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教室打牌,被值班老师抓到现行,走进一看:接着玩

学生的主业就是学习,大部分老师害怕孩子玩心过盛而贻误学习,通常会限制学生玩,甚至会“闻玩色变”。但学生“寓学于玩”,在玩耍中不仅能释放学习压力,还能巩固学科知识,这种“玩”就值得鼓励。

案例

班主任陈老师吃了午饭,准备到教室转一圈,看一看班里的午休纪律。到了教室,却把陈老师气坏了。

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三个男生正坐在一起玩扑克牌,而且玩得不亦乐乎,全然没有发现老师的到来。陈老师气冲冲地走上前,准备好好教训这几个不听话的男生。

其中一个男生发现老师来了,赶紧趴在了桌子上。另外两个男生则不明所以,还在思索下一张牌出哪一张。陈老师正准备发脾气时,看到了扑克牌上的内容,他不由被吸引了。

原来,这是一副化学牌,牌上有碳酸钙、氢氧化钙、二氧化碳、锌等字样。一个男生向陈老师解释,这副扑克牌是用来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一个同学出一张牌,另一个同学必须打出与其发生反应的牌,才能“管住”这张牌。

这可让陈老师大开了眼界,竟然可以边玩边学化学,太涨知识了。他对三个男生说,“接着玩。”转身就离开了教室。

遇到这么爱学习的学生,还有这么好的学习方法,老师自然不会横加干涉,还会给予鼓励。

有网友直接表示,“这完全是学霸级别的玩法,玩中也能学习,值得借鉴。”也有网友称,“这种玩法太高级了,学渣完全玩不了。”还有网友提出疑问,“这副牌中有大小王吗?大王是不是氧气?”

学习本来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将玩与学习相结合,既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和巩固知识,学习兴趣也会提高,老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会玩的孩子,才能更会学习

1、玩耍可以让孩子舒缓学习压力

孩子学习书本上的知识,除了记忆与思考之外,还涉及较为复杂的运算,需要动脑筋。若是孩子长期处于枯燥的学习状态,就容易厌倦学习,还会感觉到疲乏。

因此,孩子在学习中最好做到劳逸结合,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适当玩一会,转移一下注意力,可以让大脑得到休息,从而解除学习所带来的疲累感。

学习是脑力劳动,过于紧张,会让孩子陷入学习的压力和桎梏中,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孩子爱玩是天性,如果将玩耍与学习相结合,比如做游戏或者做一会体力劳动,孩子的学习也会事半功倍,学习效果更佳。

爱学又会玩的孩子,学习压力可以释放。而不懂得寓玩于学的孩子,长期压力过大,受负面情绪影响,容易爆一些心理问题。

2、玩耍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会玩的孩子,不仅爱玩,还能玩出一些新花样。家长以为孩子只是单纯的玩,其实,孩子也花了心思,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创新不同的玩法,说明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很强。孩子在投入玩耍的过程中,大脑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也会越来越聪明。

学习的过程本来就很枯燥,但会玩的孩子懂得苦中作乐,通过一些有意义的玩法,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又会玩又会学的孩子,还能总结出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让学习更有效率。而孩子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或者做其他感兴趣的事情,对孩子的学习也是一种激励。

3、玩耍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也不一样。生活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学习高效,完成作业比较快,有的孩子拖拖拉拉,写作业往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也有优有劣。由此可见看出,孩子的学习不仅要看智商,还要看学习态度和方法。

孩子在长时间的学习之后,适当玩耍,孩子的学习激情不会消减,学习劲头犹存,孩子的学习信念将会更浓。学又会玩的孩子,在学习中也将投入更大的精力,使学习成绩更进一步。

家长的思想不可过于片面化,不要认为孩子爱玩,成绩就不会好。真正的学霸,不仅成绩优异,兴趣也较为广泛,拥有很多特长。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全面发展,未来才会更优秀。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