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帽子]14岁的康熙问济世:“朕如果参加科考,能名列三甲吗?”济世摇摇头说:“皇上只能考个秀才。”康熙大怒,偷偷地参加考试。谁料,成绩一出来,济世闹着要告老还乡。
每每提及古代的名人官僚,总有一个逃不开的词语——科举。科举制不仅为穷苦人家的孩子提供了改变阶级的机会,同时也为朝廷输送了不少的可造之才,在中国的历史中延续了不短的时间。
参加科举的寒门学子可不少,但是参加科举的皇帝就不常见了,还真有这么一位皇帝去参加了科举,正是有着“千古一帝”称号的康熙。
当时的康熙尚且年幼,即便自己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即便自己从小饱读各种史书经传,却不得不屈服于鳌拜的权威之下,迟迟不能亲政,心中自然是十分烦闷。
偏偏在这个时候,鳌拜给康熙送了一位老师,康熙并不觉得鳌拜这是好心,反而怀疑他是不是借机羞辱自己的学识,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位老师打入了鳌拜的阵营,不仅不认真听学,反而处处刁难济世。
康熙原以为像济世这样的读书人最是看重面子,自己几番捉弄之后肯定会自己请辞,到时候就算鳌拜问起来自己也有话可以应对。
可是这个济世却完全超出了康熙的想象,每当康熙故意找茬的时候,济世扑通一声就直接跪在地上,完全不管什么叫做男儿膝下有黄金。脸上还挂着诚惶诚恐的表情,让康熙心里有气都没出撒。
有一日康熙故意不完成济世布置的课业,果不其然济世又跪了下来,这次康熙心一狠,直接提前给自己下课,也不管地上还跪着个人就跑了。
明明做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康熙却一点都不觉得解气,即便祖母给他做了最喜欢的点心也不能让他安心。
“算了,就去看一眼,要是真出了什么好歹岂不是给鳌拜等人得寸进尺的机会。”康熙心里小声地嘀咕着,还是没忍住回去了。
[微风]没想到济世竟然真的还在远处跪着,嘴唇都已经有些发白,康熙抿了抿唇,心有不忍的同时又有些恼羞成怒,济世就是仗着自己对他无可奈何才敢这样做。
这件事后来还传到了当时的孝庄耳里,好歹比康熙多活了这么多年,她自然是比康熙要看得清一些,于是也就没有出手阻拦,正好让济世挫挫康熙的性子,否则以后再吃苦她就买办法护着康熙了。
渐渐地,康熙逐渐被济世地才学所折服,也不再向当初一样动不动就为难济世。
与此同时,康熙对于自己的才学究竟如何很是好奇,可是身边的臣子都只知道奉承自己,要是叫他们来评判的话非得把自己夸上天不可,想来想去身边竟然只有济世一个合适的人。
“老师,您觉得朕如今学识几何?”康熙对自己还是比较自信的,相信济世也会认可自己。
可是济世接下来的话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请皇上恕罪,以臣下而言,皇上若是参加科举也只能取得秀才罢了,皇上学识便是如此。”
[中国赞]康熙也没想着自己能被济世天花乱坠一通夸,可是只能考上秀才也太看轻自己了吧?当即就好胜心满满,决定去参加此次科举。
眼看着科举举办时间近在眼前,康熙那叫一个刻苦,头悬梁锥刺股自然是必不可少,吃饭如厕也是书不离手,就差把书掰碎了就着饭吃下去。
这一通操作看得孝庄有些着急,她是希望康熙能够学识渊博,以后更好地治理国家,但也不能为了读书把身体作废了啊。
为此孝庄特地找到了济世,相比之下济世显得十分平静:“既然皇上有这颗心,倒不如支持皇上,或许能有意外之喜。”
孝庄听了却还是忍不住担心:“若是皇上没能考取心中的名次,岂不是会挫伤他的信心。”
“皇太后不必担心,皇上学识亦非常人能比。”
康熙可不知道济世背着自己说自己的好话,每日每夜的读书倒是让他最近颇有感悟,一些从前想不明白的问题也逐渐理解。
[沙尘暴]转眼间几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康熙用化名成功参加了考试,没想到还真的考取了进士,排名还十分靠前。
见此济世甚是欣慰,自己之前的教导也算是没有白费,也许这个少年皇帝足以与鳌拜势力抗争。
济世认为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当时就向皇上请辞回家养老去了。
