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了“五服”,才不是亲戚?那你知道“五服”是什么吗?
前言
俗话说出了五服不算亲。
相信不少城市长大的年轻人都有这样的尴尬经历:逢年过节走亲串门时经常会被父母带着去见一些根本不熟悉的“亲戚”,你甚至都不知道怎么称呼这些“亲戚”。

虽然这些年轻人们不认识这些“亲戚”,但在父母和这些亲戚心里,彼此都是没有出五服的一家人。
那么什么是五服呢?怎么样才算是出了五服?
五服之内都是亲
现在人们心中的五服观念其实就是大家族用来区分彼此血缘亲疏程度的方式。

严格意义上讲五服之内的亲人并不能称为“亲戚”,在古代的观念里亲指的是父系血缘的亲人,戚指的是母系血缘的亲人。
五服观念是以父系血缘为主的家族观念,五服之内的族人都是“亲”,在古代观念里都是一家人,而出了五服就不再是“亲”,只是同族人。

民间五服亲属怎么划分
五服原本指的是周礼中记载的在举行葬礼时不同身份的人所穿着的款式不同的五种丧服,但之后被民间用来指代同一家族间的亲缘关系。

如果不深入了解当地的五服划分的话,很容易简单的将五服划分为五代人。这样简单的划分是不严谨,不准确的,五服的划分是很严格的。
大部分地区的五服划分都是在以自身为基础从高祖到玄孙九代所涵盖的所有亲属之间划分出来的。不过这些亲属见得五服具体划分各地都有偏差。

俗话说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仅仅相隔一座山的两个村子可能都有完全不同的风俗习惯。更何况中华大地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的风俗差异更大。
古代的交通不便,想要在全中国执行统一标准是很困难的事情,更何况只是民间的一种血缘划分习俗?中国各地的民间五服划分差异很大。

就比如高祖是第几服,各地都有分歧。有些地方认为高祖是四服,还有些地方则认为从高祖到玄孙乃是一脉相承,不分服。
还比如一服的划分也是没有标准。有些地方认为只有父子孙是一服,但有的地方认为自己的亲兄弟也算一服,还有的地方认为一奶同胞的叔伯姑姑们也是一服。

除了五服划分不同,中国的地区差异导致不同的地区对同一亲属的称呼都不同,就比如不少地方叔伯兄弟和堂兄弟都是两种不同的称呼。
中国各地对亲属的称呼都不同,划分出来的五服关系就更不一样了。因此想要具体知道自己家是怎么划分五服的,最好还是去请教当地的长辈们了解。

文中给大家展示的九族五福图只做参考,并不代表唯一与权威。
虽然各地对于五服的划分略有差异,但分辨出有没有出五服还是很简单。因为大部分五服划分都是从高祖开始的,只要两人的共同祖先没有比高祖更久,那么大概率就没有出五服。

虽然民间用五服来划分血缘关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五服原本的含义:五种丧服却是有着统一的标准,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五服原本的划分
民间用“五服”这个词来区分彼此间的亲缘关系,其来源就是古代举办丧葬仪式时不同的亲人所穿的五种不同的丧服。

这五种丧服有着严格的划分标准,并且最早记录在西周时的《仪礼》之中,并且也在之后的几千年中一直被各朝各代所采用。
这五种丧服就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根据亲人与死者之间的血缘关系穿着不同的丧服,不能乱穿。

一等丧服斩衰是用粗绳和生麻白布做的孝服,不能缝住移交和下边。是死者最亲近的人才能穿的孝服,一般是男性死者的儿子、嫡长孙、未嫁女、妻妾所穿。
如果死者是家庭长子先父母而去,父母也要穿斩衰。

二等丧服齐衰使用材质粗绳和粗麻白布,可以缝住衣角和下边。一般是儿子为母亲守丧、丈夫为妻子守丧、为亲兄弟、祖父母、高祖父母守丧时所穿。
顺带一提,儿媳妇为公婆守孝时原本都要穿着齐衰,不过后来只为婆婆守孝时穿齐衰,为公公守孝时改为穿斩衰。

三等丧服大功使用熟麻布制作,在堂兄弟和未嫁的堂姐妹去世,以及姑姑和嫁出去的亲姐妹去世时所穿。

四等丧服小功是用比较细腻一些的粗麻布制作,在已经出嫁的堂姐妹去世,以及外祖父母、姨妈舅父去世时所穿。

五等丧服缌麻是最轻一等的丧服,用细麻布制作。穿缌麻的一般都是死者的边缘亲人,在高祖、岳父岳母、女婿和外甥外孙去世时才穿。

除了这些亲人,其他的人在参加葬礼时是不能穿着丧服的。周礼正是利用谁有资格在葬礼上穿丧服,以及穿什么丧服这两点来人为确定人与人之间的亲缘关系。

由于这种丧葬仪式在民间长时间流行,久而久之民间也就习惯用丧葬“五服”来指代一家人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而没有资格在葬礼上穿丧服的人也被称为“出了五服”的人。
民间五服亲缘产生的原因
其实用五服来代指亲缘远近只是民间的说法,并不是什么官方说法。其实古时候历朝历代对于亲缘远近的定义都不相同。

就比如古代之将父系亲属视作近亲,母系亲属不视作近亲,而现在对于近亲的法律定义就只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但是古代皇权不下乡,上层人物的制度建设定义很难影响到生活在县乡农村的底层百姓,真正影响他们观念的还是长期扎根农村底层的大家族。

更何况以前生活在同一个村子的大概率都是同一姓同一家的人,在古代农村人数少的时候都能够分清彼此之间的亲属关系,更习惯用丧葬五服来区分彼此的亲缘关系。
结语
五服的原本是指在葬礼上根据与死者的亲缘关系所穿的五种丧服,后来在民间代指以父系血统划分的亲缘关系。

亲属之间一到五服的具体划分没有统一标准,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划分习惯。
不过“远亲不如近邻”,不论五服亲属划分的再明确,记得再清楚,如果不常走动联系,那么再亲的亲人最终也只会变成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