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在哪里?疫情之下,你还好吗?
你好,你在哪里?你还好吗?

或许,你已经封控在家,三天,四天,五天,尽管有菜有肉,有米有面,你也能感受到在遥远的西部,那座封控了一百多天的城市,散发出的无助和悲伤。
或许,你还在岗位上,恪尽职守,抱着被子睡在办公室里,守着长夜漫漫,或许,你还临时换上了“大白”的服装,在寒风中值勤,但并不一定被理解,在网上,能看到各省市许多粗蛮的“大白”,让人愤懑。他们对不住更多基层工作者那累虚脱了的身体,和熬满血丝的眼睛。
或许,你有些茫然,那么多要还的房贷、车贷,让不能出门谋生的你入不敷出。你开的小店关了,房租还要交着,这样的日子你不是没有经历过,你曾经信心万丈,如今却失措张皇。你记得这样的生活从什么时候开始,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结束。
或许,你的孩子正在家里上网课,对着闪烁的电脑屏幕,和原本朝夕相处的老师似乎远隔千里。你觉得自己欠孩子一个自在的童年,说好了的旅行,成了一再推迟的远方,但你又无能为力,只能看着他的背影叹息。
或许,你实在想不明白,世界杯球场上,为什么几万人没有一个戴口罩,而你却要每天排那么长的队做核酸。难道他们疫情都像中国足球一样“躺平”了?你更想不明白,为什么新规“二十条”之后,各地疫情竟然此起彼不伏,而我们到底如何去做,才能让生活回归到生活本身的样子,让自己变回自己曾经的模样。
或许,还有或许,还有。
我像你一样,一直试图沉默,绝不去赞颂那些不值得赞颂的事物,但也不愿轻易倾泻个人的情绪,更不会去传播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谣言。
但,我想,这时候的我们,或许应该好好讨论一下,如何才能走出疫情的阴影,因为,一切都显得迫不及待。

首先,“动态清零”的总目标的确不能放弃。这三年,在这个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的疫情防控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用了最短的时间,取得了超乎寻常的效果,经济所受影响也控制在了最低范围内,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绝不容抹杀。只是,如今“动态清零”应该是“动态”,绝不是简单“静默”,“不停产、不停工、不停运”的原则,才能让经济有序发展。在“动态”下,“清零”也必须更加精准。除了速度更快之外,最重要的,是能清重症患者的零,或者控制在重症患者接近于零的比率,就是最好的清零。
其次,对疫情管控的措施,绝不能不放大。今天,《人民日报》在对“二十条”的进一步解释中,专门强调了“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特意指出:只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才可以采取封控措施,而且高风险区只能以单元、楼栋为单位,任何单位、个人都不能封堵消防通道,连续五天都没有发现新增感染者就要解封。我想,济南就是这样做的,在艰难的情况下,保证城市整体运行不断、市民群众基本生产生活不断、重点项目生产建设不断。我们的信心才能不断。
不放大,还体现在对疫情的科普宣传上。众所周知,奥密克戎传染性强,但重症以及致死率已经很低了,这一点,不管是钟南山、张伯礼还是张文宏,都公开说过,这时候,让大家客观认识病毒,普及防御病毒、缓解症状的医疗知识,才能够真正落实“二十条”精神,民众免于恐慌,从心里走出疫情的阴影。
不放弃,不放大,也不要放过。
三年疫情,各地出现了不少违背政策,肆意妄为,给政府工作抹黑的人,也有不少在检测中弄虚作假的企业,他们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在国家如此艰难的时刻,这些人和单位必须从严处置,才能让民心安。

我在外地出差多日,听说济南这波疫情不容乐观,有朋友对我说,暂时先别回来了,说不定就被封在家里,但我还是回到了这座我生活的城市。因为我相信,不管有多难,济南也很快就能好起来,国家亦然。历史上,这片土地经受过一次次磨难,每次挺过去,都是一回凤凰涅槃。
我们每个人也都如此。
我不想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已经是第三个疫情之下的冬天,衷心希望它是最后一个。春天终会到来,这样的冬天,我们都不想再经历了。
期待我们的好消息。
2022 年11月26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