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起始的中国绝密空天计划:耗资仅到美国零头,技术却与之相当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个:“美国太空部队第18太空防御中队对我国空天飞机进行密切追踪,发现其中一伴飞器离奇失踪1个月”的传言,经过笔者搜索,这样的传言并没有得到证实,不过,这背后的“空天飞机计划”,倒是十分值得说道说道——
这是中国一个“极为先进,不宜展示”的空天飞机计划。
它是在2022年8月26日,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一次未公开命名的发射——一个可重复使用的试验飞行器的服务验证。
这一切的开始,要把视线回到1986年去。

863-204计划
1980年以来,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下,引起了世界各方面的变革,许多国家为了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提出了很多高技术发展战略。
航空航天当然也在内,1983年的时候,时任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开始准备在外太空部署航天器。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由四位“两弹一星元勋”致电邓小平,提出了要“全面追踪世界高科技发展的同时,制定中国高科技计划的建设”,这一个提案在邓小平的亲自批准下启动。
当时的时间是1986年3月5日,由此命名为“863计划”。
863计划中的包含领域众多,有15个主题项目,航天技术排列在第二位,也就是863-2领域。
在航天领域下面分别设立了两个专家组,其中一个就是——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代号为“863-205”.
经过专家组的商讨,有6种方案被选取了出来:

6种方案中包括了五种不同的航天飞机:
航天一院提出了“天骄一号”小型航天飞机方案;
上海航天局805所与航空部604所提出了“长城一号”航天飞机方案;
北京11所提出了“V-2”两级火箭飞机方案;
601所提出了“H-2”空天飞机方案;
611所提出的是仿制法国赫尔墨斯航天飞机的方案。
当时把这些方案报告到钱学森处,钱学森在美国的时候根据著名的“钱学森弹道”提出过“空天飞机”方案。

以当时的中国科技水平而言,大跨步是不现实的,“量力而行”才是正确的道路,最后,载人飞船的方案上报。
1990年5月,“863-204”专家委员会决定了载人飞船的方案,在1992年9月21日,“921工程”开始实施。
这个“921工程”也有另一个大家熟悉的名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我们所熟知的“神舟计划”和“天宫空间站”就是这个计划当中的优秀产物。

当时的美国虽然已经拥有了航天飞机,可是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才刚刚起步,一步一步走才是硬道理。
数十年后,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已经攻克了载人航天的难题,此时美国的spaceX公司的往返回收计划初见成效,原先搁置下来的“载人航天器往返计划”也重新启动。
临近空间的亚轨道运载器——“空天飞机”
2016年后,中国“神箭+神舟”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当时搁置下来的计划也重新上线——

当时有两个想法,空天飞机还是航天飞机,人造卫星一般在80km以外,而普通飞机则在.20km以内。
而距离地面20—100km的空间处于了航天器和飞机的结合地点,目前,这个空间人造飞行器较少,称之为“临近空间”。
高度超过85km的区域就不受到各个国家的制约,这个自由的空间——
比一般的人造卫星低,而高于普通的载人航天器飞行高度,被命名为“亚轨道”。
空天飞机就是一个极好的想法,也就是图中的方案4。
2017年的时候,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发布了往返空天飞行器为主的“腾云工程”。

这个系统有三个关键的地方——火箭的重复使用、运载器的重复使用、组合动力的重复使用。
根据现有的公开资料显示,第一步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实验已经开展了很久。
2021年7月的时候,航天科技集团自主研制的验证项目开始首飞。
2022年8月26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点火的一个火箭带着飞行器,按照设定程序完成飞行后,着陆于阿拉善右旗机场。

这也表示了这一款国产研发的尚未空开的亚轨道运载器试验飞行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而同时进行得也有2022年8月5日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中心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由于被火箭带入轨道,很可能是方案4的部分实验。

这个计划有全球的开创性,为中国首创,国外从未见同类飞行器。
这个由中国火箭院领衔的计划对外时声称——过于先进,不便展示。
此时,很多人可能会想到美国数年前的X-37B,这一个系统比美国的X-37B要先进得多,这套系统采用了“垂直发射——水平降落”的技术。
也就意味着发射上去的空天飞机可以通过一般的机场进行降落,维护成本大大降低。
百花齐放的空天之路
在这两年的几次试验成功之后,火箭研究发展部牵头申报了一个项目——“亚轨道远程空天运输系统总体设计与控制技术”。
顺利通过了评审,正式成为国家项目,这也代表着40年前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中的关键技术,中国技术路线已经打通。
根据航天科工下属“腾云工程”提出的组合动力方案,如果未来在火箭重复使用和推力等技术上突破,那么我们在普通的机场也能够胜任飞行发射和降落任务。

可实现这一步,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根据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的说法我国虽然已经研制了几款重复使用火箭。
可是对比美国SLS、星箭系列火箭仍然有不小差距。

结语
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后起之秀”,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成功发射航天器的国家,但是现在却位居第二名。
从原来的每一次火箭发射都会振奋人心,到现在的火箭发射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还需要更多时间,同时与美国在一些方面存在很大差距,这个差距一是来源于技术的累积,二是可用资金的数量,我们国家的航天经费有多少呢?
仅仅只有58亿美元,美国的有254亿美元,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
可我们国家都是把钱花在了“刀刃上”,在有限的资金下,我们国家的航天发射实力已经追上了美国。
在未来的几十年后,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属于我们的“空天飞机”“航天旅行”就不再是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