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可以看出有肝脏问题吗?听听老中医如何说?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中医诊断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黄帝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基础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肝脏健康与生活方式》,中华中医药学会

最近,有个朋友说到自己的父亲。这位老人家平时很注意养生,但最近却总觉得疲惫不堪,脸色也变得蜡黄,还时常感到肚子右上方隐隐作痛。

朋友陪父亲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发现是肝脏出了问题。朋友感慨道:“早知道该早点注意了,要是能早些发现问题就好了!”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许多人直到身体出现明显症状时,才会重视健康问题。但在中医的眼里,早期的身体异常往往能通过把脉发现。那中医把脉,真的能看出肝脏的问题吗?

肝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负责解毒、代谢和储存能量等功能。一旦出了问题,身体会发出信号,只是很多人不太容易察觉。

比如,有些人总是觉得疲惫,明明睡了很久,还是感觉累;有的人脸色变得暗淡无光,甚至出现眼白发黄。

还有些人情绪莫名其妙地变得暴躁,连自己都搞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表现,是否可能和肝脏有关呢?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其中“切脉”是四诊之一。

老中医认为,脉象能反映人体内在的气血运行和脏腑状态。比如,肝脏的问题可能会在脉象上表现为某种特定的变化。

当然,这并不是说把个脉就能直接判断出你得了什么具体的病,而是通过脉象的变化,结合其他症状,判断身体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方法靠谱吗?

其实,中医诊断是一个整体观念的过程,把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是结合舌苔、面色等全身的表现,来综合分析身体状况。

那肝脏问题到底怎么来的呢?老话常说“气大伤肝”,其实是有道理的。肝主疏泄,主管情绪调节。

当一个人长期处于压力大、情绪低落或经常发脾气的状态时,肝脏的功能就容易受损。此外,饮食也很关键。

经常吃油腻、辛辣的食物,或者饮酒过量,都会增加肝脏的负担。还有一种情况是熬夜,现代人习惯了晚睡,但你知道吗?

肝脏在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最需要休息的时候,如果这个时间段还在工作或娱乐,肝脏就得不到修复,久而久之就会出问题。

有个真实的案例让人印象深刻。一位40多岁的女士是一家公司的主管,工作压力大,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

她喜欢喝酒解压,周末还常和朋友聚餐吃烧烤。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皮肤暗沉,眼白发黄,体重也开始下降,去医院一查,竟然是脂肪肝已经转化为肝硬化的早期阶段。

这位女士感叹道:“如果早一点注意生活习惯,也许就不会这样了。”

其实,预防肝脏问题并不难。首先,要调整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在11点前上床休息。

其次,饮食上要注意清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高油高脂的食物。可以适当喝些护肝的茶,比如菊花茶、枸杞茶,这些都有助于养肝。

再者,情绪管理也很重要,学会缓解压力,不要总是让自己处于紧绷状态。如果可能的话,每周做几次适度的运动,比如散步、瑜伽或太极,这些都对肝脏有益

当然,有些症状很容易被忽视,比如经常觉得累、睡眠不好、食欲下降,有时候还伴有右上腹的不适感。这些可能就是肝脏在向你求助。

不要等到病情严重了才去看医生,平时可以通过定期体检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果觉得身体有异常,也可以去找老中医看看,通过把脉和其他方法综合判断身体是否需要调整。

很多人对肝脏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直到身体亮起“红灯”才后悔莫及。

有一个年轻人,因为长期熬夜打游戏,饮食无规律,结果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转氨酶飙升,医生告诉他,肝功能已经受损。

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开始改变生活方式,戒掉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身体慢慢恢复了正常。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肝脏的自我修复能力是很强的,只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就有机会恢复健康。

所以,当我们谈到中医把脉能否看出肝脏问题时,答案是:一定程度上可以,但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

更重要的是,我们平时应该多关注自己的身体信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肝脏的负担。不要等到出现严重问题时才想着补救,那时候可能已经太晚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开头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