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始祖“三皇五帝”到底是哪几位?

三皇五帝,是“三皇”与“五帝”的合称。

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分别为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

五帝是指远古五位帝王,作为“五帝”。

因时代久远,诸多版本不一。最主流的说法,三皇为燧人氏(天皇),伏羲(人皇),神农(地皇),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我们以此版本做介绍。

燧人氏:(生卒年不详),风姓,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 几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燧人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制作熟食,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位尊称“燧皇”,即天皇。

伏羲:燧人氏之子,即人皇,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风姓,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伏羲生于成纪,定都在陈地。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神农氏:生卒年没有确切的记载,据传说,他踞今5500年至6000年前生于历山(今湖北随州市境内),他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被世人尊称为“药祖”、“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远古人民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会人民农业生产。又传说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会人民医治疾病。被尊为地皇。逝世日期在公元前3080年左右。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颛顼:(zhuān xū)(公元前2591年-公元前2493年)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生子穷蝉是虞舜的天祖。后来的夏、楚都是他的子孙。颛顼生于若水之野(蜀地),实处空桑。因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今河南开封杞县高阳镇)。少昊死后,共工氏与颛顼争夺帝位,颛顼打败共工,继少昊主政,号“高阳氏”。颛顼成为天下共主后,始都穷桑,又迁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后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据说他在位七十八年,活到九十八岁逝世,葬于东郡濮阳顿丘城门外广阳里中。

帝喾:(kù)(生卒年不详),姬姓,高辛氏,名俊(一作夋),出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 黄帝的曾孙,中华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是《山海经》里天帝帝俊的原型。姬俊的祖父玄嚣是黄帝元妃嫘祖的长子,父亲名叫蟜极。姬俊5岁时受封为辛侯,15岁辅佐叔父帝颛顼,帝颛顼死后,时年30岁的姬俊继承帝位,成为天下共主,以亳为都城,以木德为帝,号高辛氏。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葬于故地辛,建有帝喾陵。帝喾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周两朝先祖,帝尧、帝挚之父。

尧:(约前2377—前2259年),姓伊祁,号放勋,户籍山西祁县,古唐国人(今山西临汾尧都区)。中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尧为帝喾之子,母为陈锋氏。十三岁封于陶(山西襄汾县陶寺乡),辅佐挚。十五岁,改封于唐地(今山西临汾),号为陶唐氏。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谷林(山东省鄄城县)。尧从兄长帝挚那里继承帝位,并禅让于舜。他命羲和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

舜:(shùn),约公元前2277- 约公元前2178),妫姓,有虞氏,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是中国上古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市),虞舜的王位是唐尧禅让的,人们世代尊称尧和舜为上古先王,尧禅让王位给虞舜传了四个字,即允执厥中;舜禅让王位给大禹传了十六字心传,即中华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华心法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至高文化理论。《竹书记年》并不记载为禅让。三皇五帝之一。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虞氏帝舜”。后世以舜简称之。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他不仅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

以上,就是对“三皇五帝”的介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