大批当年离开香港的商家回流,房产价格急速生长,李嘉诚转身以高价抛售当年低价收来的房产,然后又用来买其他极具潜力的物业和地皮。
到了70年代,李嘉诚已经拥有物业达630万平方英尺,出租物业超过350万平方英尺,每年光是收租就达到了400多万港币。
在李嘉诚进入50岁之后,更是在包玉刚的帮助下,以2000万美元的首付款收购了当时市值60亿的公司,可谓赚的盆满钵满。
此时的李嘉诚不知道已经赚了多少个3000万了,而直到1999年,他也第一次登上了“全国首富”的宝座,验证了当初陈伯的话。
如今已经94岁的李嘉诚已经在香港首富的位置上连续坐了21年,还蝉联了15年的华人首富,他的资产更是遍布全国50多个国家,涉及多个行业,旗下还拥有22家上市公司。
到现在李嘉诚究竟有多少钱,可能连他自己也不清楚,成了一个迷,甚至有人说李嘉诚的资产可以买下半个英国,不知道真假。
李嘉诚的成果,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更离不开他的高情商。
一次,李嘉诚接待长江CEO班的学生,他亲自站在门口迎接,与每一位学生握手,递上自己的名片。
吃饭的时候共有四张桌子,他在每张桌子旁坐了15分钟,告别的时候又逐一与大家握手,包括墙角边站着的服务员都没有漏掉。
整个过程大家都很舒服,而情商高的好处就是让大家舒服,让人愿意跟你合作,跟你做生意,并且愿意帮你,衬你。
大家觉得呢?
#娱乐聚焦#
#情商高的明星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