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挖得那么深,却从没见过挖出来的土,原来都用到了这些地方
初见乍惊欢,久处亦怦然,“关注”架起与历史沟通的桥梁,让文字活跃现实。
修建地铁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前期规划地铁运行的路线,以及各个站点的位置,就需要耗尽设计师的脑力,而后期的挖掘更是容不得半点差错。
可问题来了,正所谓挖出萝卜还带出泥呢,挖那么大的隧道也一定会带出体量巨大的泥土,但在很多拥有地铁的城市中,当地人都没有见过从地铁挖出来的土,这些土都去哪了?

我国地铁隧道一般都建在地下25米左右,隧道的直径一般都是6米左右,有的双向车道的话,那就是12米左右。

在地下二十多米深的位置,挖上百上千公里的隧道,工程的庞大简直难以想象,而修建地铁的复杂程度,就体现在那些因为施工拆迁,以及在地下挖掘所遇到的各种困难。

不过由于修建地铁的造价太高,所以我国对修建地铁的要求十分严格,如果一个城市想要修建地铁,那就要达到以下标准:
第一市区常住人口必须超过300万;第二公共财政预算超过300亿,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第三在高峰期的运营人次,每小时要超过3万人。

所以在这样苛刻的条件下,我国660个城市中,有地铁的城市也寥寥无几。

其次就是修建地铁的费用和困难程度,我国平均修建一公里地铁,就要耗费5至7亿,最高的甚至能达到十几亿。
当一个城市满足以上条件之后,那就要开始面临真正的难题。

修建地铁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明挖。

这种方式就是从地表挖一条深沟,等铁轨修建完成后再将挖出来的土填回去,虽然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省力,但对城市布局的要求比较高,因此现在挖地铁主要用第二种方式:钻挖。

在开始修建地铁的前五年,设计者就已经开始讨论线路的施工方案,当一条地铁线路完成总体规划之后,就要开始进行最为详细的线路、站点设计。

按正常逻辑来讲,当线路设计完成后,就要开始长达四年的修建工作,但在这之前,还要为设计中的地铁线路进行地质勘查。

考虑到白天市区人流量大,工程团队只能在深夜开工,他们必须每隔50米打一个深度为40米的圆孔,取出地下的土样进行检测。

像这样的钻孔,每条线路上最少需要打上300个,这项工作虽然费时费力,但却必不可少,因为它可以为线路设计和后期施工提供重要的参数。

等到土质勘察结束后,就要开始进行挖掘,而这一步骤是整个工程中最重要,也是最耗时的工作。

现在挖掘地铁通常使用一种大型机器“盾构机”,它的直径超过十米,相当于三层楼房的高度。

庞大的身躯使得盾构机无法直接下到地面工作,所以在它在地面时,工程师就会将它全部拆解,然后再将零件逐一吊运到地下重新组装。

当组装完成后,还要进行超大几个月的调试,一切准备就绪后,这台超级巨无霸就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盾构机在前进时,会持续旋转刀盘,将切削的渣土送入泥土舱,再加入合理配比的浆液,最后将渣土运输到后方的土车中。

在地下挖掘的工作人员,每天要持续13个小时的工作,因为想要驾驶盾构机,在地下二十多米深的地方,按照规定路线前进本就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还不允许有任何的偏差。

盾构机每掘进一环,大概是1.2米的距离,就要停下来拼装管片,通常情况下,六块管片组成一环,这六块管片大小不一,并且有些不同的接口,所以这就需要人力进行仔细的拼装,才能保证管片严丝合缝。

虽然这样的进度会有所延缓,但在盾构机不断前进的同时,隧道的内壁也能同步成型,因此整体看来,这也算是一件两全其美的配合。

当隧道内壁拼装完成后,另一个团队就会登场,这个团队的任务就是,随时检验隧道是否与规定路线吻合,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盾构机贯通时,能否准确出洞。

通过以上对盾构机工作的描述可以看到,想要修建一条地铁,不仅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也严格要求每一环的配合都必须天衣无缝。

而且政府考虑到白天市区人来人往,车流量也比较大,所以施工往往都是在晚上十二点至凌晨五点进行,这样既可以保证街道通畅,提高运土车的工作效率,也能降低安全隐患。

因为在2022年时,郑州就曾发生一起运土车侧翻,导致人员、车辆受损的事故,而挖出来的那些土也是用途广泛。

以前那种明挖法,挖出来的土都重新填了回去,而钻挖只有大约30%的泥土,会被用在地铁的修建上。

这30%的泥土,一般都参杂着盾构机打碎并送出来的岩石碎末,这样的泥土加入混凝土之后,就可以浇筑隧道内的地面。

还有一部分比较稀释的泥土,会被用在城市的绿化带或者公园里,但从隧道内挖出的泥土量大的惊人,城市的绿化只能消化其中的一小部分。

所以剩余的大部分泥土,都被拉到了建筑工地、郊区、砖厂等地方,总之就是不会浪费每一方泥土。

不过从最近几年的地铁经营来看,那是建的越多亏得越多,目前全国拥有地铁的城市有48个,可其中32个城市的地铁公司都在亏钱。

其实不光我们国内,就比如纽约、首尔、伦敦等地,他们的地铁也都在亏损,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修建成本太高。

上面提到,每修建一公里地铁大约耗费10亿左右,而国内城市拥有的地铁,几乎都在百米往上,所以光是这些财力就不容小觑。
大部分城市在开始修建地铁时,都是向银行贷款融资,可到头来,一个人两块的票价、几万的广告费,勉强只够还银行的利息。

既然地铁都在亏钱,那为什么有的城市还要拼命去争取呢?

虽然眼下地铁都在亏损,但它带来的好处却是很多的,首先就是就业,一条长30公里的地铁路线,需要配备1800到2400人的维护团队,如果拥有更多的路线就能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员。

其次就是每投资一亿元的地铁项目,就能拉动2.5亿左右的城市GDP,因为修建地铁需要配套产业,比如钢铁、水泥、机器制造。

但最重要的还是城市发展,地铁和高架桥一样,都是可以从物理空间拉伸城市骨架的基础设施,地铁修到哪里,人就会去到哪里,而有人的地方,房产开发、商业土地就会得到发展。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无法考虑的那么周全,但就我们日常生活而言,地铁的确为出行提供了便利,不仅节约了时间让百姓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同时也减少了汽车的使用,从而减少了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