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
人生是什么?可能很多活着的人都没想过这个问题。
或者说,我觉得我没必要讨论这个问题。
这个话题,似乎只有50岁以上的人才有资格讨论人生是什么。

但是,如果说我还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的话,我似乎不知道活在世上意味着什么。
活着的价值是什么,等老了,等死了?
所有的众生,从出生的那一刻起,都在衰落的过程中。
关于生活,也有很多“学者”讨论,独特多样。但是真正的结论对人们探索生命的意义有多大作用呢?

也许,这个问题最初是出于无聊才提出来的。
也许,是无聊促使人们去探索人生的意义。
是的,我们活着,有时候觉得挺无聊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想找出我们想要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东西。
一旦你想通了,你就会知道你生命的意义。

我其实不怕死。
人害怕的只是痛苦的感觉。如果死不伤人,我想我会在某个不想活的时刻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要探索人生的意义,首先要了解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我觉得人生一定要独立。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千差万别。

所以,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就是我们寻找自我的开始。
从婴儿到成人,只要做到了身体上的独立,余生都是精神上的独立之路。
所以,我觉得人没必要为了父母的生活而改变初衷,一味的顺从一些东西。
这包括婚恋、工作、生育以及生活中的各种选择(当然违法的事情除外)。

还有养老。作为个人,我不认为生孩子是为了以后养老做的事情。
相反,我不同意这种想法。
我们创造生命是为了实现自我完善,孕育生命力,给世界带来新的个体,让生命的链条更好地运转。
有生孩子的想法是为了老了有人伺候,甚至是为了限制孩子,这种想法很自私。

先别反驳我,听我说。
每个人都要好好活着,这才是重点。
我们很多人终其一生,为这个负责,为那个牺牲,最后把自己搞得一团糟。
他们看起来很伟大,但实际上是不明智的。
最后他们会抱怨,为什么我不能为别人的感激和回报付出那么多?
对回报的渴望本身就是一种思想的误解。

因为人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发展自己,活的高。
只有对自己负责,才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才能活得好。
以养老为例。如果你有足够的钱,重视身体健康,可以打好养老基础,去专门的机构或者聘请专业的护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孩子,应该是心灵的慰藉,而不是你的全职保姆。
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他们想走自己的路。

总觉得孩子终究会离开你。
就像我们一样,最终都会离开父母,走向自己的生活。
只有放下,尽到抚养成人的义务,才是一个阶段的结束。
每一个新的个体都会探索自己渴望的道路,走出不同于前人的精彩世界。
溺爱、操纵、自私会让这一切变得功利、愚蠢,最后增加一群失去独立性的人。

只有精神独立了,父母才不会害怕孩子离开,孩子才不会依赖父母生存。
不害怕,才能活得更好。
有一天,如果我死了,我不在乎葬在哪里,是火葬还是土葬。
孩子是否每年都来看我,我们家是否有后代,这不是我关心的。
真的,我不在乎。
我唯一能把握的是,我现在怎么活,我活得是否快乐,是否有意义。
每个人做好这件事都不容易。

这种思维,或许很多人都显得太“白眼狼”了。
我们的祖先违背了传统的道德礼仪,这一定很可悲。
是我自私,还是我的祖先自私?我不知道。
传承是中国人生活最重要的意义。
这没有错,因为“食物和性是一样的。”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人的本性,第一是生存,第二是温饱,第三是发展。”
解决温饱(食物)问题,就要解决发展(颜色)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传宗接代”。

为了让人类枝繁叶茂,传宗接代是一切动植物的天性。
动物和植物也是。"
桃无话”。虽然它们不会行动,也不会发出声音,但为什么它们会结出甜美的果实?那是因为无非是想让别的动物吃到那种甜甜的果子,能够把石头带到或远或近的地方,落到地上,在地里出生,发芽开花,达到发育的目的。

但是,每一个新的生命个体都应该有自己的发展轨迹。
如果说,从人类繁衍的高度来看,它是世界生命的意义,那么,从独立个体的角度来看,人的自由发展就是个体生命的意义。
这个意义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标准。
你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不受任何人的约束,让心灵自由发展,享受探索生活的过程。
这就是我认为的生命的意义。

说到底,这一生的意义在于你自我实现的过程,而不是目的地有多体面多辉煌。
人生的意义在于如何走过人生,经历喜怒哀乐,感受出生的喜悦。
我劝大家扪心自问:为什么吃了燕窝鱼翅,吃了糠咽菜,还是卡拉ok、高尔夫之后还活着?你活着不就是为了享受吗?难道只是为了饥寒交迫?问完这些简单的问题,会让你理清思路,减少一些困惑。信不信由你,请试一试。——季羡林,写于1996年11月9日。
最后,用季羡林先生的话,结束这场关于人生浅薄的讨论。吃完饭,我们稍微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