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肾固腰“四平马步桩”功法解析:堪比面壁蹲墙功的促睾升阳秘法

四平马步桩是老张非常非常喜欢的功法,大学期间练散打,一年多后,腿部爆发力到了一个瓶颈期,老师一并传给我四平马步桩、面壁蹲墙功,效果显著,至今已经练了近二十年。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文章共3部分内容:历史渊源、功法详解、注意事项。

正文之前先回答粉丝问题

传统武术练出的肌肉,与健身房练出的肌肉有什么区别?

练武休息时,几个兄弟一起玩花样俯卧撑,老师立马制止,说不能练这个,会让肌肉变僵,影响出拳速度、爆发力。我们都很好奇,老师就详细解释了一下。大体意思是:

像俯卧撑这种健身房的运动方式,练出的肌肉比较粗大,棱角分明,但这种增粗主要是肌肉纤维之间的空隙变大了,小部分是肌肉纤维增粗,而且这种增粗属于虚胖,肌肉纤维质量没有明显提高。所以你用力去摁的时候,能摁下去。

而武术练出的肌肉,主要是提高肌肉纤维质量,肌肉纤维也会增多,肌肉变得更致密。所以你用力去摁,摁不下去,感觉就像一块铁。老师也让我们体验了一下,老师的肌肉早就是“肉包铁”的状态,我们无论多使劲都摁不动。

老师接着说,健身房练出的肌肉不听话、反应慢,非常影响出拳速度、爆发力,所以习武之人不能练这些。而传统武术练出的肌肉,是练功过程中的副产品,就是为速度、爆发力、抗击打能力服务的。

一、历史渊源

四平马步桩与古代战争密切相关,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已有士兵持戈列阵时“屈膝沉胯”的刻画,这种姿态既能稳固身形以抵御冲击,又能快速发起进攻。

汉代是马步桩发展的关键期,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绘有“屈膝蹲踞”的导引术式,旁注“以通阴阳”。华佗“五禽戏”中,“熊戏”的沉腰坐胯动作亦与马步桩异曲同工。

清代武术典籍《手臂录》中详细记载:“练腿力者,必先习马步,每日以香计时,渐增其久”,佐证了马步桩在传统武术训练中的核心地位。

四平马步桩被少林僧人列为“七十二艺”之首,用于锤炼筋骨强度与内功根基。

功法详解

1.基础姿势

开步:双脚并立,手臂自然下垂,舌尖轻抵上腭,目视前方。左脚向左横移,两脚间距约2.5倍肩宽,脚尖朝前,忌外八或内扣。

一般人胯没有完全打开,基本都是外八字脚。这里解释一下:脚外八没关系,但要有一个内扣的力,比如你外八30度感觉是最舒服的,那么收回10度,仅外八20度就可以了。

下蹲:臀部后坐如坐高凳,膝盖弯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小腿垂直地面,重心落于脚心,五趾抓地如生根。

头部:虚领顶劲,下颌微收,似天空垂落一细线吊着百会穴,颈椎与脊柱成一直线。

肩背:沉肩坠肘,腋下虚空,含胸拔背,避免挺胸塌腰、身体前倾。

腰胯:尾闾微收,命门后凸,整个腰背尽量垂直地面,避免前倾或后翘。如果不会命门后凸,可以后背自然贴在墙上,这时命门与墙是有空隙的,这时尾闾一收,空隙没有了,就对了。

深度:在各要点中,下蹲深度的优先级是最低的,也就是要优先保证其他动作正确,不能出现上身前倾、塌腰、撅屁股、膝盖过脚尖等问题,然后再循序渐进增加下蹲深度。

2.两种手型

各门各派都有不同的要求,这里老张只介绍自己练的2种,也是最常见的。

抱球式:双臂环抱胸前,掌心向内,十指相对,如抱太极球。一定要沉肩坠肘、腋下虚空,否则站一会胳膊就酸痛难忍。这种姿势相对简单,因为两手在前,身体重心也会前移,不容易后仰。

冲拳式:双拳置于腰侧,拳心向上,蓄势待发。这个难度非常大,因为重心比较靠后,容易后仰,为了不后仰又容易导致身体前倾,所以普通人不建议练这个。

视频加载中...

3.呼吸意念

自然式呼吸:鼻吸鼻呼,节奏均匀,怎么舒服怎么来,不用去想,顺其自然。

逆腹式呼吸:鼻吸鼻呼,吸气时收腹提肛,气感沿脊柱上升至大椎、百会,激活督脉阳气。呼气时放松腹部,气息从百会经脊柱、双腿至脚底,激活任脉阴气。

逆腹式呼吸能有效增强膈肌力量与内脏按摩效果,同时,这种通过意念引导气血运行的方法,能快速培养内劲。

4.循序渐进

初期,肯定是抱球式、自然呼吸,也不要追求大腿与地面平行,架子可以高一点,如果蹲一会就感觉腿部酸痛,可以配合“升降桩”练功,即缓慢下蹲至低位,再缓缓站起,如此重复。

增加时间一定不要着急,不要想着每天都增加时间,可以以周为单位,比如一开始能站3分钟,然后定个目标,每周增加15秒。

如果年轻人想快速增加功力,最快、最有效的秘诀是:每次站到两腿发抖,然后再咬牙坚持20-30秒。

视频加载中...

注意事项

1.膝盖保护:膝盖与脚尖方向一致,避免内扣或外翻。若已有膝伤,可改为“高桩”。

2.腰椎保护:忌挺腹或塌腰,保持腰椎自然曲度,必要时手扶墙壁辅助调整。

3.练功时间:早晨5-7点或傍晚17-19点练习最佳。饭前后1小时禁练,避免影响消化。睡前2小时禁练,以免气血活跃影响睡眠。饮酒、熬夜后禁练,防止气血紊乱‌。

4.收功保养:结束后用双手拍打大腿内侧、膝盖窝,缓解肌肉酸胀。并进行适度拉伸,放松腰背肌肉。

5.心法要诀:“不贪不弃”,即不盲目追求时长,不因短期无进步而放弃。“似守非守”,即意念集中而不过度执着,进入“有意若无意”的放松状态。

大道至简,贵在坚持。习练者需以“十年磨一剑”的恒心,享受枯燥、坚持不懈,必能收获“桩成劲自生”的质变。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