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真的这么招人讨厌吗?太多人被一些事件给以偏概全
导读
彝民族,一个饱受争议的民族!彝族还面临着许多社会和经济问题。他们所处的地区暂时是贫困和落后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许多人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此外彝民族还面临着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民族歧视宗教冲突等,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彝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寻求变革和发展。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他们正在努力寻求自己的未来,为自己的发展而奋斗。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酒文化
我们自古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无论是饮食文化,还是茶文化,酒文化,而对于酒文化,我们最常见的认识,大概就是“酒不离口、醉生梦死”这类描述了,但其实这些只是某些人为了遮羞蒙混才编造出来的。
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现在酒文化也渐渐被误解了,比如说一些人喝醉了不分场合地大喊“酒逢知己千杯少”等等。
其实在很多少数民族当中,酒文化对他们来说都是有着严谨规定的,比如说云南地区的彝族人。
虽然彝族人是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但他们饮酒的习惯和我们所理解的“酒逢知己千杯少”完全不同。彝族人饮酒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教育和社交的需要,其中还有并不是放纵自我的借口。
彝族人
彝族是东方大国现存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在各自的民族文化内都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
彝族人勤劳朴实,对待朋友讲究“酒肉朋友”,在聚会时喜欢“三碗不过岗”,他们更喜欢“情分比酒浓”的生活态度。
彝族人性格豪爽,讲究群居,家家都会准备酒席招待客人,他们对待亲朋好友总是毫不吝啬,善于交际、重情重义。
与汉族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让彝族人在外地谋生时,常常难以融入主流社会。
虽然现代社会下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主流社会的潮流中,但是对于他们以往的偏见和歧视还需要慢慢消除。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无限制地放纵彝族人的饮酒习惯,在某些情况下,彝族人的饮酒行为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
很多外来者看到这样的规矩可能会感到很奇怪,因为在我们平时对待宴席上的规矩是没有那么严格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随便去打破彝族人的宴席规矩,其实三碗并不代表三碗真正的白酒。
而且对于彝族人来说,喝酒是为了庆祝和祈福的事情,在宴席上喝到一定程度后就算礼数已尽,剩下的就不用再勉强了。
还有很多外来者去彝族人家做客后会说彝族人“脏”,这种说法实在是过于片面了。

脏
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彝族人普遍不讲究卫生,常常脸上挂满油污,甚至流着油渍吃东西。
但是其实真正讲究个人卫生、脸上挂满油污、流油渍吃东西的都是部分年长者,在年轻一代中都有所改变。
并且也有一些彝族年轻人在外打工后会积极学习主流社会文明规范,并将其带回家乡中去普及和推广。
在彝族村寨中也会有专门洗澡和清洁身体的地方,只是这些地方并没有放在村寨入口处或者显眼处。
但是很多外来者看到年长者身上油污未洗就会觉得村寨内部都很脏,但这并不意味着真正做到了讲究卫生习惯和卫生环境。
其实在云南地区有很多旅游景点都会有很多当地原住民出现,虽然也存在部分不讲究卫生的情况出现。
但是真正对待卫生有着刻板印象的应该就是彝族人了吧?但其实大多数原住民都会在外出打工一段时间后才会回家乡去办理婚丧嫁娶等事情。
之所以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就是因为怕自己被当作“脏”来对待,在外打工后也能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
甚至在云南地区也有过彝族“限酒令”的出现,因为一些彝族人在喝醉后就会找路边借口抢劫他人财物甚至动手打架。
而云南地区本来就有很多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因此一些少数民族之间也存在着矛盾。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把所有少数民族都当成坏人来对待,对于犯罪分子应该严惩不贷,在平时与其他少数民族交往时应该学会尊重。
企业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多这样刻板印象歧视少数民族或者其他地域居民的现象,这其实都是非常不好的行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如果连基本的尊重都没有了那还谈什么和谐共处呢?
现在社会上很多企业之所以能够做大做强都离不开政策支持和员工共同努力下取得成绩。
但是作为老板或者公司领导者却不能忘记自己起初是怎么做大做强自己公司的,作为强者必须拥有担当精神和责任心。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忘记对每个员工负责任,并且也不能忘记对每个员工背后隐藏着一个个家庭的关怀。
公司只有具备足够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够保证员工工资福利待遇,但只有具备足够强大的人文关怀才能够凝聚团队力量促进公司发展壮大。
无论企业还是社会,我们都应该对每一个鲜活个体都给予尊重和关怀,无论什么时候人情温度和社会正能量都比经济财富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