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角总是反复起疱和裂口是怎么回事?中医告诉你答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嘴角反复起疱和裂口,这事看起来小,但实在让人糟心。

一边吃饭一边“咧”得生疼,喝水都觉得火辣辣,冷不丁还可能结痂、溃烂。

很多人用了一堆唇膏、抗生素软膏,甚至网购了一打消毒棉签,结果病情总是好了又来,折腾得人抓狂。

要想搞清楚这问题到底咋回事,还得听听中医怎么说。

中医认为,嘴角问题,绝大多数和脾胃、肝火、外感湿热有关,当然还有一部分是虚症引起的。

看起来复杂,其实从中医五行理论里讲,这些原因都绕不开一个核心:阴阳失衡,气血不和。

嘴角皮肤薄嫩,血管丰富,稍有不对劲,问题就冒出来了。

先说湿热这个“罪魁祸首”。

湿热是中医里的“”,但又不单单是燥热。

湿热缠身,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嘴巴周围发疱、糜烂,甚至伴有轻微的瘙痒感。

湿热从哪来?最常见的就是饮食习惯,尤其是经常吃重油重盐、辛辣烧烤的人群。

这些食物会刺激脾胃功能,脾胃一旦运化失常,湿气就容易积聚,湿久了生热,这种湿热往往会通过嘴角爆发出来。

有研究显示,饮食中高油脂、高糖分的摄入,确实会加重湿热体质。

特别是宵夜族和烧烤党,嘴角起疱的问题在这类人群中更常见。

原因就在于这些饮食会导致胃火上行,加重体内的湿热积累。

中医讲脾胃主运化,脾胃虚了,嘴角问题自然层出不穷。

接下来得说说肝火。

很多人嘴角问题不是湿热,而是肝火旺盛引起的。

肝火有啥特征?心烦易怒、口干舌燥,再加上嘴角红肿、脱皮。

这类人往往是工作压力大、熬夜多,还经常喝咖啡或者浓茶提神。

肝属木,木克土,肝火过旺会反过来影响脾胃的功能,让嘴角问题“雪上加霜”。

现代生活节奏快,肝火旺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有一项数据显示,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的人群中,有超过30%的人存在肝火亢盛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嘴角起疱已经成了身体给你的警报,说明该放慢脚步、调节情绪了。

肝火引起的嘴角问题,常用龙胆泻肝汤之类的中药调理,效果比较理想。

嘴角反复裂口,则更多和阴虚、血虚有关。

阴虚体质的人,舌头红、口干咽燥,皮肤容易干裂,尤其是嘴唇附近的皮肤最敏感。

很多人误以为这是天气干燥导致的,其实是阴液不足在作祟。

血虚的问题则和气血运行不畅有关,这类人平时容易手脚冰凉、脸色苍白,嘴角反复裂口只是表面现象,根本原因是血液供养不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长期反复的嘴角问题,很多时候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多个原因叠加。

比如湿热和肝火共存,或者阴虚又兼有血虚。

这就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具体分析,用中医的话说就是“辨证施治”。

湿热体质的可以用三黄泻心汤清热解毒,阴虚的则适合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而血虚的则需要归脾汤来补气养血。

除了内部调理,外部护理也很重要。

中医讲究内外兼治,嘴角问题同样如此。

比如,用金银花、蒲公英煮水外敷,可以缓解局部的红肿和不适感。

对于裂口比较严重的,可以用蜂蜜加少量维生素E混合,涂抹在裂口处,既能消炎又能促进愈合。

当然,所有外用护理都需要保持局部的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不过,嘴角问题说到底,还是和日常习惯脱不开关系。

饮食上要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比如全谷物、瘦肉、坚果等。

维生素B 2的缺乏被认为是嘴角裂口的直接诱因之一,这种维生素是皮肤修复的关键营养素。

而且,维生素B族还有助于调节肝脏代谢,对肝火旺盛引起的嘴角问题也有辅助作用。

喝水不足也是导致嘴角干裂的常见原因。

很多人觉得自己喝水够了,其实每天的水分摄入量连2000毫升都达不到。

长期的轻度脱水状态,会让嘴角皮肤变得脆弱,更容易干裂。

另外,少舔嘴唇。

舔嘴唇的动作虽然能短暂缓解干燥感,但唾液蒸发后会带走更多的水分,让嘴角问题更糟糕。

这里还得提一下现代人的爱美习惯。

比如涂口红,有些劣质的口红成分复杂,其中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刺激嘴角的皮肤,加重脱皮和裂口的问题。

还有人习惯用嘴唇咬笔杆或者咬指甲,这些动作会增加嘴角皮肤的摩擦和损伤,也可能诱发嘴角反复起疱。

不过,这也引出了一个问题:嘴角问题是否可以通过更多客观指标,比如唾液pH值、皮肤微生态环境等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开发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这种结合现代科技和传统中医理论的研究方向,是否能够为类似的慢性皮肤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资料参考

[1]赵宗礼.“烂嘴角”≠上火[J].家庭医学(下半月),201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