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起疹子别急着抹药膏!专家教你三招从根源解决
有位心急的家长,发现宝宝脸上、身上起了密密麻麻的小红疹子,看着孩子又抓又挠,难受得直哭闹,家长立马去药店买了药膏,回来就给宝宝涂抹。可涂了几天,疹子不仅没消,孩子皮肤还变得更红了,甚至出现了一些小水疱。在宝宝成长过程中,起疹子是常见问题,不少家长像这位家长一样,一看到疹子,就急着抹药膏。但盲目用药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宝宝起疹子别急着抹药膏,专家教你三招从根源解决。

认识常见疹子类型
痱子
痱子,也叫汗疹、热疹,几乎每个宝宝都可能长。夏季或高温环境下,宝宝出汗过多,排汗不顺畅,就容易引发痱子。这是因为宝宝汗腺导管发育未完善,汗液排出受阻,滞留在汗腺导管内,导致汗腺导管扩张、破裂,汗液外渗到周围组织,刺激皮肤引发炎症。痱子多发生在脖子、腋下、屁股、后背等出汗多的部位,表现为一粒粒的小水疱,宝宝会有瘙痒、烧灼的感觉。
湿疹
湿疹是儿童常见的皮肤病,分为急性湿疹和亚急性或慢性湿疹。急性湿疹时,皮肤表面有红斑、丘疹和水疱,急性期可看到糜烂、渗液现象。亚急性或慢性湿疹常表现为红斑、丘疹,表面干燥、脱屑。湿疹好发于脸颊、手肘、膝盖等干燥摩擦部位,看起来一片一片的,又红又肿,伴有瘙痒。若宝宝长时间抓挠,皮肤会增厚、出现裂纹。湿疹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皮肤干燥、过敏、遗传、免疫功能异常等。约 60% 的湿疹患儿有家族过敏史。
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 “风疹块”“风团”,是皮肤过敏性疾病。宝宝抵抗力弱,接触过敏原后很容易发病,且容易反复发作。常见的过敏原包括食物(如鱼、虾、蟹、蛋类、芒果等)、微生物感染(如病毒、细菌、真菌等)、药物(如疫苗、抗菌药等)、物理刺激(如摩擦、压力、冷、热等)以及花粉、粉尘、动物毛发等。荨麻疹发作时,皮肤会出现凸起的水肿性红色风团,严重时可引起皮肤黏膜血管性水肿,宝宝全身都会有,且瘙痒感强烈,部分宝宝还会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间擦疹
间擦疹也叫摩擦红斑,肥胖婴儿高发,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肛周等皮肤褶皱处。宝宝皮肤娇嫩,褶皱处皮肤相互接触、摩擦,再加上汗液浸渍,就容易引发间擦疹。初期皮肤呈现潮红或暗红色斑,之后可出现浸渍糜烂、渗液,严重时会有脓液。
盲目抹药膏的危害
很多家长看到宝宝起疹子,第一反应就是去药店买药膏涂抹,觉得这样能快速让疹子消退。但不同类型的疹子,治疗方法不同,盲目用药可能会加重病情。比如,把湿疹当成痱子,使用痱子粉等粉质药物,不仅不能缓解湿疹症状,还可能堵塞毛孔,加重皮肤炎症。一些含有激素的药膏,若使用不当,长期大面积涂抹,可能会导致宝宝皮肤变薄、色素沉着,甚至影响生长发育。有研究表明,约 20% - 30% 的宝宝因家长盲目使用药膏,疹子症状加重,就医时间延长。
专家教你三招从根源解决
第一招:改善环境
- 调节温度和湿度:对于痱子和湿疹,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很重要。室内温度保持在 22 - 26℃,湿度控制在 40% - 60%。夏季可使用空调、风扇,但不要让风直接吹到宝宝。高温时,减少宝宝户外活动时间,避免出汗过多。若宝宝长了痱子,降低环境温度后,多数情况下痱子会在数小时到数天内自行消退。
- 减少过敏原接触:如果宝宝起的是荨麻疹,找到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是关键。家长要仔细观察宝宝发病前接触过什么,比如是否吃了新食物、接触了新玩具、到过新环境等。若怀疑是食物过敏,可记录宝宝饮食,观察疹子与食物的关系。对于花粉、粉尘等过敏原,在花粉季尽量减少宝宝外出,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打扫房间、更换床单被罩,使用空气净化器等。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间擦疹与皮肤褶皱处潮湿、摩擦有关。要经常给宝宝清洗皮肤褶皱处,尤其是在宝宝出汗、大小便后,用温水轻轻冲洗,然后用柔软的毛巾吸干水分,保持皮肤干爽。不要用力擦拭,以免损伤皮肤。可以在褶皱处涂抹少量爽身粉,但注意不要涂抹过多,防止粉末结块。
第二招:合理护理皮肤
- 选择合适的衣物:宝宝衣物要选择纯棉、宽松、透气的材质,避免穿化纤、紧身衣物。纯棉衣物能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利于汗液蒸发。衣服要勤换,保持清洁。如果宝宝出了很多汗,要及时更换湿衣服,防止汗液长时间刺激皮肤。
- 皮肤保湿:湿疹宝宝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保湿非常重要。每天给宝宝涂抹婴儿专用的保湿霜,尤其是在洗澡后 3 - 5 分钟内,皮肤还处于湿润状态时涂抹,效果最佳。保湿霜能锁住皮肤水分,修复皮肤屏障,缓解湿疹症状。选择成分简单、无香料、无酒精的保湿产品,每天涂抹 2 - 3 次。
- 避免搔抓:疹子带来的瘙痒会让宝宝忍不住搔抓,搔抓会加重皮肤损伤,导致疹子恶化,还可能引起感染。家长要给宝宝勤剪指甲,避免指甲过长抓伤皮肤。可以给宝宝戴上手套,但要注意手套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如果宝宝搔抓严重,可使用安抚奶嘴、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减少宝宝搔抓行为。
第三招:饮食调整
- 排查过敏食物:对于荨麻疹宝宝,若怀疑是食物过敏引起,要排查过敏食物。常见的易过敏食物有牛奶、鸡蛋、海鲜、坚果等。可以采用食物回避 - 激发试验来确定,先停止食用可疑过敏食物 2 - 4 周,观察疹子是否缓解。若疹子减轻,再逐渐引入该食物,观察是否再次出现症状。比如,若怀疑宝宝对牛奶过敏,可将牛奶换成低敏配方奶粉,观察宝宝疹子变化。在引入新食物时,要一种一种添加,观察 3 - 5 天,看宝宝有无过敏反应。
- 保证营养均衡: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即使起了疹子,也要保证营养均衡。除了避开过敏食物,要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多给宝宝吃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谷类等食物。比如,蔬菜中的胡萝卜富含维生素 A,对皮肤健康有益;水果中的橙子富含维生素 C,能增强免疫力。对于较小的宝宝,若母乳喂养,妈妈也要注意饮食均衡,避免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宝宝起疹子,家长不要慌张,更不要盲目抹药膏。先判断疹子类型,再根据不同疹子的特点,从改善环境、合理护理皮肤、饮食调整这三方面入手,从根源解决问题。若宝宝疹子持续不缓解、加重,或伴有发热、精神萎靡等其他症状,要及时带宝宝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确保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