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病房住满人?三张百万罚单扯开医保黑幕一角


上个月底,云南省医保局连发三条处罚公告,文山某老年病医院三百多万的罚单、普洱某医院退赔三十四万、兰坪某医院整改通知书,这三记重拳直接把医疗骗保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医院墙上贴着的"诚信行医"标语还没褪色,收费窗口里的医保结算系统刚打出当日报表,医保稽查人员已经带着电子台账闯进了院长办公室。

就在稽查人员调取住院部监控录像时,文山这家医院的护士长正把空病房的床头卡挨个换成在册患者姓名。他们甚至给回家休养的患者伪造了每日查房记录,把雾化吸入治疗项目虚增到实际用量三倍。隔壁普洱的情况更荒唐,医保系统里登记着二十个住院病人,实际病房只躺着五六个——那些"住院患者"白天在菜市场讨价还价,晚上回家睡觉,却天天产生着住院诊疗费。

往前回溯五年,2020年央视曝光的七起骗保案还历历在目。当时某县医院骨科主任带着整个科室伪造钢板植入手术,把国产器械价格翻三倍套取医保资金。如今飞行检查组装备升级了,带着药品批号识别仪和诊疗记录交叉比对系统,连三年前多开的一盒降压药都能从电子档案里挖出来。

现在每个月初,医院财务科长都要参加省里开的视频警示会。大屏幕上的飞行检查车正在跨省机动,这种突击检查不再提前三天通知,改成到了医院门口才亮证件。国家医保局今年更新的检查方案里,新增了医用耗材溯源核查条款,骨科手术用的每颗螺钉都要和患者X光片上的植入位置对得上号。

兰坪那家被整改的医院现在遇到个尴尬事:他们给骨折患者同时收取石膏固定费和夹板固定费,其实患者只做了其中一项治疗。收费员在系统里辩解这是"操作失误",但检查组调出手术室监控,发现同一天有三个患者都被重复计费。更讽刺的是,他们过度开展的血液透析治疗,有半数患者根本达不到指征——化验单上的肌酐值居然是用同一个模板PS的。

这些被查的民营医院院长们常在行业群里倒苦水,说现在开医院就像走钢丝。病房空置率太高要被股东骂,住满患者又容易触碰医保红线。有家被处罚的医院,住院部走廊加床都排到电梯口,但系统显示的病床使用率刚过80%,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在玩数字游戏。药房更成了重灾区,明明开出去十盒抗癌药,实际药柜里只出库了三盒。

现在的智能监控系统比人工查账狠多了,它能瞬间抓取异常数据:比如某个医生每月开出的心脏支架数量,突然比全省同科室平均值高出五倍;或者住院患者人均输液量达到正常值的两倍。有次系统报警某医院三天内出现八个"被毒蛇咬伤"的医保患者,结果发现是医院把普通皮炎都编成了毒蛇咬伤病例。

在文山被重罚的医院里,有个住院医师偷偷保留了虚假查房记录的原件。那些本该由他签名的文书,字迹明显是护士模仿的。当检查组拿着司法鉴定报告找他对质时,这个从业十二年的医生突然蹲在地上哭起来——他既不敢得罪要求造假的院领导,又害怕丢了医师资格证。


随着飞行检查车开进越来越多的县城,民营医院老板们开始连夜自查住院病历。有家医院突然给全体住院患者安排了免费复查,其实是怕之前的诊断依据不充分。医保结算窗口贴出了新的告示,要求患者本人在费用清单上按手印确认,但这招防不住那些被医院教着说谎的病人——他们甚至排练过怎么应对检查人员询问。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