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的九环凤头钗

满洲东山里,有老两口一家,老头姓李。到了五十多岁,才生下一个胖小子,老来得子,给孩子起名叫李春。
大山里,也没什么收入,李老头就是砍柴、割草,有时候打个兔子。生活过得比较紧,有时候,有上顿,就不考虑下顿。
一次老头跟老太太说,你嫁过来的时候,陪嫁有一个九环凤头钗,咱们为了过日子,把那个卖了吧,换点钱,先过日子要紧。老太太就生气了,这是传了几辈子的东西,不能卖。
到了李春十二岁的时候,李老头已经六十多岁了,相当现在七八十岁人,也没力量干活。那年闹春旱,生活实在是没办法了,老太太拿出一个油纸包,一层一层地打开,打开九层,露出金光闪闪的用金子做的九环凤头钗,当时老太太出嫁就带过一次,后来就一直珍藏起来。
九环凤头钗,有凤的头形状,而且还有九个环,带到头上,就会叮当作响。老太太把九环凤头钗交给老头,说:这你可不能卖了,卖了就回不来。你去当吧,等以后咱们有钱了再赎回来,还可以给儿子娶媳妇用。
老太太又一层层包好九环凤头钗,最好还用一块布包上,交给老头,嘱咐老头拿好了。老头进城去当了,因为他们住山里,离城里很远,老头收拾好就出发,到晚上要住店,这店的店主姓胡,店名叫胡家老店。掌故的是热情招待,好酒好菜款待。李老头很长时间没吃过这么好的菜,喝过这么好的酒。酒足饭饱后,就呼呼大睡。
第二天,天蒙蒙亮,老人的觉少,所以起得早。收拾好东西就进城去找当铺。李老头高喊要当货,因为当的货有的是很珍贵,所以开当铺的人一般都不马上接,让当货的人自己打开包袱,拿出要当的东西。李老头就把包袱放到当铺柜台上,小心翼翼打开包袱,让开当铺的人看如何。

这时候开当铺的人笑了,说:您这是到我们这开玩笑的吗?李老头不解,低头一看,不看还不要紧,一看,大惊失色。原来打开的包袱,根本不是那个九环凤头钗,而是一堆砖头瓦块。李老头知道这九环凤头钗是要换自己家的生活费,没有了,那还怎么生活?李老头气火攻心,一下就昏倒在地。开当铺一看这,也着急了,知道这不是开玩笑,肯定是路上被人调包了。
开当铺的人也担心牵涉责任,来一堆人招呼,最终把李老汉唤醒,这样算是没有当铺的责任。李老汉是迷迷瞪瞪地走回家,回家一声没吭,一头就倒床上。老太太过来就问:怎么了?是因为把咱们宝贝当了,心疼吗?老太太这一说,李老汉更是说不出话,脚一登,翻白眼了。
老太太是一再呼喊,李老汉终于缓过气,就说:咱们命苦呀,我拿你的宝贝,去当铺,到了当铺,打开包袱就变成砖头瓦块了。
这下老太太急了,赶紧说:你从头说说,这到底发生了什么?李老汉说:我出门,这包袱就没离开身,中途在胡家老店住一晚,那店老板对我可好了,好酒好菜款待,我睡了一觉。第二天去当铺,打开包袱,就发现是砖头瓦块了。
老太太说:不会是你住店,被人偷换了。老头是正派人,赶紧说:这话不是随便说的,没凭没据,也没看到人家偷,不能随便赖人家,这要惹官司的。
老太太下边说话分量很重,说:老头子,这宝贝都是身外之物,丢就丢了吧,保人要紧,你保住身体要紧。能说出这些话,可见老太太也不是一般人。
老伴劝是劝,但老头是唉声叹气,总说对不起老太太和孩子,一口气没上了,咽气了。老太太和孩子也是哭天喊地,把人发送了,以后的日子更是苦上加苦。老太太为了生活,就要外出给人家洗补,打点短工。儿子就上山砍柴割草。艰苦生活。
一晃,这孩子长大到16岁,他平时还是砍柴割草。一天砍完柴往回走,看路边草不错,就去割草。这时候有人骑着大马从远处而来。马跑得很快,从马上掉下一个包,还没等这孩子李春喊,马早就跑得没影了。李春打开包袱一看,一个账本和很多白花花的白银。这下可给李春乐坏了。家这么困难,这下可好,老天睁眼了,买土地买房钱都有了,连娶媳妇钱都有了。
