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50”或让美国的专家意识到:中国对六代机的理解,已遥遥领先

有意思的是,在2024年年末的时候,中国试飞了两架新型战机:“歼-36”和“歼-50”。可能因为这两款新型战机的机号相似,所以有时候人们容易把这两款新型战机搞混。

其中“歼36”是固定翼的单发战斗机,而“歼50”则是双发战斗机,且很可能是一款新型的六代舰载机,两款战机的机体和设计完全不同,但却同时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上亮相,这也说明中国在六代机的技术上已经走到了世界最前列。

那么这两款新型战机到底有什么不同的设计思路呢,为什么会选择同一时间亮相?就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分析去看看吧。

第一部分:关于“歼-36”的猜测

(1)“歼-36”的外形特征被曝光,机身号为“36011”

根据外界流传的消息来看,这两架新型战机的机身编号分别为“36011”和“50011”,其中“歼36”被称为“空中巨无霸”,机身号为“36011”。

而“歼36”的各项设计特征也逐渐被大家熟知, 其机体体积更大,预计其最大起飞重量超过50吨,其机翼展弦比更大,机翼面积更大,主要是用来增强航程,提升续航能力。

(2)“歼36”和“歼50”定位不同,“歼36”更看重打击能力

虽然外界对这两款新型战机的认识几乎是零,但是通过这两款战机的外形特征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两款新型战机的设计理念也完全不同。

“歼36”作为超远程的战机,其机身构造和机翼设计都更注重超远程打击,增强武器搭载能力,以便于提升对敌方进行超远程打击的能力。而“歼50”的机体更小巧,其最大起飞重量在30到40吨之间,意味着其并没有追求“歼36”那么庞大的体型,而是采用了更加轻便的设计,主要是用在空战当中更注重机动性。

(3)“歼36”和“歼50”的不同设计思路,航程和空战性能取其一

在这一点上,“歼36”和“歼50”的设计理念也完全不同,毕竟“歼36”作为一款超远程的多用途战机, 其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超远程打击,采用双发的设计,机体构造更大,最大起飞重量超过50吨,意味着其在隐身性能和航程上会有更好的设计,在航电设备和雷达的设计上也会有更高的技术含量。

而对“歼50”来说,其作为一款新型舰载机,其设计的目的更侧重于夺取制空权,毕竟在航母打击的作战模式当中,夺取制空权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而“歼50”的机体轻巧灵活,意味着在机动性和高速性能方面会有更好的性能。

第二部分:关于“歼50”的猜测,“歼50”或是一款六代舰载机

(一)为何会有“歼50”是六代舰载机的猜测?

外形更小,适应航母起降的体量限制

“歼-50”作为新型舰载机,关于它是否为六代机的猜测也逐渐被外界关注,毕竟在“歼-15”之后,如何再度突破舰载机的发展瓶颈,满足未来发展需求将是关键,而“歼-50”作为第二款国产舰载机,是否会向六代机迈进?根据外界的猜测,它或许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相比“歼-36”,它的体量更小,从外形上来看,明显比“歼-15”更加小巧,明显的可以看到,“歼-50”机身的长度更加短小,维度也更小,说明它可能更注重机动性和灵活性,而不是追求航程的增加。

(二)从设计特征看“歼50”的新型战斗力

<兰姆达翼+全动平尾>注重机动性与低速性能

不难发现,“歼-50”的设计和“歼-36”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设计重点也不同,“歼-36”的机身更大,意味着其在航程方面也会有更大的优势,打击能力更强,而“歼-50”相对来说机体更小巧,意味着它在超远程打击能力上就会有一些弱化,但是在空战当中的机动性却占据了优势, 并且可以使用更为轻便的武器,从而使得战机的机动性再次提升。

在设计特征上可以看到,“歼-50”采用的是全动平尾和兰姆达翼的设计,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一种机翼设计, 全动平尾可以提升战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兰姆达翼可以增加机动灵活度,虽然机动性好,但是航程和载重能力会有所牺牲。

<武器搭载和隐身性能有所牺牲,但机动性得到了提升

由于“歼-50”采用的是小体型设计,机体更小巧,所以在武器的搭载能力上也会弱于机体更大的战机,例如“歼-36”,毕竟“歼-36”的机体更大,意味着它可以搭载更大的导弹,配备更多的武器弹药。

而像“歼-50”作为一款小体型战机,它的机身虽然小巧,但并不意味着它的作战能力就一定会弱, 相反,由于机体的轻量化,机动性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在一些空战场景下,“歼-50”的表现就会优于“歼-36”,但由于机体小,无法承载更多的武器,可能会影响到“歼-50”的打击能力。

第三部分:对“歼36”和“歼50”的思考,这款战机或引发世界恐慌

(一)“歼50”或许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会引发情报战

由于外界对于“歼-50”的了解极为有限,很多关于“歼-50”的信息全都只是媒体的各种猜测, 我们虽然能够从“歼-50”的外形上去分析出一些特征,但并没有办法知道“歼-50”的技术参数和内部所搭载的各种战斗系统和武器。

如果外界对“歼-50”的猜测和分析都是错误的,那么就可以说明“歼-50”的技术参数将会成为一个机密,这也很有可能会导致世界各国之间对于“歼-50”的情报争夺战开启。

(二)“歼36”和“歼50”或刺激他国加速六代机的研发

这两款新战机的研发进度,以及新型战机的亮相,或许会让其他国家加速推进六代机的研发。尤其是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国家目前也在积极研发六代机,之前日本的六代机设计图纸曾经曝光。

日本的六代机定位类似于“歼-36”,也会更注重对地打击能力,而韩国的KFX-3也在研发阶段,韩国想要在短时间内追赶上中国的脚步难度极大,但如果有“歼-36”和“歼-50”在前面带路,或许在设计思路上还可以借鉴。

(三)“歼36”和“歼50”或引发对航母战斗群整体构成的思考

随着歼36和歼50这两款新型战机的研发成功,未来的战斗场景可能会有新的变化,如果未来的战斗场景需要依赖于空中支援,那我们就需要考虑到战斗机的数量和规模。

在这个时候,像航母战斗群这种小而强的武器平台就会受到重视。未来可能会出现,比如说几艘航母组成一个战斗群,这个战斗群里面会有大量的小型无人机专门负责侦查和攻击任务。

在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看到有人机和无人机联合作战的场景,也许“歼-36”和“歼-50”在新型无人机研发初期就会有新的设计考虑,给战斗机加入无人机的配合,真正实现信息化战斗。

尾声——有了“歼-36”、“歼-50”,中国对六代机的理解已经领先全球

总的来说,这两款战机的亮相确实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对于未来战机的一种新的构想,从这两款战机的不同设计思路中也能够看出,中国的航空设计师们在航空设计和战机作战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而在这两款战机的设计理念中,不仅可以考虑到未来的空对空和空对地作战,还能考虑到未来航母战斗的作战模式,这种全方位的考虑才真正说明了中国对六代机的深刻理解。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