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玉米割头,越割越有”靠谱吗?农民别再纠结,答案来了
2022年玉米价格涨势不减,虽然这段时间被小麦抢了风头。但虎年初始,价格也从1.3元/斤,上涨至1.4~1.5元/斤。行情上涨,极大提高了农村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
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如何获得高产成为关键环节。对于品种的选择,种植过程中的施肥、喷药及浇水等环节,自有很多经验值得分享。同时,在农村中还流传着“玉米割头,越割越有”的农谚。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道理呢?下面,咱们就来详细地聊一下。

一、什么是玉米割头?
所谓的玉米割头,实际上就是在管理生产中去掉雄穗,又称“玉米去雄”。其中,去雄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着重介绍两种方法。

二、玉米割头到底靠不靠谱呢?
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我们了解到这种方法还是具有科学道理的,甚至在2018年的《现代农业》期刊上,我还看到了关于玉米割顶机的详细介绍。在黑龙江等省份,这项技术被大量应用。
那么,玉米割头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
首先,所谓的割头去雄,实际上就是改变玉米顶端的营养和生长方向,促使玉米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从而籽粒饱满,增加产量。据黑龙江地区的农村老农民介绍,玉米割头至少能增产10%以上。

其次,通过割头,能够改变玉米生长的光照环境,增强透光性,有利光合作用,并降低田间病虫害的发生发生率。
据资料介绍,玉米常见病虫害中的玉米螟常以大喇叭口为根据地,取食时,首先吞噬破坏的就是雄穗,蚜虫也喜欢集中在雄穗之上,割掉雄穗后,可以减少了这两种病虫害的入侵。
最后,玉米割头还有助于缩短其成熟时间。
由于植物体内的养分,集中向雌穗转移,使得抽丝时间缩短,不仅解决了玉米花而不实的问题,而且还降低了空杆率,也将玉米成熟的时间提前了3~5天。

三、玉米割头的具体操作是什么?
①操作的时间
玉米割头应在玉米抽雄未散粉之前进行,太早与太晚都不适宜。时间过早,会损伤顶叶,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而时间过晚,雄穗早已消耗了过多的营养,失去了去雄的效果。
另外,玉米割头的时间也要注意。应以晴天10~15点为最佳。这个时间段,阳光普照,环境干爽,利于玉米去雄后的伤口愈合。特别注意的是,一定不能选择阴雨天气进行,以防病菌感染。

②操作的两种方法
第一种:全田割头
当雌穗花丝由青黄转红或深红色后,将玉米棒上的雄穗全部割掉。由于正常发育的玉米,一株雄穗便拥有3000~5000万个有效花粉,至少能够满足五亩土地的授粉需求,所以即使全部去雄,也不必担心花粉供应不足的问题。
第二种:隔行个头
将两行玉米中的一行雄穗去掉,两行共用一行来授粉,执行去强留弱的方式。

本文总结:玉米割头的技术,确实可以实现玉米增产增收,但在现实中,为啥推广力度不够呢?可能有很多人仍在质疑不靠谱,这又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之所以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除了增产效果很低,10%的产量,很多农村农民没有太多操作的积极性,但随着玉米价格不断提高,当效益能够体现农村农民的劳动价值,估计离真正的推广也就不远了。#农民##三农#
朋友们,您对此怎么看?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