老太太看儿子嘴合不上地 回家了,就问:你怎么这么高兴?李春就拿包袱给他讷看,一打开,全是白花花的白银。老太太就说:咱们人穷志不穷,可不能偷不能抢。儿子说:讷,我可没偷没抢,是捡的。儿子就把自己割草,有人骑马跑过,掉下这包袱的事情说了。娘俩数了一下白银,一共是300两银子,大大小小一共是150块。另外还有一本账。
李春是高兴得 合不拢嘴,但老太太是一直绷着脸,老太太说:儿子,你知道你阿玛是怎么死的?儿子说:我知道呀,就是丢了咱家祖传的九环风头钗,窝气死的。老太太说:你阿玛就是因为丢了咱家祖传的九环风头钗,窝气死的。那么你想,人家丢了300两白银,能不窝气吗?如果人家死了,不是逼出人命吗?咱们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情。咱们人穷志不穷,不是正道来的,不能要。你把钱放家,你还到那道上等着,如果有人来找,说对了,就把人家领到家,还给人家,咱们一文钱不留。
李春长期跟他讷相依为命,非常听他讷的,而且感觉他讷说的非常有道理,就去那条道上等着。等了一个时辰,那个骑马的真回来找了。李春主动去找,问:这位老者,请问你找什么?这位老者就说了:我丢了了一个黄包袱,里面有300两银子,大小总共150块,另外还有一本账。你捡到了?李春说:正是,我捡到了,请到我家去取吧。
这位老者,一看穿着打扮就不是一般人,老者就跟李春回家了,见了李春的讷,李春的讷把黄包袱给老者,说;您看看对不对。老者说:我看你家也不富裕,这样,包袱里的银子咱们就对半分吧。李春说:这可不行,我阿玛就是因为丢了家里祖传的九环凤头钗,因为生一口气,就死了。
老者想了想,说:这样吧,这孩子人不错,我就认他做继子吧。李春的讷说:这可以,就让李春管老者叫阿玛,给老者磕头。老者跟李春说:我给你五十两银子,就算是见面礼。李春说:这可不行,这钱我不能要。老者说:那算是我借你,你也干点正经事,进点杂货,做个小买卖。以后缺什么,再找我。我家住南城,我姓李,叫李百千。李春说:咱们还是一个姓,五百年前可能是一家子。
老者走后,李春就拿五十两银子进了一些杂货,拿个拨浪鼓,挑个担子,在各山区的村落里,走街串巷,当起货郎。
不到两年,因为李春的努力,生意做的越来越好,后来不用走街串巷,开起了杂货铺,而且有了结余,最好一算,盈利就有五十两银子。李春就跟他讷说,他已经盈利,有了五十两银子。他有认的干爹的名字和住址,他打算去还这五十两银子。
她讷说:这是好事,那你就去给干爹还钱吧。李春就带着五十两子,中途也需要住店,巧的是也住进他爹当年住的胡家老店。李春进了这家店,店主正唉声叹气呢。

店主看李春出落的一个浓眉大眼、非常帅气的小伙子,就跟李春聊上了,说:你多大了?李春说:今年20岁了。店主问:你去哪呀?李春说:我是去南城。店主说:我正有愁事,看你能不能帮我,解除我的忧愁。
李春的讷总是教导他,要尽量去帮助别人做好事,解除别人的忧愁。就说: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会尽量去帮忙,店主说:我儿子有病,正为这事情发愁呢。你帮助去迎亲。我给你五十两银子。
李春看说到这,也不好拒绝,就说:可我也不知道到什么地,去谁家,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店主说:具体这些,你都不用管,我派管家陪你去,我管家叫胡闹。你就听管家的,让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你任务就是迎亲,把新娘给接回来就可以,到家好跟我儿子成亲。
李春感觉很奇怪,这怎么想,也不算是什么帮忙呀?如果店主的儿子病得厉害,我去给迎亲,如果店主儿子有个三长两短,那给人家姑娘坑了,那是我造的孽呀。店主看出李春的忧虑,就赶紧说:我儿子得的不是什么大病,就是头疼脑热的,也就三五天,最多十天半个月就好。因为迎亲的日子早就定好的,不能变呀。
