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牛逼无人区移动营地!世界末日来了都不怕!
在这沙漠性气候,冬季最低零下三十度,流沙地质,水资源不足的无人区荒漠里,造一个既要可以满足十个人的生活需要,保证有水有电,还要能移动的营地,你能想象有多么困难吗?这简直就算是世界末日来了,有这个移动营地,也能继续很好的生存下来!
本期的《梦想改造家》节目组远赴青海省可可西里,走进离太阳最近的蒙古部落,为当地保护野生动物的巡山志愿者打造流动式营地,这次需要在环境恶劣的无人区中打造一个宜居的家,难度可想而知。
委托人——大草原的守护者
草原、戈壁、沙漠,这里是格尔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400多年来,这里一直生活着一个神秘的民族—德都蒙古族。
近年来,随着非法开采,水源遭到污染,草场沙化,使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然而对野生动物更大的威胁是盗猎分子肆无忌惮地盗猎,当地族人却束手无策,他们在这片草原上生活了400多年,草原是他们的家也是他们心中的圣地,而野生动物是他们的伙伴。
作为一个生长在这片土地的蒙古人,巴特对草原和野生动物们有着浓厚的感情,他没有武器能够与猎枪抗衡,就和朋友们一起组建了志愿者队伍,记录野生动物们的生活,通过最真实的影像资料让外界了解野生动物们的生存现状,让更多人一起来保护草原,保护野生动物。
志愿者队伍每年都会自发地发起巡山活动。一年四季不论严寒酷暑,生态保护队坚持在自然保护区附近巡山,阻止非法开矿行为,查探野生动物的生存境况。
改造难点
环境差
沙漠性气候,冬季最低零下三十度,流沙地质,不宜做固定地基,施工难度大。
喝水难
如何保证流动营地的水源充足?
没有电
当房车在无人区时,无法使用市电,如何供电?
满足10人居住
12㎡如何满足10人一起居?
要环保
志愿者们希望本次的改造不要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
要抗住高原极端气候,在无电无水的情况下满足所有生活需求,同时还要保证可流动,且不会破坏周围生态环境的营地。这样高难度的建造任务能否顺利完成?
爱动手的设计师奇思妙想造营地
方案一:
一开始,设计师借鉴了极端条件下建筑的特点,建立固定式营地,类似于牧民蒙古包的多边形几何外形,利用多种能源形式维持其基本设施功能,满足日常生活和作业的需求。
但如何做防水、用什么建筑材料、结构等一系列的为题接踵而来,设计师不得不准备另一套方案。
方案二:
设计师的第二套方案也是最终使用的方案是可移动的车厢,这个移动营地不是单纯的房车,而是作为一个单独的建筑,可以用车载着移动哦~
在营地的车厢上安装有9个液压杆,分别安装于车厢侧翻版、支撑脚,及车厢底部的钢架上,以实现车厢内的所有机械功能。
营地方案解决了,随之而来的问题:
• 车厢的侧翻板如何打开与收拢?车厢如何上下移动?
• 车厢侧面推出的厢体如何均分受力?
• 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无法供电,液压装置又必须使用一定的电量,如何确保房车机械部件在使用中的用电问题?
侧面推出的厢体,用液压杆安装于钢架中间,已达到三角型的稳定性,以此均分受力,使厢体推出时不会产生偏移。整个液压系统单独使用5KW柴油发电机供电,以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有供电问题。
安全、保温的营地造好了,别忘了还有一大堆改造难点等着解决呢~
改造难点逐个击破环境差
为了克服恶劣的气候,设计师为移动营地加了6层保护,能抵抗零下30度的寒冷,也经得住雨水和大风。
还增加了煤气的取暖器,用玻璃纤维包围,外层的木质柜子也不会因为高温变形。
喝水难
设计师在移动营地底部安装了2个200升的水箱,可以满足10个人20天的饮水。
水箱是用食品级不锈钢做成的,同时为了克服夜间的低温,加了四层保温层,防止水箱爆裂。
同时加了净水装置,直接就可以饮用,滤芯也是可拆卸的,方便更换。
没有电
设计师在车顶安装了6块太阳能板循环发电为全车供电,靠自然能源发电非常环保。
同时太阳能板两边同时向下倾斜,方便雨水的排出。
满足10人居住
总面积只有12㎡的营地,设计师利用车厢的双侧板,由液压驱动,分别向上向下翻开后,上板作为遮阳板使用,人可站立于下侧板上,成为敞开式平台,增加了12㎡的空间。
为侧翼展开的平台定制了可收纳的帐篷,防雨隔风保暖。
铺上防潮垫就成了大帐篷。
车厢的另一面是可折叠空间,侧移出来也让移动营地内部空间更大。
打开这部分隐藏的空间,里面的沙发就可以变身成床了。
要环保
移动营地必不可少的还有卫生间,这个马桶不用冲水哦~利用生物草料分解排泄物,环保自然且无污染。
移动营地完工
想要在无人区复杂难行的路况下,将大批建材安全、顺利地运往建造地,难度非常大,而且格尔木海拔高,气候又多变,在这里进行工程建设,对建筑人员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因此移动营地是在上海建造完成之后,经过3000公里的运输送往格尔木的。
志愿者们见到这个新奇的大家伙非常开心,设计师却有种淡淡的忧伤,这种仿佛嫁女儿的心情在面对志愿者们喜悦的笑容是也消失了,下面一起来看看营地的真面目吧~
▼车身
使用沥青涂层及铝箔贴面,进行防水处理,使内部木板材料不会潮湿腐烂,雨天可如常使用。
车体模仿了岩石的外貌,即便在野外被异物打到,车面还是可以用的,而且还能有效的散去风力,让车身更稳定。
一排液压杆,用来控制钢架移动。有了这个车,哪儿都能去~
四个液压立柱的顶端都安装有摄像头,通过操作台上的小屏幕能够看到四个位置的实时画面,让操作更加安全放心。
▼厨房
锅具厨灶一应俱全,巴特感叹:“不用烧牛粪也能煮饭了”。
手电、USB充电器、可加热的冰箱,每一个贴心的小设计都是为了让志愿者们住的舒适、方便。
厨房区域有多个带锁厨柜,提供储物空间。
▼内部
设计师亲自缝制极具地方特色风情的软装,运用蒙古传统民族图案及配色,选取当地常用的羊毛毡作为材料,有家的感觉。
地板上有暗格用于收纳帐篷。
暗藏的蓝牙音箱,偶尔听听音乐,给志愿者们增添些生活的情调。
车厢在移动位置的时候,内部储藏隔间都配有黑色织物网,用以固定隔间内的物品,防止滑动坠落。
▼小惊喜
配备具有越野功能的小型摩托车,通过车厢内可移动滑轨收纳,除了满足巡视的需求之外,还满足了在草原上骑摩托车驰骋的情怀。
为了表示对设计师和节目组的感谢,志愿者们在“新家”里招待了他们,在大草原上吃着热乎乎的美食以前是志愿者们的奢望,现在终于实现梦想。
———————分割线————————
这样的装修你喜欢吗?
装修其实很轻松!点击下方我们帮你搞定!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装修资讯:zxbzw315(装修保障网)
服务号:bzw315(保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