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死:如何从失去所爱之人的痛苦中走出来

如何从失去所爱之人的痛苦中走出来?昨天一位粉丝说,和自己相恋了三年半的男朋友前段时间意外去世了,到现在依旧无法走出来,感觉非常痛苦,问我该怎么办。

面对这种灾难式的人生处境,我们信赖并引以为傲的科学与技术是帮不了我们的,唯有一条路可以去找寻答案:哲学。

道家思想传承者庄子,中年丧妻,一开始也非常难过。有一天他的好朋友惠施前来吊唁,结果来吊唁的时候一看吓了一跳,只见庄子在敲着瓦盆欢快地唱歌。惠子就纳闷了:你不哭到也罢,怎么还唱起来了?庄子说:我一开始也难过,但后来我静下来想了想,我的妻子她本来是没有的、无形的,然后慢慢聚成气、有了形体,那么既然是这样来的也会这样消失嘛,这叫天道,所以我歌的是天道。这就是道家的解决方法。

儒家的《孝经》讲:勿以死伤生。不要让逝去的人影响在世的人继续生活,比如说父母亲去世了,有的人痛的要死,恨不得自己跟着父母走。儒家不许,你可以不吃三天的饭,但第四天你必须得吃了,这便是:三日而食,教民勿以死伤生。也就是说要节哀,我们常说的节哀顺便,就是来自儒家,哀是人之常情,但是要节制,因为生活本身更有意义,每个人还得继续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佛家讲:人与人的关系就是缘,缘会起来,缘也会散掉,不要用时间的长短来度量。比如说爱情,什么叫爱情是永恒的,并不是它没完没了的继续下去,而是它哪怕真实存在了一分钟,就已经是不朽的,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这就是佛家所讲的:缘起性空。

对于西方信仰基督教的人来说,当他们至亲、至爱的人走了,他们是不流泪的。因为对于基督徒来说,他们来世间的目的是赎罪,当他们赎清了罪过,死后便能进入天堂。如果一个弥留之际的人是基督徒,他就会跟家人说:你们不要哭,我要到天国去了。所以西方人举行葬礼的时候他们是不哭的,而且葬礼完成后的追思会,一帮人坐在一起喝茶,经常会说一些非常幽默的话、开亡者的玩笑,比如他生前怎么怎么样,浏览器的记录还没来得及清空等等......大家哈哈一笑,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蛮超脱的方式。

最后我想说,生与死都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的,对于逝去的人我们不必过度忧伤,对于自己有限的人生,我们不妨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