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鳙钓底还是钓浮,固持己见就错了,环境不同,灵活选择才是关键
大家好,我是吐蕃国师,一名野钓爱好者。
众所周知,鲢鳙是上层水域鱼类,主要在水面中上层吸食浮游生物。鲢鳙的特点是嘴大,具有发达的腮腺,能过滤水中浮游生物,雾化的饵料,吸食是主要特点。

鱼塘养鱼,很多朋友都见过,鱼塘主将猪粪便,鸡粪投入鱼塘,很多人认为是在用粪便养鱼,其实不对,鱼塘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养水中的浮游生物,提高水质肥力,浮游生物多了,鲢鳙自然会有更多的食物。
鲢鳙是中上层水觅食,按理说应该钓浮,确实是,钓浮是作钓鲢鳙的常用方法。也有很多钓友发现,钓底也能很好的钓到鲢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到底应该钓底还是钓浮呢,哪种方法更好,或者说哪种方法适应具体的情况。

鲢鳙下到底层水域觅食的原因是什么?一是食物的匮乏,比如说钓鱼人都在钓底,底层食物自然多,而上层食物少,鲢鳙自然也会选择,沉到底层觅食。二是水的深度不深,所谓的上中下三层水域没有明显的区别,你比如说,水深两米,甚至更浅一些,水层区别就不大了。但如果水深比较深的情况下,鲢鳙就不会沉到水底了。鲢鳙即使到水底层觅食,也不会贴着水底觅食,还是离开水底进行吸食的,也就是跟鲤鱼的觅食习惯是有本质区别的。
了解了上面这三点原因,对于底钓鲢鳙的条件也就一目了然了。

一、浮钓鲢鳙的特点。浮钓鲢鳙是永远正确的,这是鲢鳙的生活方式决定的。那么浮钓鲢鳙我们究竟应该钓多深呢?
钓无定法,这个没有严格的答案。水深不一样,气温不一样,自然选择的方法也就不一样了。
水深较深的平静水域,像水库,水深十米以上,我们就要坚决的钓浮,钓多深,1至3米是比较合适的深度,鲢鳙会集中在这个深度觅食。大河面的水域,河流中间,有流水的情况下,水深不太深的话,我们钓个一米就够了。为什么呢?大河面水域,鱼的安全感更强,鲢鳙也会选择靠近上层觅食,有的甚至直接浮出水面吸食,所以我们钓浮,上层水域更好。尤其是采取抛竿作钓法的时候,更为管用和有效。

二、底钓鲢鳙的特点。底钓鲢鳙,就是通过饵料在水底雾化,雾化的饵料向上升腾,形成了底部区域的一个雾化层。当然,水流速度小,相对静止的水域才能形成雾化层。鲢鳙在窝料上方进行吸食,很少贴近水底觅食,而且鱼在窝料中游动,对水层的扰动,带动了窝料上浮,形成低钓条件。
底钓的前提是水深不能太深,通常不超过三米,三米以下的水域都能进行底钓鲢鳙。饵料同样要具备雾化性,通常窝料诱钓,窝料具有持续雾化性。如果是用手竿作钓,我们要保证饵料到底后再伴随时间进行雾化。

三、作钓的关键。作钓鲢鳙关键在于饵料的雾化性,浮钓饵料雾化性要求更好,抛竿作钓,饵料持续雾化诱鱼,手竿作钓,饵料雾化快,要注重抽频率。底钓,饵料雾化性要求要低一些,可以慢慢的持续雾化,达到留鱼作钓的目的。
前面说了,水深的关系能很大程度决定钓底还是浮,但这不是绝对的,比如说三米的水深,钓浮也能钓出很好的效果。同时,水流气温对于作钓鲢鳙都有很大影响,流水中,鲢鳙会更偏向于向上层觅食,经常看到的情况就是鲢鳙在河流入水口的位置几乎浮在水面接水流中的食物。气温高的情况下,浮钓要好于底钓。
作钓鲢鳙还有两个关键就是:一要使用好泡沫钓法。泡沫钓鲢鳙的特点是,保证钩子浮在水中,不管底钓还是浮钓都一样,尤其是在底钓中,泡沫带动鱼钩上浮,脱离底部,更容易被鲢鳙吸食到。而且泡沫颗粒明显,鲢鳙也会更愿意主动吸食它。同时泡沫在被吸食后,被吐出的过程中就能很好的形成刺鱼过程,大大提高了鲢鳙正口的概率。二要用软子线。鲢鳙嘴大,钩不会形成挡口,恰恰,我们要选择大一号的钩作钓。挡口的是什么呢?就是子线挡口,所以软子线是重要的选择,强烈推荐大力马子线。可以用到更细,而且能轻松随意弯曲,完全不会在鱼吸食的过程中挡口。

钓底还是钓浮,通过我上面的分析,相信钓友们都很清楚了。所谓钓无定法,也不用争论钓底好还是钓浮好,因为使用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没有绝对的概念。当然,钓底可以兼顾更多的鱼类,比如说草鱼啊,鲤鱼这些,都喜欢在底层觅食,所以钓底更多时候会中一些这类鱼。我们用针对鲢鳙的酸臭味饵料能大大减少这种情况,但没法杜绝的,毕竟其他鱼也会吃,只是不是特别喜欢吃而已。
最后,祝钓友们大鲫大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