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面试多烂才会不合格?不出现这五个行为,基本都能过

文 | 星主

来源 | 星主说教育


众所周知,教资笔试通过率在30%左右,而教资面试通过率则在70%左右。如此高的通过率,教资面试表现多烂才会不合格?


教资面试有三个关键环节,分别是结构化、无生试讲、答辩。结构化占比分数20%;无生试讲最重要,占比70%;答辩则占10%。其中,结构化更多考察考生的职业认知;无生试讲考察考生的教学能力;答辩考察考生的教学反思能力。与此同时,三个环节的综合表现,还涉及到教师的基本规范、应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


总结下来,有五个行为。只要不出现这五个行为,基本都能过。

一、教学能力欠缺。


教资面试中教学能力是重中之重。考生如果在试讲环节中出现知识性错误、缺乏基本的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环节不完整,那么考官会判定考生不具备教学能力,从而给予不合格。


  • 什么是知识性错误?即考生把课题中的主要重难点知识讲错,比如数学公式推导失误;历史事件时间线混乱,讲不明白等。
  • 什么是缺乏基本的教学技巧?即考生试讲过程无师生互动、无板书设计、没有以学生为主体。
  • 什么是教学环节不完整?即缺少导入或者总结环节,或者试讲时间太短,不到5分钟。

以上这些问题,都会涉嫌教学能力欠缺。


二、职业认知偏差。


教师,除了教书,还要育人。教师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职业认知,那么就误人子弟。因此,在结构化问答过程中,考官会根据考生的回答来考察教师基本职业职责的认知、教育理念以及价值观。


如果考生回答的内容,违背了相关教资职责和道德规范要求,比如认可体罚学生、不认可学生存在差异性等,那么考官都会给予不合格。

三、基本规范缺失,无教资教态。


教育者常说一句话:“一看你就是老师。”教师需要遵守一定的基本规范,也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教姿教态。比如普通话规范、仪表得体等。


如果考生走进考场时,就表现出严重的方言口音,在面试过程中也没有使用普通话教学,或者穿着拖鞋就进入考场,甚至在考场不遵守相关规定等,那么也会被判定不合格。


四、应答能力不足,答非所问。


虽然说结构化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考生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但是,考生如果把一道沟通协调问题,变成了一道应急应变问题或者法律法规问题,这就是明显的答非所问。


一般考官不会当下给予不合格,而是会在答辩环节给予机会,结合试讲内容来提问,此时考生如果能进行修正,通常都会过关。但是,如果仍然回答答非所问,甚至对考官进行反驳,那么大概率也会被判定不合格。

五、心理素质差,抗压能力低。


教师站在讲台上,要面对数十个学生,甚至数十个学生家长。教育教学过程,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因此,教师需要一定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如果考生在教资面试时,就因为过度紧张,导致语言频繁卡顿,无法完整讲一句话。或者肢体过度僵硬,全程不敢与考官对视,试讲全程低着头等,这些都会被视为心理素质差,抗压能力过低,从而给予不合格。


总之,如果考生在教资面试过程中,出现以上谈及的行为问题,通常都会不合格。


为提高教资面试通过率,考生可以根据以上谈及的致命行为问题,进行一一调整。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增强职业认知、遵守基本行为规范、掌握抓住主要矛盾的能力以及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我相信,针对性做提升的你,教资面试一定可以顺利通过。


—— End ——


*作者简介:我是星主,专注提供教育咨询,每天更新专升本、自考、考证、就业兼职等教育资讯,助力个人成长。提供一对一咨询,欢迎关注;全网平台:星主说教育。

*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