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战士聊怎样打扫战场
抗战时期,俺庄有两个人参加了新四军,一个叫韩成溪,加入的是中共宿东县五区队,任侦察员。一个叫韩广银,在新四军第四师某部,抗战胜利时,是某部突击连连长。
新中国成立后,韩成溪在宿县城工作。韩广银在北京“八大处”(应该是个负责营建的部门)上班。他们有时也回乡探亲,与乡亲们叙旧,经常聊抗战和解放战争的故事。有人曾问过他们打扫战场的事。
韩成溪说,抗战初期,区队武器简陋,缺乏弹药。更缺少吃、穿、用的东西。他们主要是偷袭、摸哨、惩治汉奸。有时伏击小股日军,就要集中几个区(乡)队,或者要求县大队配合。
一般来说,鬼子一个小队有50多人,配备有歪把子机枪2挺,还有2一3门掷弹筒。其他人用的是三八式步枪。(乡)区队和县大队的战士用的多是杂式步枪,捷克造“马四环”和三八式算好家伙。县大队有一挺捷克式轻机枪,还有几支驳壳枪(多是十发装)。打起来鬼子的火力占优势。
咱们人数占优,又是伏击。出其不意,先扔手榴弹,再打枪。机枪打完两个弹匣40发子弹(要节省使用),就冲锋。当时步枪上的刺刀很少,主要用大刀砍。
那时鬼子的战斗力真不弱,一阵慌乱过后,鬼子就开始有组织的抵抗。鬼子射击准确,身体强壮,拼刺技术好。但咱门人多,肉博时,3至5人围住一个鬼子,用刀砍,用枪托砸。干部用驳壳枪近距离射,鬼子很顽固,几乎抓不到俘虏。
消灭鬼子后,要尽快打扫战场,不然鬼子的增援部队很快就到,所以要快打快撤。打扫战场是战士们最高兴的时侯,先收集枪支弹药,像轻机枪、掷弹筒、三八式步枪、王八盒子、军刀(鬼子的小队长就可以挎军刀)就不用说了。皮质弹盒、皮鞋、皮带、水壶、饭盒也要。

侵华日军士兵皮鞋近观图
如果有时间,还要翻鬼子的衣袋。普通士兵口袋里有家信、相片、日记、千人缝等,这些东西交给政指(指导员),有价值的留作宣传用。
另外,还要把鬼子的挎包也收走。普通士兵的挎包里,除了有个人衬衣、急救包、袜子以外,还有毛巾、口杯、牙刷、牙膏等小物件,有时甚至还能翻到军用罐头。军官(小队长)的公文包里有可能翻到公文、地图、任务通知等有价值的东西。

除了上述东西外,有时还把鬼子的军衣也剥下来。那时普通鬼子士兵穿的是卡其布,当官的多穿呢子。碰到军大衣就更不用说了,毕竟咱们啥都缺呀!不过,这些东西都要交公,上级统一分配使用。

比如武器,轻机枪和掷弹筒交给主力部队使用,再说地方武装也不一定会用掷弹筒。三八式步枪除上交外,县大队也可能留几支。剩下的分给(乡)区队老队员使用。
日军普通士兵配备的物品,像挎包、水壶、饭盒等也要优先配给主力部队。还有,地方武装多是便衣,在固定区域内活动,这些东西用途不大。至于鬼子的军服、皮鞋,县、(乡)区队更不用,一律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