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两立两废太子,彻底暴露出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度的种种弊端
两岁胤礽,册立太子。父子不和,胤禔告状,皇弟病重,窥视父皇,初次被废。诸子争储,父皇宠爱,复立太子。结党营私,再度被废,圈禁至死。一
欲知“康熙两废太子”详情,请点赞、关注,慢慢欣赏。
爱新觉罗·胤礽,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是康熙皇次子,嫡长子。
胤礽的母亲赫舍里氏出身满族豪门,她的爷爷是首辅索尼,叔父是领侍卫大臣索额图,在康熙顺利继承皇位、打倒鳌拜、平定三藩中立了大功。赫舍里氏和康熙感情非常好,却因为难产,在生下胤礽四小时后就去世。谥号“仁孝皇后”。
康熙从小就非常疼爱胤礽,早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便将两岁的胤礽立为皇太子。胤礽四岁时,不幸出痘,康熙帝亲自看护在儿子身边十三天,陪伴太子度过病危期。胤礽五岁时,康熙帝特命人修葺毓庆宫,作为皇太子胤礽居住的东宫,以示恩宠。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初四,胤礽第一次被废,原因主要有,一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杀了索额图,康熙和胤礽的关系趋于紧张;二是大阿哥胤禔报告太子有暴戾不仁,截留蒙古贡品,放纵下属敲诈勒索等不良表现;三是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年仅七岁的皇十八子病重,身为父亲的康熙十分焦虑,身为兄长的太子却无动于衷,康熙气愤地责备太子,没想太子竟蛮横地与父皇顶嘴;四是返京途中,康熙发现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便立即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康熙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拘系于咸安宫。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康熙帝恢复胤礽太子地位,主要因为,一是太子一废,诸子争储,矛盾激化,要么结党营私,要么各有心思,并不比太子让人放心;二是康熙对亲自培养起来的儿子特别深沉的爱。
这次复立,康熙还分别晋升各皇子为亲王、郡王、贝勒等,试图促进皇太子与诸皇子之间的团结。
康熙五十年(1711年)末,胤礽被告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结党营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康熙巡视塞外回京当天,再次下诏废了太子。
三十八岁的废太子,仍禁锢于咸安宫。此后多次有推荐其复立的建议,但康熙帝始终未再立胤礽。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
康熙帝的皇太子两立两废,彻底暴露出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度的种种弊端,储位之争的时间之长,卷入者之多,波及面之广,以及对皇朝及皇帝本人影响之大,无不超出前代。
感谢友友的支持!我们下期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