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头艺术家到打造纳粹德国,希特勒也有鲜为人知的平凡人生
1936年夏天的柏林奥运会,成为希特勒和纳粹党宣传的盛大舞台。
1936年柏林奥运会希特勒
在纳粹党的语言中,1933年1月30日诞生的第三帝国将历经千年而不衰,它常常被称为“千秋帝国”。
第三帝国一共存在了12年零4 个月,但是在这历史的一瞬之中,它在地球上造成了震撼一切的火山爆发,其强烈程度为前所未有:
把德国人民送上权力的顶峰,那是他们1千多年以来从来没有达到过的;使他们一度成为从大西洋到伏尔加河,从北冰洋到地中海的欧洲的主人;接着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把他们投入毁灭和破坏的深渊。
如果没有阿道夫·希特勒,那就几乎可以肯定决不会有第三帝国。正如著名德国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希·梅因克所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在历史生活中,个人具有突出的和不可估计的力量”。
创建第三帝国的那个人肯定是个有天才的人,哪怕这种天才是邪恶的天才。
婴儿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这个与众不同的邪恶天才,奥地利农民后裔于1889年4 月20日晚上6 点半出生于巴伐利亚边境对面、茵河畔的勃劳瑙小镇。
阿道夫·希特勒奇怪的一生之中,有过许多次命运的奇怪的转折,然而阿道夫·希特勒其实本来很普通,希望自己成为一名艺术家。
阿道夫·希特勒自画像
希特勒的《我的奋斗》是以这几句话开始的:
今天在我看来,命运竟然选择茵河畔的勃劳瑙作为我的出生地,似乎是一种天意。因为这个小小的城镇坐落在两个日耳曼国家的边境上,而我们年轻一代的人至少已把竭尽全力统一两国作为我们毕生的工作??在我看来,这个边境上的小城市成了一项伟大使命的象征。
由于家庭的关系,6岁到15岁的希特勒已搬过7 次家,换了5 个学校。
希特勒一点也不喜欢学校生活,他在1942年回忆:
我们的教师都是专制魔王。他们一点也不同情年轻人;他们的唯一目的是要填塞我们的脑袋,把我们变成像他们那样的博学人猿,如果有学生显出一丝一毫独创性,他们就要无情地折磨他,我所认识的一些模范学生后来在社会上都失败了。
年轻的希特勒希望自己成为一名艺术家,他回忆道:
“当时我才11岁就不得不第一次违抗(我父亲的意愿),我不想当公务员”。
我不要当公务员,不,不。
我父亲为了要使我热爱这个职业,对我讲了些他自己一生经历中的故事,但是这一切努力的结果适得其反。
我一想到坐在一间办公室里,被剥夺了自由,不能再自由支配我的时间,不得不把我的一生花在填写各种各样表格上面,心中就感到作呕。
有一天,我终于决定要做个画家,做个艺术家。
我的父亲听了吃了一惊,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什么,画家?艺术家?”
他疑心我发疯了,也很可能他以为听错了或者理解错了我的话。但是一等到他弄清楚了以后,特别是他意识到我不是开玩笑以后,他极其坚决地反对这个打算。
“艺术家?不行!只要我还剩一口气,我决不答应!”
我父亲决不改变他的意愿:“决不!”
而我却加强了我的“决心!”
13岁的希特勒失去了父亲,16岁的他又得了肺病,至少不得不停学1 年。此后荒废学业的希特勒,陶醉在将来做艺术家的美梦里,在多瑙河畔逍遥闲荡。
希特勒永远忘不了16岁到19岁这一段年月里“懒洋洋的日子”,做“妈妈的心肝宝贝”,享受“空虚的舒服生活”。
希特勒的作品
1907年10月,年方18的希特勒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参加入学考试,这是他要实现做画家的梦想的第一个实际步骤。他充满希望,但是这种希望马上化为泡影。
希特勒的作品
维也纳美术学院的甄别名单上这样记载:
下列诸生考试成绩不良,不予录取:
......
阿道夫、希特勒。......
考题:人头像。
评语:试画成绩不够满意。
次年希特勒又试了一次,这次他的绘画太差,根本没有让他参加正式考试。对于这个雄心勃勃的青年来说,正如希特勒后来所说,这仿佛是晴天霹雳。
希特勒要求美术学院院长说明原因:
那位先生告诉我,我所缴的几张画肯定地说明我不适合学绘画,我的才能显然在建筑方面;他说,对我来说,维也纳美术学院的绘画系是肯定不合适的,合适的地方是建筑系。
遗憾的是,希特勒中学没有毕业,这妨碍他进建筑系。
这显然不是对希特勒还不是严重的打击:1908年12月21日,希特勒的母亲逝世了。
对于这个19岁的希特勒来说,这才是一个可怕的打击。
此后4 年(从1909年到1913年)对希特勒来说,是一段极其悲惨和贫困的时期:
扫雪,拍打地毯,在铁路西站外面扛行李,有时候干几天工地小工的零活。在多瑙河畔维也纳第二十区默尔德曼街几乎同样简陋的单身宿舍里栖身,靠光顾施粥站打发饥饿的日子。
难怪在将近20年后希特勒这么写道:
对许多人说来,维也纳是个尽情享受的天堂,寻欢作乐的场所,但是对我说来——恕我直言——它却是我一生最悲哀的时期的活生生的记忆。
在这5 年中我被迫求职谋生,开始当小工,后来当小画家。收入之微薄,不足以填充我每日辘辘的饥肠。
在维也纳这些流浪的年代中,希特勒的外表肯定是波希米亚式的流浪汉。当时认识他的人后来追忆,他穿一件破旧的黑大衣,长至足踝,很像一件土耳其长袍。
1913年春天,希特勒离开了维也纳,到德国去住,他当时24岁。他没有成为画家,也没有当上建筑师。人人都可以看出,他一事无成,只不过是个流浪汉——而且是个古怪的、有书呆子气的流浪汉。
艺术家时的希特勒
希特勒没有朋友,没有家庭,没有工作,没有居处。不过,他有一样东西:对自己的不可抑止的信心和深刻的炽热的使命感。
在慕尼黑,同在维也纳一样,希特勒仍旧囊空如洗,举目无亲,也没有正式职业。
随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和千百万其他老百姓一样卷了进去。8 月3 日,希特勒申请志愿参加巴伐利亚步兵团,结果获准。
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将要为千百万人带来死亡的战争,却成为希特勒这个25岁青年生命中的新起点。
第一眼没认出来吧,上面照片最右的那个就是1918年在医院养伤的陆军下士希特勒,身上已没有任何艺术家的气质了。照片上最有灵气的倒是那只小狗。
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