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Pura X应用体验地狱难度?华为:谢邀,鸿蒙5已通关

手机体验,是硬件与软件的结合。


然而,相对于初始开发的手机系统来说,很多深度定制UI在硬件逐步成熟的背景中,对应的软件生态与体验,仍然相对滞后。


目前很多手机,尤其是折叠屏手机,在OS的开发方面,并非独立研制,普遍做法还是停留在以现有OS去适应硬件物理形态。这直接导致了用户在实际使用中,面临着对于UI层面的画面粗暴拉伸、反智能,以及深层次的系统安全等等问题。


拿折叠屏手机来说,大屏幕、高分辨率……这些折叠屏手机的核心优势,显然并没有被发挥。使得其尽管摆脱厚、重等负面评价,却还是在用户心智中处于一个“中看不中用”的用户定位。


无数次软硬件的错配,是历史遗留问题的惯性,也是创新产品成长的阻碍。


如果说此前的智能手机的想法是“磨合与适配”,那么从华为Pura X首发全面搭载HarmonyOS 5

开始,其思路就发生了变化。



无论是磨合还是适配,其逻辑都是一脉相承,只有程度不同的损耗,最后依旧会陷入不好用体验,尤其是很多应用根源上的不匹配,与效率实际上的虚假繁荣。本质上,磨合适配,是给新生态“移民”,需要长久时间捶打。


一个直接的例子就是,当年在功能机时代无可匹敌的赛班,即使几番迭代,也无法真正融入智能机的浪潮中,一张旧船票无法登上新时代的客船。


这一点,被华为Pura X看得很清楚。


一方面,华为Pura X在体验是提升的重点,不止硬件,更有彻底革新的系统,全面搭载的HarmonyOS 5可以视为华为对于智能手机形态的终极思考。


另一方面,华为Pura X作为新鲜物种,新鲜品类,更需要鸿蒙操作系统5的加持。


就实际来看,其已经摆脱了 “适配”的逻辑,采取自主研发思路,在行业的无人区率先探索。


简单来说,我觉得可以理解为其所全面搭载的HarmonyOS 5不只是智能手机系统,更是华为Pura X手机系统。自主研发的意义在于,以这台手机的使用逻辑为前提,从系统层面进行应用的重塑,而非反过来的“适配”。


在华为Pura X出现的应用,全都能以原本形式呈现这个比例特殊的16:10阔型展现,以更匹配物理形态的方式优化体验,而非被强行“填充”画面。


具体来说,这种"基因"的突破和优势,在很多应用的具体使用当中会展现得很清楚。


比如,当用户展开华为Pura X手机的16:10阔型屏幕时,每个应用都获得重生——短视频的竖屏画面突破传统边框限制,同样一个16:9的视频,在Pura X上直接可以实现40%显示面积提升;即使是一些长视频平台观影,也可以让显示面积提升30%,实现沉浸,可以说“鸿蒙5大有不同”。


比如,在资讯阅读时,文字区块、图片根据屏幕比例重组,整体阅览的可视画面提升30%,图片面积提升60%,长时间阅读也能保持视觉舒适。


鸿蒙AI能力的注入之下,则让应用体验突破传统限制。在飞行模式下,鸿蒙操作系统5上的抖音、哔哩哔哩等应用能通过AI预测用户兴趣,提前缓存可能浏览的内容片段。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游戏体验的变化,《王者荣耀》针对Pura X的屏幕特性扩大了视野,不管是小地图与技能栏,还是关键战斗信息,都能提供更宽阔的可视面积,那么可想而知,在如此的屏幕比例之下,操作精度也会进一步提升。


那块外屏同样不是装饰,从日常出行到运动健康,鸿蒙生态的适配展现出惊人的场景延展性。导航、健身、社交消息快捷回复,用好那块外屏能让关键信息始终处于视觉焦点,让自己工作、生活的一天更chill。


显然当行业还在讨论折叠屏的"适配难题"时,华为Pura X用鸿蒙生态给出了答案——不是让应用被动适应硬件,而是让操作系统与应用共同生长。这种从底层逻辑出发的重构,明显带来了显示面积提升的量化指标和更直观的体验提升。

#鸿蒙5大有不同#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