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衣冠禽兽”最初是褒义词——浅谈文武百官补服。
衣冠禽兽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穿戴着衣帽的禽兽,比喻品德败坏、行为卑劣的人。那为什么说文武百官都是衣冠禽兽呢?
“衣冠禽兽”这个成语最开始并没有贬义色彩。“冠服”作为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明清时期,在官服上绣以飞“禽”走“兽”,是用来显示文武官员的等级,也就是我们说的补服。因此,人们称文武官员为“衣冠禽兽”,当时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赞美词,因为只有当官才能穿上这些绣着禽兽的官服。但是总有贪赃枉法,残害百姓的官员,这些官员,才被老百姓称为“衣冠禽兽”,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贬义词。其实,禽兽就是动物而已,本没有贬义褒义之分。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聊聊清朝时期的补服。补服,又称补褂,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用以区别官职品级,补子用飞禽代表文官;用猛兽代表武官。


文官补子
以上是清朝一至九品文官补子,下面是清朝一至九品武官补子。图片都有注明,不做过多赘述。

一品麒麟

二品狮子

三品豹

四品虎

五品熊罴

六品彪

七品八品犀牛

九品海马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根据清代《钦定大清会典图》规定:“都御史补服绣獬豸,副都御史、给事中、按察使各道补服制同。”可见清代监察系统官员,不论品级高低,均使用獬豸纹官补。

监察官员獬豸补子
以上是文武百官的补子,那么皇子,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侯,伯,子,男等爵位补子又是怎么样的呢?
1.皇帝的衮服其实也可以看作补服,前后两肩四团正龙,纹饰为左日,右月,前后有万寿篆文。
2.没有封爵的皇子,其补服又叫龙褂,也是前后两肩四团正龙,但没有日月纹饰。
3.和硕亲王,胸前后正龙两团,两肩行龙两团。
4.多罗郡王,胸前后、两肩行龙共四团。
5.多罗贝勒,胸前后正蟒两团。
6.固山贝子,胸前后行蟒两团。
以上为圆补,以下为方补。
7.镇国公、辅国公、民公、侯、伯,胸前后正蟒两方。
8.镇国将军、子爵,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
9.辅国将军、男爵,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为狮子。
10.奉国将军、轻车都尉,相当于三品武官,补服为豹。
11.奉恩将军、骑都尉,相当于四品武官,补服为虎。
12.云骑尉,相当于五品武官,补服为熊罴。
13.恩骑尉,相当于七品武官,补服为犀牛。

康熙帝衮服

道光帝衮服

傅恒,赏四团龙补服

曾国藩,一等毅勇侯,正蟒补服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个官员,既有文官官衔,又有武官官衔,同时又有爵位在身,那么他的补服怎么穿呢?比如,和珅,文华殿大学士,一品文官,领侍卫内大臣,一品武官,同时受封一等忠襄公,那么他是穿一品仙鹤补服,还是一品麒麟补服,还是正蟒补服呢?

和珅,正蟒补服

和珅,仙鹤补服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非专业,有错误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