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村庄 | 杨敏:6年付出换楠木村“只此青绿”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即日起,“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学习强国”昭通学习平台联合推出“我和我的村庄”系列报道,重在记录那些与“三农”密切关联的人同村庄的关系,呈现他们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的经历、思考和奉献,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示范引领。

盛夏时节,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双河苗族彝族乡楠木村,满山青翠、空气清新,蜿蜒清澈的苦猪河润泽着这方沃土。而6年前的苦猪河却不是这般景象,它的彻底改变与楠木村党总支书记、村级河长杨敏息息相关。

变化,从叫“苦猪河”开始

苦猪河,有名字了。

2017年6月21日,昭通市印发了《昭通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一张U盘下达河长令”,从行政层面为河(湖)治理搭建起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大抓河(湖)治理的新格局,流经楠木村的赤水河二级支流被命名为“苦猪河”,从丰田沟到菜营地界段共3公里的河段为楠木村的管护段。

杨敏作为当时的楠木村党总支副书记,也参与到护河工作中。

“当时赤水河流域的保护不严,村‘两委’干部偶尔去捡拾清理河里的垃圾,但始终治标不治本,管护效果也不好。”杨敏说道。

村民们觉得流水能带走一切,便将污水、粪水直排进河里,垃圾随手丢进河道……久而久之,河道内垃圾漂浮、臭味熏天,没人再愿靠近。

杨敏工作疲倦时,总喜欢站在又脏又臭的河边发呆,思考着如何治理河道。

2021年1月29日,杨敏接过楠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担子,也成为苦猪河楠木村河段的“村级河长”。护好苦猪河成为了她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

“开始时清理难度很大,一天可以清理四五吨垃圾,每次清理完大家都是满身臭味。”杨敏记忆深刻。

然而,一次清理换不来河水的彻底清澈,也换不来村民保护河流意识的觉醒。

从护河员到护河长,如何带领村民治理好河流,杨敏有了更多的思考。

治理,从护河长带头

杨敏成为护河长后,不甘人后的性格与想为家乡做实事的心碰撞出火花。

2021年7月1日,云南与贵州、四川两省同步实施《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出台,让赤水河流域的保护工作上升到了依法治理的高度。

一次,督察组反馈问题:“河内有2条拦河坝不利于鱼类洄游;1个砂厂和砖厂生产污染水源,须拆除!”

由于拆除砖厂和砂厂涉及村民利益,要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执着而不服输的杨敏认为,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她三番五次地上门同村民谈赤水河保护的重要性、砖厂和砂厂对河水污染的严重性、护好苦猪河对楠木村的好处……一次次的耐心对话,终于打动了村民,同意拆除。同时,2条拦河坝也得以顺利拆除,圆满地啃下了督察组反馈的拆除“硬骨头”。

为了让河流治理有持续性,杨敏带头制定了“拆建改治管”管护治理方案。

为让生猪代养场的粪便排放达标,杨敏协调挂钩单位威信县农业农村局项目资金18万元,新建了一口600立方米的储粪池,新安装固液分离机以及6公里的管道,将粪水引到村民耕地中,无偿供给村民使用。

在代养场下面的三合头等村民小组,白墙红瓦的亮丽民居掩映在一片绿色之中,受到净化粪水滋养的成片绿化树郁郁葱葱,玉米等庄稼茂盛生长。

2021年,楠木村启动农村“厕所革命”,由于经费有限,杨敏与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用1000元补助金购买材料,村“两委”组织志愿服务队帮助改造,完成了634户旱厕改造,还在沿河建设了7座自然村公厕。

一项项措施的落实,成就了深入人心的河流治理方式。

守护,从楠木村出发

每一位村民都是护河员。

住在苦猪河边的杨家会说:“现在环境好了,经常有人来河边玩耍,我们都会提醒他们别乱丢垃圾。”偶尔看到河里有垃圾,她都会主动清理干净。“守护好苦猪河,我们人人有责。”

从参与护河到成为护河长,杨敏用脚步丈量这3公里的责任田,每周1次巡河是她的固定工作。为了让村民最终成为河流保护的主人,杨敏带头研究、制定了“1110”常态化管护机制(即“1个责任单位+1个保洁员+10户沿河村民”)。将沿河106户村民划为6个管护小组,在6名保洁员的带领下按照时间节点开展护河行动。

在《村规民约》制定中,杨敏带头制定了“三有五不”保护公约,即每户村民要有整洁的庭院、有规范的花池、有适当的绿植;做到不乱扔垃圾、不直排粪污、不侵占河道、不违规搭建、不养成陋习。

在杨敏的努力下,楠木村建设了“家乡美循环工作站”,村委会派出人员及车辆于每月“逢10日”上门回收垃圾;协调建设生活小超市,鼓励村民将垃圾分类包装,村委会按回收量进行统计积分,村民可用积分到小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同时,每月定期评定一批“卫生光荣户”,增强村民对河流的保护意识。

从一次清理四五吨垃圾转变为巡河一趟下来都没有一桶垃圾,如今的苦猪河,鱼翔浅底、水草丰茂。

在杨敏等人的努力下,楠木村积极配合打造“赤水彩带、生态廊道”,沿河道栽种金竹、白夹竹、方竹,并在全村栽植绿化苗木6400亩,行走在楠木村,如同置身于天然氧吧。

一河清水、两岸青山,这便是苦猪河的回馈,村民们正在享受着绿水青山带来的持久红利。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学习强国”昭通学习平台、昭通日报社联合出品

统筹:唐莉娜 李怡

策划:曹阜金 汪舒 刘建忠 谭光吉

文案:毛利涛 田朝艳

编审:李怡 刘宝琦 邓茜

图片:申丽琴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