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系列重要的动态和事件背后,能看到经济逻辑当下主线吗?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239篇原创文章:
周末时间,就不进行什么铺垫和酝酿了,直入主题,和各位读者朋友聊点关于经济和发展领域,有深度,有价值的话题和内容。
这篇文章,聚焦中国国内经济环境,分析外部挑战和风险,结合内部动向和数据,挖掘中国经济当下的现实情况和真正的底层逻辑。并且,以此为基础,研判趋势,把握方向,结合实际,指导行动。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看清中国经济在当下所面对的,两个最主要的外部挑战和风险
2022年,全球去美元趋势明显,也引发了中国国内很多野生财经自媒体和不靠谱的专家,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喧嚣,大有美元霸权即将成为昨日黄花的既视感。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尊重事实看一下:
8月12日,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人民币月度报告和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7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保持全球第五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占比2.2%。
与2022年6月相比,人民币支付金额总体减少了6.7%,同时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减少了7.87%。

图片来源:网络
2%的人民币,和排第一的美元,在全球化规则环境(就是美元霸权环境),以及产业链体系中,差距有多大?美元差不多是41%的样子,简单一算,超过20倍的差距。
人民币国际化,任重道远,路坚且难,才是现实。SWIFT系统中20倍的差距,要正视现实。
美元依然是当下全球支付结算领域绝对的主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分析外部威胁的认知基础。
目前看,整个世界在经历了最艰难的567这三个月后,8月份更像是一场休整。之所以说567这三个月艰难,其实说到根子上,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美国的金融紧缩,这三个月是连续大幅加息,现代社会,流动性可能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也是信心的来源,钱根缩紧,全世界都会受影响。
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去美元去得越彻底,美元流通结算会应用越少,这样后面美国加息,实际上产生的作用会越来越小,相对应的,美元紧缩失败的可能性也就会越大。
这就是中国持续抛售美债的根本原因:没有任何的阴谋论,甚至连中美关系都说不上,就是对美元结算环境的紧缩,必然会带来的经济收缩影响,进行对冲。
当然其他的原因不能说没有,但是主要的还是这个。
美联储如果在后面的日子里面继续加息,需求进一步紧缩,对中国在SWIFT体系里面的对外贸易和出口,冲击必然很大。
这是明牌,也是在规则和环境持续的情况下,必须要做好提前准备的一种利益博弈。
这相当于摊牌比大小,美元够用就好,但是会造成中国国内货币紧缩。
另一个威胁,就更直接了,那就是中美关系因为台海局势的变化,而很有可能出现的螺旋向下的恶化趋势,所对应的中美脱钩和新冷战风险。
这相当于掀桌子,意味着中国的外汇储备,美债等等美元计价的资产,存在不确定性风险的威胁。
尽管很多中国同胞出于爱国情怀,或许不愿意承认,但是事实上,在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大环境里面,中美关系的走向,实际上是对后续中国经济走向影响最大的主要因素,没有之一。
所以,当前中国国家一切在国际环境中的动作和动向,其实都在为这条主线进行准备。
要么摊牌,要么掀桌,2022年全球经济走到这个节骨眼,实际上并没有其他的选项。
按照美国当前国内通胀的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必须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最差的打算。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再谈7月金融所释放出来的本质信号:看清当下中国的真实底层逻辑
7月份金融数据公布,总的来说,不及预期,很多东西又打回原形。
中长期向好的信心依然存在,但是短期的波折和低迷,数字不会骗人。
从金融数据,其实可以简单得出结论:货币和财政一直放松,但是实体企业就是没信心,个体也不买房。
这其实揭示了当下中国最真实的底层逻辑:去杠杆成为主流。
回顾一下,过去几十年,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宏观经济,狂飙突进的主流模式就是:加杠杆。
加杠杆买房的人赚翻了,加杠杆的房企赚翻了,卖地的地方政府赚翻了。
哪个老板不是通过加杠杆成为老板的?哪个创业成功的人没有依靠杠杆的力量实现的?