李春一想,自己反正也要去南城找自己干爹,就答应了,这一答应,给店主乐坏了。话说这个店主儿子,已经病得奄奄一息,但店主彩礼等都送去了,如果不娶,儿子一死,那么多钱就白花了,人财两空。如果娶回来,万一能冲喜,儿子病好了,那就是大好事。即使儿子有三长两短,媳妇娶进来,也自己家人,自己也不亏。既然让儿媳妇再出嫁,自己又能赚了。
店主就给李春从脚到头,都换上新衣服,打扮得跟新郎一样。到了新娘家,这家也是一个大户人家,为嫁姑娘,也办的非常热闹。李春害怕被认出,总低着头,尽量避免跟人交谈,避免见人。办完迎娶手续,准确启程了,突然是一雷一个电,雷雨交加,一下就是瓢泼大雨。迎新队伍走不了,只能等一下。
可是这雨是越下越大,而且南城到胡家老店还有一条大河,听说那大河也涨水了,而且还刮大风,刮得昏天黑地。这雨也下个不停。一晃两天过去了,本来迎亲队伍把新娘娶回去,第二天就要正式成亲。这一下因为下雨,耽误两天,按规矩,不能再等,就应在这边成亲。
李春一个劲摇头,不能同意。那管家胡闹也知道这新郎是假的,不能同意。虽然这边不同意,但女方家里不干,女方的父亲老员外就来见姑爷。
李春是低着头,不敢抬头。老员外就说:咱们定的良辰吉日,早定好成亲的日子,而且成亲各种手续也办了,不能再等,就在这边成亲吧。李春是不同意,又不抬头,老员外很奇怪,你就抬起头,别老低着头。
李春没办法,只能抬起头,这一看,原来这老员外就是他认干爹义父,老员外以前定亲见过新郎,知道不是自己认的干儿子,就问怎么回事?
李春只好把来龙去脉说了,说:义父在上,我拿了您给的五十两,买卖做的不错,这近两年,盈利有五十两银子,所以我跟我讷商量,是来还钱。但途中住在胡家老店,店主跟我说,他儿子有病,不能去接亲,让我帮忙,去帮助接亲。没成想,接连下起大雨,给迎亲耽误了。
老员外想道:原来这胡店主的儿子有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如果是小病,咬牙也能来迎亲,如果接走,他儿子有三长两短,就把我女儿坑了。老员外感觉自己的干儿子不错,不如将错就错,就把女儿嫁给我干儿子。于是,也不管大雨,派人去把李春的讷接来。
老员外就跟李春的讷和李春说:把我女儿许配给李春,你们同意吗?李春讷说:同意是同意,但胡店主肯定不干,还会去告状。老员外说:不用管他,那些事我都能解决。你们同意了,咱们就马上拜堂成亲。
拜堂成亲,新娘子见李春讷,李春讷一眼就看出,新娘带的九环凤头钗,正是自己祖传的,而且上边还刻着他们祖上名字。于是李春的讷就问老员外,这九环凤头钗是怎么来历。老员外就说了,这是胡店主的聘礼给送来的。于是李春讷就说:这是我们家祖传的,当年我家老头拿出去当,途中住的就是胡家老店,结果等到了当铺,打开包袱,发现是砖头瓦块,老头就为此一气死的。
老员外一听,说:看来就是这胡店主把九环凤头钗调包的,虽然没有直接害死你家老头,你老头也是因为这气死的,胡店主也算是图财害命,看来咱们要先告他去。
胡家的管家胡闹听说后,赶紧就跑回胡家老店,给胡店主汇报,胡店主知道自己偷九环凤头钗事情暴露,这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此时他儿子也咽气了。但胡店主不甘心,就要恶人先告状,于是出门要进城告状,途中经过大河,他的船在河中遇到旋涡,结果翻船,胡店主最终淹死了。
而李春娶了媳妇,这样一家三口,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个满族民间故事,还是反映了过去那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的思想,目的是劝人为善。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