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屁多、气味重是怎么回事?医生提醒:放屁多或与这5个方面相关


如果说这世界上有什么事,是人人都做、但人人都不愿承认的,那“放屁”绝对榜上有名。

它不分国界、不看颜值、不论身份,一视同仁地“光顾”每一个人,有时它悄无声息,有时它震耳欲聋,有时它若有若无,有时它臭气熏天。


有些人一天屁如雨下,坐也响、走也响,甚至睡觉都能被自个儿放屁吵醒。而更令人尴尬的是:有时候,这些屁还带着浓烈的“杀伤力”,仿佛吃了一口下水道的浓缩精华。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些人屁特别多?为什么有些屁臭得让人怀疑人生?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医学上的门道。


一、别小看屁,它其实是“肠道的回音”

屁,是肠道里的“语言”,它不是身体的异常产物,而是你吃进去的空气、喝进去的气泡、以及肠道细菌勤勤恳恳工作的“副产品”。

正常人每天会放10到25个屁,总量大约500到1500毫升,听起来不多,可要是装进气球,足够你开场一场小型气球派对。

但如果你每天放屁超过30次,或者气味熏天、臭不可闻,就要留心了,可能是身体在用屁给你“发信号”。


二、这些“放屁多”的真凶,你可能一个都没放过

1.肠道菌群失调:你的“屁工厂”超负荷运转了

肠道里住着上百亿的细菌,它们帮你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维持免疫系统。但一旦菌群失去平衡,比如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屁的“产能”就会一路飙升。

一些特产硫化氢、甲烷的细菌,比如梭状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会让你的屁不但多得惊人,还臭得惊天动地,仿佛把整个下水道都搬进了身体里。


菌群紊乱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长期吃高糖、高脂、低纤维的“快乐餐”,再加点熬夜、焦虑、久坐,肠道环境基本就废了。

怎么办?

不是靠“益生菌保健品”就能解决,而是要从饮食结构上动刀:多吃发酵蔬菜(如泡菜、纳豆)、低FODMAP食物,减少精制糖的摄入。这才是长久之计。


2.吞气综合征:你不是放屁多,是吞气多

很多人以为屁是吃出来的,其实很多屁,是“吞”出来的。吃饭狼吞虎咽、边吃边说话、喝碳酸饮料、嚼口香糖,都可能让你无意中吞进大量空气,这些气体最后只能从“后门”排出去。

特别是一些焦虑型人格的人,容易在紧张时无意识吞气,越焦虑,放屁越多,形成恶性循环。

怎么办?

不是戒碳酸饮料这么简单,而是要练习“慢吃慢咽”,食物咀嚼20次以上再下咽,减少说话频率,同时深呼吸、冥想,稳定情绪,才能从源头“封住”气体入口。


3.乳糖不耐受:牛奶不是万能饮品,更不是人人适合

每次喝完牛奶就“屁滚尿流”?这不是你喝多了,是你根本没“消化工具”。

乳糖不耐受的人缺乏分解乳糖的酶,乳糖在肠道里被细菌发酵,直接变成一锅“屁汤”,而且气味通常不妙。

亚洲人群中,乳糖不耐受率高达90%以上,但很多人误以为自己“肚子凉”或“肠胃不好”,误诊多年。

怎么办?

别再硬喝牛奶,选择低乳糖或植物奶(如燕麦奶、豆奶),或者配合乳糖酶一起食用,也可以吃发酵乳制品如酸奶,但要注意观察身体反应。


4.高FODMAP食物:这些看似健康的食物,其实是“屁弹”

“我明明吃得很健康,怎么屁还那么多?”——很多人忽视了一类“屁界高能食物”:高FODMAP食物。

这些食物富含易被肠道细菌发酵的糖类,比如:

洋葱、大蒜、韭菜

苹果、梨、芒果

豆类、扁豆

奶制品、蜂蜜、小麦制品

对肠道敏感的人来说,这些食物哪怕吃一点点,也能让肚子“气势磅礴”。

怎么办?

尝试低FODMAP饮食计划,记录每次进食后的反应,找出“放屁元凶”,再逐步调整,而不是一刀切地戒掉所有食物。


5.肠易激综合征(IBS):你不是消化差,是肠子“太敏感”了

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表现为腹胀、腹泻、便秘交替、频繁放屁。它不是细菌感染或器质性病变,而是肠道神经过度敏感,哪怕一点点食物刺激,也能引发“屁意连连”。

长期精神紧张、作息紊乱、肠道菌群紊乱,是诱发IBS的重要因素。

怎么办?

不是“吃点肠胃药”就能好,而是要整体调整生活节奏,稳定情绪、改善睡眠、建立规律饮食。可以尝试低FODMAP饮食+肠道行为治疗(如CBT)双重介入。


三、屁臭的真相:不是“有毒”,但也不该忽视

臭屁的“罪魁祸首”主要是硫化氢、吲哚、粪臭素等,这些都是蛋白质分解的副产物。换句话说,吃得越“荤”,屁越臭。

但臭屁并不一定意味着你生病了,偶尔一次,不必惊慌。但如果屁持续臭、次数多、伴有腹泻、腹胀、体重下降等,那可能是:

肠道感染

食物过敏

肠癌早期信号

这时就不是“调理”能解决的,必须上医院查明原因。


四、屁多屁臭怎么破?这些“非套路”建议请收好

饭后散步15分钟

不是为了减肥,而是帮助肠道蠕动,把气体“顺利出口”,而不是堆积在腹中翻腾。

每周2次“肠道断食”

选择每周两天,晚饭提前到5点,之后不再进食,给肠道足够时间休息和清空,减少积气。

饭前喝一小杯温姜水

姜有助于减少胀气,调节肠道菌群,尤其适合“冷肠型”人群。

卧姿调整:左侧卧

睡前采取左侧卧位,有助于气体顺利排出,减少夜间腹胀。


五、不是所有的屁都无害,学会“听懂屁”的语言

很多人习惯忽视放屁这个“身体信号”,但它其实像体内的“预警灯”。

如果你最近屁特别多、特别臭、还伴有不明腹痛、排便习惯变化,就别再当成尴尬小事;

如果你长期依赖益生菌、通便茶等“网红产品”来控制放屁,很可能是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健康,从“听懂屁”开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赵文娟,杨丽萍,张文艳,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4,33(04):358-361.

[2]王玥,李军,张晓慧,等.健康成人肠道菌群研究进展[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23,43(10):755-760.

[3]刘玉洁,陈慧,顾晓峰.低FODMAP饮食干预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02):149-153.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