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咱就来较较真儿,北京话到底怎么发音,请好好说话!
北京人与生俱来好调侃
最近高晓松微博上调侃“北京话”
引起广大网友重拾久违京味的乐子
有趣的北京话
冰棍儿、白果儿...
“乘客您好,前门到了,请从后门儿下车。”
北京话最大的特点,
同时也是最难掌握的是儿化音。
今天我们就针对北京话儿化音
较较真儿~
北京话的儿化音读法,不但是让外地人头痛的事,就是让北京人总结出来跟别人讲如何用,恐怕谁也说不明白。
可要说的时候,脱口而出,不加思索就说对了。为什么?因为他自己虽说不清楚,却太熟了,所以张口就用。
北京话的儿化音
今天就讲一讲咱老北京话的儿化音,
让你倒腾明白~
儿在尾部:东便门儿,西便门儿,马市桥儿,天桥儿,角门儿 ,京味儿,压根儿...
儿在中间:猫儿腻,枣儿饼,门儿清,玩儿闹,眼儿气,蹲儿安,爷儿俩,哥儿仨,娘儿俩,楞头儿青,汆儿卤面,事儿爹,事儿妈...
加不加儿化音的区别
看似同样一个词两个字,
加不加儿化音,意思截然不同!
↓↓下面举几个例子↓↓
早点和早点儿
你再不早点儿起还让你吃不上早点。
老家和老家儿
赶紧回老家,看望双方的老家儿。
借光和借光儿
这屋灯太暗了,借光我上您哪借光儿看书。
儿化音完全无规律吗?
当然不是!
其实儿化音不光北京有,
全国很多地方方言都会有“儿”化音,
↓↓下面为大家详细解答↓↓
一儿化音和儿化词。要说儿化音的规律,就必须先介绍一个概念,就是「儿化词」。其实,北京话、普通话以及各地方言的儿化规律,都归于这个「儿化词」。不是句子、语法有规律,而是词汇有规律。靠一篇文章,练就北京话,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要多和北京人说话,才能掌握精髓(嗯,找我聊天)。二儿化词的可寻规律有限。儿化词的规律不是没有,只是非常有限。哪些词应该儿化,哪些词不该儿化,只有少数情况下有规律可寻,大部分只能按口语习惯确定。就比如「条」这个量词,我们说「一条儿烟」,却不说「一条烟」。我们说「一条领带」,却不说「一条儿领带」。这种细微的差异,很难用什么简单的规律来概括。
三从儿化的作用归纳儿化词的用法。• 区别词义一个词儿化与否,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试举几例如下:「宝贝」和「宝贝儿」是典型的一例,我们说「宝贝(轻声)」的时候,一般是指代某种珍贵的物品。比如,「老王家的宝贝可多了」,这话是说老王的收藏品质量高,数量足。不过,要说「宝贝儿」,意思就大相径庭,多用来指示亲近的人,一般用于晚辈或者情人。类似的例子还有「出溜」和「出溜儿」、「跟前」和「跟前儿」等等,都会在儿化之后改变词义,这个用法,是最难掌握的一种。• 改变词性试举几例如下:动词→名词:托→托儿|乐→乐儿|约会→约会儿形容词→名词:亮→亮儿|空→空儿|好→好儿动词→量词:下→下儿|摊→摊儿|拨→拨儿名词→量词:门→门儿|桌→桌儿|道→道儿改变词性的说法,里面门道儿也很多。理解了这个,虽然未必就能说好北京话,但一定更能听懂北京人说话。• 夹带感情色彩1.表示细小、喜爱等正面语义色彩的儿化命→小命儿|灯笼→小灯笼儿|剪子→小剪子儿|镜子→小镜子儿|此外,如果词带有偏好色彩,来形容喜爱的东西的时候,也常常要儿化。王府井→王府井儿|发小→发小儿|胡同→胡同儿|最后,其实名字能儿化的也可以儿化,朋友熟得不能再熟之后,基本就叫我「璇儿」。2.带有轻蔑、厌恶色彩的儿化光棍→光棍儿|乡巴佬→乡巴佬儿|混混→混混儿|另外,有些城门的读法,也是来源于轻蔑的色彩。对于“门”这来说,据生活经历理解来说,一般“门儿”指代较小的门,就是日常开关的那样的门,或者其他较为小一些的门(仅限于西便门儿和东便门儿);而对于指代如城墙上的大门或者其他有地理意义上的门来说,如北京九内城门(西直门、广安门等)这些意义上的门,是不加儿化音的。除此之外,还有「打磨厂儿」、「厂甸儿」、「鲜鱼口儿」、「菜市口儿」这类平民世俗或是倒霉晦气的地方,也要加儿化。
3.说俏皮话的时候,为了押韵的儿化跟我一起念: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儿干吗呢儿?点灯儿说话儿,吹灯儿办事儿,明儿早晨梳小辫儿。
说了这么多,
只希望在大家调侃的同时增加些知识,
当你了解了,才会更爱这里,
这里是北京,
爱北京,请好好说话!
喜欢请订阅!
关注微信公众号:品味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