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的“1号台风”,都是什么“风格”?

今年的第1号台风来了!

图源:@中国天气

据中国天气网消息,第1号台风“艾云尼”已于昨晚由强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台风级。目前“艾云尼”仍维持台风级(13级,3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65 hPa。从云图来看,艾云尼个头不大,但十分紧凑。预计“艾云尼”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目前来看,“艾云尼”有望成为今年首个超强台风。

预计,“艾云尼”将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对我省陆地及海面无直接影响。

图源:@中国天气

每年的第1号台风有什么特点?走的是什么“风格”?对于台风,我们又认识多少?

随小编一同看看。

历年的“1号台风”长啥样?

最早的“1号台风”元旦就生成了

在1949年至今,历年的“1号台风”中,最早生成的当属1979年“爱丽斯”(Alice),当年1月1日8时就迫不及待地来报到了。虽然一直在海面徘徊,没有对陆地上造成太多影响,但因其够早,也在台风史上留下一席之地。

Alice 图源中央气象台

1998年的“1号台风”直到7月才生成

迟到最久的“1号台风”则是生成于1998年7月9日14时的 “妮蔻儿”(Nichole)台风了,姗姗来迟的原因,与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有关。

Nichole 图源中央气象台

这些“1号台风”在我国登陆

1973年7月1日8时,台风Wilda生成,7月3日14时登陆福建省厦门市登陆时风力为12级,风速35米/秒,中心气压978百帕。

1998年7月9日14时台风Nichole生成,7月10日1时登陆台湾省台南市登陆时风力为8级,风速18米/秒,中心气压998百帕。

2016年7月3日8时台风尼伯特(NEPARTAK)生成,7月8日5时50分首次登陆台湾省台东市,登陆时风力为16级,风速55米/秒,中心气压930百帕;7月9日13时45分二次登陆福建省泉州市,登陆时风力为8级,风速20米/秒,中心气压992百帕。

对广东的偏爱,来自台风?

说完“1号台风”,我们再来看看台风是种什么风?

根据大数据,在1949年至2022年间,广东最受台风的“青睐”。在74年的台风数据里,共有198个台风登陆广东地区,广东是我国登陆台风最多、受台风灾害影响最重的地区。

1949年至2022年台风登陆广东地点分布(单位:次) 图源国家气象信息信息中心

从登陆地点来看,广东沿海从东到西都有台风登陆过,其中台风登陆粤西居多,由于雷州半岛一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导致湛江的台风登陆次数多,是广东最“招风”的地点。

“一般而言,副热带高压、热带系统、西风带系统及南半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着引导台风的气流的变化。此外,台风经过中国台湾中央山脉、菲律宾吕宋岛的山脉地形前后,其移动路径也会发生较大改变,对台风后期路径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许映龙说。

台风之所以“偏爱”广东,是因为在6月左右,整个东亚的大气系统位置偏南,无论是副热带高压,还是季风带来的水汽也是偏南,因此台风登陆地点往往偏南一些,易登陆低纬地区的沿海省份。

在台风活跃的7到9月,副高(副热带高压)基本上都处在我国华南以北的位置,华南处在副高的南侧,此时副高周围的引导气流很容易把台风 “引”到到华南地区。

除副高的位置影响外,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也是“招惹”台风的原因之一。广东具有我国最长的海岸线,在收获登陆台风方面具有天然的空间优势。无论是西北太平洋生成的台风沿西偏北路径登陆我国,还是南海生成的土台风,都非常容易被广东广阔的海岸线“拥入怀中”。

2023年7月17日,台风“泰利”在湛江市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3级。 图源新华社

强热带风暴级?台风级?

要有多“猛”才能被叫台风?

浙江省气象宣传科普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阮小建介绍,台风形成于热带海洋上。温暖而宽广的洋面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为台风孕育成型提供了条件。温暖的海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在海面上空形成了强盛的积雨云并不断发展。不断扩大的积雨云团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逆时针旋转起来,形成热带气旋。

根据中国气象局提出的标准,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6个等级。

热带气旋等级划分表 图源:中国气象局

台风风速的大小,判断依据为:风力等级。常用的风力等级系英国人蒲福于1805年拟定,故又称“蒲福风力等级。

蒲福风力登记表 图源中国气象局

台风袭卷而来,我们如何做好准备?

放心!我国台风预报预警位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总结数十年来国内台风预报服务经验并借鉴国际成熟台风业务体系的基础上,我国已初步形成功能齐备、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台风业务技术体系,台风预报预警位于世界先进水平。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说,早在2012年,中央气象台便建立了台风路径集合预报订正方法,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首次低于100公里,其后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一直稳定在70公里左右,达世界先进水平;2017年,开展北印度洋热带气旋监测预报业务,24小时强度误差低于4米/秒,位于世界先进水平;2021年,建立全球热带气旋客观预报流程,开展全球高影响热带气旋预报服务;2022年,发布未来48小时台风生成指导产品,建立海陆融合大风业务流程……

2023年5月22日至23日,台风“玛娃”在24小时内,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从38米/秒(台风级)迅速加强到60米/秒(超强台风级)。中央气象台利用人工智能(AI)快速增强判别技术,实现了提前12小时趋势预报。

台风“玛娃”路径预报图。图源福建省气象台

学会看懂台风预警信号

学会居家防范措施

1. 台风到来前,要及时清理家中的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以防家中被淹。

2. 遇到台风天,除了要及时将露天阳台的动植物以及其他物品移到室内室外容易被大风吹动的东西也要进行加固。

3. 由于台风天气经常会引发停电,居民最好要备好应急灯或手电筒等照明设备。手机最好把电量充满。发生雷电天气,要及时切断室内电器及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此外,也要检查家中的门窗是否牢固,电路、燃气设备等是否安全。

4. 在家最好储备一些不容易腐败的食物以及饮用水等,还有常用的一些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资料来源:新华网、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应急管理部微信公众号

制图/实习生:黎展鹏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婷婷 实习生:黎展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