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蒜是怎么产生的?如何解决?大蒜高产栽培,要看人看地再看天

大蒜在华夏神州落地生根之初,曾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被称为“胡蒜”,对我国蔬菜品种来源有所了解的朋友看到大蒜的它这一“乳名”就会明白,大蒜的起源地是在西域,而将大蒜带过来的则是汉武大帝时期出使西域的张骞。

彼时,王逸所著《正部》里有记载:“张骞使还,始得大蒜、苜蓿。”在这次名垂青史的外交活动中,一同被带来的还有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核桃(胡桃)、蚕豆(胡豆)、黄瓜(胡瓜)、胡萝卜等等。

有着悠久农耕传统的华夏子孙,在勤劳和智惠的加持下,已经让我国成为很多异域引进作物的世界第一大生产国,黄瓜、西瓜、番茄是这样,大蒜也是这样。并且已经形成山东苍山大蒜、河南中牟大蒜等一些名优产区,并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栽培作物。

大蒜个头虽然不大,但是高产优质栽培的技术要求却一点都不低,即便是有些老蒜农,也常常摸不准大蒜的“脾气”而出现栽培问题并造成商品性下降、减产。这其中大蒜畸形生长就是常出现的异常生长现象,而面包蒜则是其中的一种典型形式,一旦出现面包蒜,往往会造成30-50%的产量损失,堪称横在大蒜丰产路上的拦路虎。

面包蒜蒜头内部

面包蒜的“个人简介”

面包蒜在生产上也常被称之为气蒜、洋葱蒜,典型特征是蒜头无法正常充实膨大,虽然蒜头外观上常与普通大蒜并没有明显差别,但是用手捏蒜头的时候,会发现里面松软如面包,就像充了气一样,有的植株地上部分粗壮似洋葱,但是蒜头却很小,蒜瓣也同样达不到正常发育水平。

等收获晾晒之后,包裹蒜瓣的鳞片干薄如纸,里面的磷芽也就是蒜瓣则很小,甚至没有长出蒜瓣,一旦长成面包蒜,不但蒜头产量水平会减少30-50%,而且蒜薹也常常更细而达不到优质蒜薹的品质标准。

大蒜为啥会长成鼓鼓囊囊的“面包”?

  • 天公不作美

大蒜的蒜头和蒜薹要正常生长,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第一个要经历过低温刺激,这一低温的范围是0-4℃,在这一温度范围内的累计时间一般要在30天左右(因品种差异而在时间长短要求上存在差别);在满足这一条件之后,还需要经历长日照的环境刺激,光照时间每天需要达到13小时以上。

天气正常的年份,秋播大蒜经历秋冬和冬春低温阶段,然后再经历春季白昼时间的延长的环境,以上两个条件就都能得到满足,但是,如果天公不作美,出现暖冬或者春季连阴雨等气候条件,那么低温和长日照往往就不能得到满足,这样一来,从长叶片到长蒜头、长蒜薹的转变就受到干扰,面包蒜形成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面包蒜厚厚的鳞皮,但未见蒜瓣

  • 地公不给力

土地不仅为大蒜生长提供基本支撑,还是大蒜生长所需水分、养分的主要来源,其中对大蒜产量水平以及能是否能正常生长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土地中的养分问题,之所谓“收多少收在于肥”、“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的道理。

土地中的肥力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以做基肥为主的有机肥,另一类是基肥和追肥均会施用的化肥,这两类肥料性质不同、功用也有差别,但是施用不当都会造成面包蒜的形成。如果施用的有机肥,没有经过充分发酵腐熟或者施用量过大都可能造成面包蒜的出现,而施用的化肥结构不合理,氮肥过多,也会加大面包蒜出现概率。

大蒜为弦线状根系,吸收能力较弱

  • 勤劳种蒜人,没有把握好关键技术点

首先是在蒜种选择上,如果是异地新引进的品种,未经栽培试试种的前提下,出现面包蒜的风险相对较大;其次是蒜种体积过大、蒜瓣收获的时候没有完全成熟、存储过程中出现发霉腐烂的蒜种,在栽培过程中发生面包蒜的概率也会加大。

另外,如果大蒜播种的时间太晚,满足不了大蒜转入蒜薹和蒜头分化生长所需要的低温刺激时间长度,或者栽培过程中给水量过大,也容易造成面包蒜的发生。

蒜种是是否会出现面包蒜的重要决定因素

减少“面包蒜”发生,要看人看地再看天

  • 看人关键是看田间管理技术

首先是要精选蒜种,应尽量选择蒜种质量过硬的本地传统优势品种,异地引入的新品种,要经过试种后再扩种,不用个头太大或太小的蒜瓣,并要选择饱满且无损伤、无霉变,个头大小适宜(5g左右)的蒜瓣做蒜种。

其次是要强化水分管理,越冬前的防寒水要浇足浇透,但是上冻之前不能积水,开春返青之后浇水不要太早,墒情适宜的情况下可以不浇而通过中耕来保墒,等到蒜头开始膨大、蒜薹开始抽生的时候再加大给水量。

优质的蒜种重量在5克左右,饱满无损伤,萎蔫

  • 看地关键在于合理施肥整地

选用的有机肥应该需要发酵腐熟充分,不能有氨味、粪臭味,在化肥的施用上要注意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比合理,其中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的搭配应保持在4:1:3,同时要注意结合叶片肥喷施来补充钙镁硫锌等中微量元素。

整地要精细,确保同一地块土质均匀肥力均匀,土壤旋耕的深度应在20厘米以上,土壤结构上部松软透气透水性好,下部较实,保水保肥能力强,播种地面要搂平,将3厘米以上的大坷垃拍碎或清除。

土壤细碎均匀是确保良好长势的基础

  • 看天关键是确定播期和及时止损

掌握好播种时间,根据本地气候条件,确保在入冬之前能有4-5片蒜叶,弦状须根保持在约30条,小蒜苗的高度能长到30厘米左右,这一形态的蒜苗能充分感受低温,确保满足春化作用所需的地温要求,同时又有较强的抗性。

大蒜的蒜薹和蒜头在开春后完成分化,之后开始生长和膨大,在山东、河南等秋播大蒜主栽区,如果是去年春天暖冬较为明显,或者在本年三月中旬前后遭遇连续阴天或者温度异常,出现面包蒜的概率就会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及时留心蒜苗发育状况,如果出现“面包蒜”迹象,可适时出售青蒜苗,及时止损。#把地球的故事讲给宇宙##三农观察日记#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