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受过刑事处理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众所周知在古代封建帝制统治时期是有株连制度的:古代的族诛制度有所谓诛三族、诛五族、诛七族、诛九族,明成祖永乐年间甚至还出现了诛十族这样的现象。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明文禁止株连制度,从此在刑事处罚上秉承的是“一人做事一人当”的原则。尽管现在我国在刑事处罚方面“一人做事一人当”的罪责自负原则,但这并不是说一个人的行为绝对不会对自己的亲人造成影响。

事实上如果父母曾受到过刑事处罚是会对孩子参军、报考警校、参加公务员考试、入党、参加银行招聘、国企招聘等方面构成一定影响的。因为这些都需要过一道关——政审。政审不仅要看本人平时的表现,还要看其他家庭成员的政治情况。一般来说政审的范围包括三代以内的近亲属:不仅本人和父母需要审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姑姑、阿姨、舅舅等等都在审查范围之内。

如果是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单位不仅会审查三代以内的近亲属,甚至连周边所接触的人也要进行审查。政审制度起源于我党领导人民革命的特殊时期,是出于特殊时期革命安全的需要,所以进入新时代政审制度实际上也需要根据客观实际进行相应调整。曾经上大学也是需要政审的,结果导致很多优秀人才被挡在了大学校门之外。1977年恢复高考时为顺应新时期建设的需要放宽了政审限制。

无数人的命运因此改变,中国的面貌也因此而改变。目前的政审主要是针对军警机关以及国家安全机关等特殊部门,此外公招、入党、国企招聘等在政审方面的限制已普遍放宽。比如关于公务员考试的政审规定是:直系亲属如果有判处死刑的情况或正在服刑(不管是什么刑罚)、曾有危害国家安全罪、正在被立案审查的为政审不合格。原文的规定指明必须是直系亲属,也就是说叔叔、舅舅等旁系亲属不在此列。

同时这也并不是说只要有直系亲属受到刑事处理的人参加公务员考试都会面临政审不过关的困境,只有犯了被判处死刑、危害国家安全等重罪以及正在服刑的才属于政审不过关,至于直系亲属服刑完毕已出狱的不在此列。当然规定是这样规定的,至于公招考试结束之后负责面试的人会如何操作就不好说了。假设就算不是参加公招,如果是一家私企招聘面对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理呢?


私企当然不可能去调查应聘人员的祖宗八代,但我们假设如果两个各方面条件一样优秀的应聘人员摆在面试官面前。恰好面试官就认识其中一位并知道他们家某个亲戚有案底,那么你觉得这个面试官会怎么选择?所以尽管在我国现行政策下参加公务员考试是不受旁系亲属影响的,然而在实际的面试过程中不排除客观上还是会造成一定影响的。至于参军和报考警校会在政审上相对更严一些。

这主要是考虑到军警机关的工作人员都是扛枪拿炮的,他们肩负着保家卫国、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打击犯罪,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而神圣使命。所以这种单位的人员一定是优中选优。当然不能说小偷的孩子一定是小偷,法官的儿子一定是好人,不过孩子的成长的确和家庭氛围有关。当然不能说一个家风不正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一定也为人不正,但这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这样的人当然能参与祖国建设,我们也不应当因为他们家某位亲属有案底而对其另眼相看,但这样的人的确不适合在一些特殊单位工作。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政审制度的着重点还是在于强调本人。我国现行的征兵政审制度规定:直系亲属或者关系密切的旁系亲属被判刑或受过组织处理而本人不能正确对待、划清界限的为政审不合格。这句话的落脚点在于本人不能正确对待、划清界限。

并不是说某个人有亲属犯了罪就一定不能参军、报考警校,而是说这个人本身不能对亲属犯罪这件事有正确认识。如果让这样的人进入军队、警察系统就比较危险了。所以如果单纯从制度规定而言:一个人能不能参军或报考警校在本质上还是要综合他本人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表现情况、身体情况、家庭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衡量。在实际工作中应当避免把家庭情况放大而使优秀人才丧失保家卫国的机会这种现象。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