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防疫问答:就医是什么流程?医护如何预防感染?

12月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做好当前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最大限度提高医疗资源可用程度,最大限度保障就医秩序安全有序。

看门诊需要核酸结果吗?突发急病但没核酸检测结果怎么办?社区医院可以治疗新冠肺炎吗?南方日报记者根据相关文件和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内容,整理了热点问答。

问:到门诊看病,需要核酸结果吗?

答:需要。各医疗机构将进行门诊预检分诊,通过预约诊疗平台、现场出示等多种方式,查看就诊患者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在门诊区域,会划分出核酸阳性诊疗区和核酸阴性诊疗区,分别接诊相应患者。

问:如果要看急诊,但没有48小时核酸结果怎么办?

答:对于急诊就诊患者,医院不得以没有48小时核酸结果为由影响救治。有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的,直接进入急诊诊疗区域;无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的,在急诊缓冲区域接诊,同时查抗原和核酸。对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等患者,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进行抗原或者核酸检测并开展相应诊疗服务。

问:如果住院的时候,有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怎么办?

答:入院前,医院会对入院患者进行核酸检测;入院后,也会根据需要进行抗原或者核酸检测。

医疗机构要安排相对独立的区域(院区、楼栋、病区或病室),一旦发现核酸阳性患者,转到该区域收治。对于65岁以上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自身免疫缺陷疾病等),且未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免疫的患者,医院会重点关注、加强监测,及时关注病情变化,加强医疗救治。

问:住院患者可以有家人陪护吗?

答:对住院患者,需严格执行不探视,非必要不陪护。对于确需陪护的固定陪护人员,陪护期间严格防护、严禁外出。急诊留观病房患者,也按照住院患者管理。

问: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高,如何预防感染?

答:首先需严格规范执行感染防控措施,正确选用和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医疗机构可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对本机构医务人员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在工作中,医疗机构要做好医务人员健康监测和疫苗接种,动态优化和调整医务人员编组、医疗力量配备与工作班次安排。

问:如果医护人员感染了,居家治疗还是继续上岗工作?

答:“新十条”明确,对感染者进行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可以选择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的方式,也可以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的方式。一旦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病毒,也应当遵循“新十条”有关的要求。

问:社区医院如果接诊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患者,应该如何处理?

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指导患者进行抗原检测。如果抗原检测阳性,要分级分类管理和转诊:

(1)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采取居家隔离或居家自我照护,必要时给予口服药治疗,密切监测其健康状况。高龄行动不便的,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原则居家或在养老机构就地治疗,医务人员提供上门服务,不转出集中救治。

(2)普通型病例、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心脏病、肿瘤等)但病情稳定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转诊至医联体对应的亚定点医院治疗。

(3)以新冠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和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例,转诊至医联体对应的定点医院集中治疗。

(4)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以及基础疾病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亚定点医院医疗救治能力的,转诊至医联体牵头医院或三级医院治疗。

【记者】朱晓枫

【作者】 朱晓枫

广东健康头条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