参考文献:
今古文创,2022年34期
作者:延津
编辑:莫里
每每提及古代的名人官僚,总有一个逃不开的词语——科举。科举制不仅为穷苦人家的孩子提供了改变阶级的机会,同时也为朝廷输送了不少的可造之才,在中国的历史中延续了不短的时间。
参加科举的寒门学子可不少,但是参加科举的皇帝就不常见了,还真有这么一位皇帝去参加了科举,正是有着“千古一帝”称号的康熙。
当时的康熙尚且年幼,即便自己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即便自己从小饱读各种史书经传,却不得不屈服于鳌拜的权威之下,迟迟不能亲政,心中自然是十分烦闷。
偏偏在这个时候,鳌拜给康熙送了一位老师,康熙并不觉得鳌拜这是好心,反而怀疑他是不是借机羞辱自己的学识,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位老师打入了鳌拜的阵营,不仅不认真听学,反而处处刁难济世。
康熙原以为像济世这样的读书人最是看重面子,自己几番捉弄之后肯定会自己请辞,到时候就算鳌拜问起来自己也有话可以应对。
可是这个济世却完全超出了康熙的想象,每当康熙故意找茬的时候,济世扑通一声就直接跪在地上,完全不管什么叫做男儿膝下有黄金。脸上还挂着诚惶诚恐的表情,让康熙心里有气都没出撒。
有一日康熙故意不完成济世布置的课业,果不其然济世又跪了下来,这次康熙心一狠,直接提前给自己下课,也不管地上还跪着个人就跑了。
明明做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康熙却一点都不觉得解气,即便祖母给他做了最喜欢的点心也不能让他安心。
“算了,就去看一眼,要是真出了什么好歹岂不是给鳌拜等人得寸进尺的机会。”康熙心里小声地嘀咕着,还是没忍住回去了。
[微风]没想到济世竟然真的还在远处跪着,嘴唇都已经有些发白,康熙抿了抿唇,心有不忍的同时又有些恼羞成怒,济世就是仗着自己对他无可奈何才敢这样做。
这件事后来还传到了当时的孝庄耳里,好歹比康熙多活了这么多年,她自然是比康熙要看得清一些,于是也就没有出手阻拦,正好让济世挫挫康熙的性子,否则以后再吃苦她就买办法护着康熙了。
渐渐地,康熙逐渐被济世地才学所折服,也不再向当初一样动不动就为难济世。
与此同时,康熙对于自己的才学究竟如何很是好奇,可是身边的臣子都只知道奉承自己,要是叫他们来评判的话非得把自己夸上天不可,想来想去身边竟然只有济世一个合适的人。
“老师,您觉得朕如今学识几何?”康熙对自己还是比较自信的,相信济世也会认可自己。
可是济世接下来的话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请皇上恕罪,以臣下而言,皇上若是参加科举也只能取得秀才罢了,皇上学识便是如此。”
[中国赞]康熙也没想着自己能被济世天花乱坠一通夸,可是只能考上秀才也太看轻自己了吧?当即就好胜心满满,决定去参加此次科举。
眼看着科举举办时间近在眼前,康熙那叫一个刻苦,头悬梁锥刺股自然是必不可少,吃饭如厕也是书不离手,就差把书掰碎了就着饭吃下去。
这一通操作看得孝庄有些着急,她是希望康熙能够学识渊博,以后更好地治理国家,但也不能为了读书把身体作废了啊。
为此孝庄特地找到了济世,相比之下济世显得十分平静:“既然皇上有这颗心,倒不如支持皇上,或许能有意外之喜。”
孝庄听了却还是忍不住担心:“若是皇上没能考取心中的名次,岂不是会挫伤他的信心。”
“皇太后不必担心,皇上学识亦非常人能比。”
康熙可不知道济世背着自己说自己的好话,每日每夜的读书倒是让他最近颇有感悟,一些从前想不明白的问题也逐渐理解。
[沙尘暴]转眼间几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康熙用化名成功参加了考试,没想到还真的考取了进士,排名还十分靠前。
见此济世甚是欣慰,自己之前的教导也算是没有白费,也许这个少年皇帝足以与鳌拜势力抗争。
济世认为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当时就向皇上请辞回家养老去了。
参考文献:
今古文创,2022年34期
作者:延津
编辑: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