但是,进入2022年,实际上,整个经济大环境的负债驱动模式,实际上已经终结了。
过去30年最大的财富真相:负债越高,财富越多。
也就是说,在过去,财富的真正要义不是资产,更不是银行存款,而是负债能力!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情况发生了变化。
1、全球大通胀时代到来,这会导致全球利率上行。
全球利率上行,提升一个台阶,已经成为关键变量。
2、超级大通胀之后,就是超级大衰退。
疫情的冲击,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大家的长期消费预期,跨期消费变得非常谨慎。
此外,国际冲突周期顶部,民粹泛滥,斗争和战争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发展退居次要地位。
再加上超级债务或货币周期,也达到周期顶部,即将进入紧缩周期。
经济下滑,投资回报下降,也成为关键变量。
国际大环境利率上行,那么需求,投资都会受到遏制,进而影响到中国的货币扩张。
当然中国有核心资产房地产可以充当信用扩张的渠道和载体,不过20年这么一路走过来,房价已经被撑到高位,在很多城市和地区,已经明显和购买力出现了脱钩和撕裂的表现。
再大的尿壶,只用不倒,总是要装满的,而承载货币增量的资产,在中国,并没有风险释放的过程。
不用人教,在这个大背景之下,个体和企业的最优选择就是,降杠杆。
北京为啥会史无前例的出现提前还贷潮?就是因为去杠杆时代到来了。
国家层面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有明显收缩防御的宏观布局和动作;
个体,企业,行业,甚至经济环境,没有一个有效的货币信用扩大和承载的载体和资产方向,除了去杠杆,其实没有更好的选择。
(这一段逻辑比较专业,没有经济学的朋友可能有一定的阅读门槛,建议多看几次,有问题可以留言交流。)
不管是实体还是金融,有什么生意能够保证低风险稳健收益,能够超过房贷的?
2022年,最好的,最科学的理财选择,是提前还贷,是去杠杆?没想到吧?
这就是7月份金融数据,揭示出来当下中国最真实的经济逻辑和现实情况:去杠杆时代到来。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复盘几个国内重要的经济动向,看清一系列表象所揭示的趋势信号
8月份,佩洛西窜台事件,实际上完全可以看做一个变局大时代的启动信号。
紧接着,很多经济领域的动向,开始陆续出现:
- 8月12日,中美之间又传出不良信号。
中国人寿、中石油、中石化、中国铝业以及上海石化5家中国大型企业同时宣布启动从美国纽交所退市。
- 据美国财政部7月份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连续6个月减持美债,持有规模12年来首次跌破1万亿美元以下,约为9808亿美元。
中国抛售美债,无关收益率、无关通胀、无关货币政策、无关经济增长等等,它只有一个考量:安全。
现在,中美之间缺乏信任,中国持有的美债,自然也就不再安全,所以抛售美债就是理性选择。
- 中国国家针对芯片领域的行业反腐和资金管控,重拳出击
- 房住不炒的叙事大背景之下,是全国各地如火如荼,手段尽出的楼市托举和调控松绑。
……当然,类似这样的经济领域大动作还有很多,看到的,或许只是全部中很少的一部分。
如果没有以上两个环节的分析和铺垫,梳理出主线思路,那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再大的经济动向也就是听个响,看个热闹。
对于单一事件,如果没有宏观主线思维,要么就是过度解读,一叶障目,以管窥豹,要么就是纯粹咋咋呼呼,吃瓜看热闹。
趋势主线很重要:
中国国家宏观层面,越来越多的动向和信号,都在指向同一个可见趋势,那就是为中美关系可能走向恶化的最糟糕结果,在做准备。
这符合中国国家稳健,持续发展的一贯思路和风格。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大变局时代启幕,给普通个体的几点建议和思考分享
很明显,对于中国国家,行业,企业,以及绝大多数普通个体而言,2022年是个经济小年。
普通个体应该怎么做呢?
适合佛系、蛰伏、蓄势,不宜折腾、创业、跳槽。
俗话说,下雨天多读书,蛰伏蓄势,这样天晴才能更好地出发。
这绝对不是丧气话,而是一种务实靠谱,着眼当下的生存智慧和最优策略的选择。
无论如何刺激,从企业、政府到居民,都在降杠杆,这就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去杠杆。
大国之间,缺乏信任,剑拔弩张,安全成了中国国家当下最重要,也是最关注的确定性。
对于个体也是一样,依靠个人力量想要和趋势和时代抗衡,不是泼冷水,就是自不量力。
最好的策略,就是在行动上迎合趋势,在思考上和时代逆行。
迎合趋势为生存,思考逆行等机遇,这很有点哲学辩证统一的智慧在里面,值得大家仔细体会一下:环境不好,适应环境,但是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这样的个体,在任何时代,都是佼佼者。
周末行文,就不用标准格式了,言简意赅,文章不长,说点硬核干货内容,和各位朋友做一个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