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穷而自卑,还安然接受现状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穷,可以让一个男人自卑到什么程度呢?胆小怕事、畏畏缩缩,凡事不敢表明自我观点,总是跟在别人后面。久而久之,就会被人看不起甚至直接被忽略掉。
穷,的确会让人自惭形秽,会让人无法面对自己。但是,一个男人为什么穷?为什么一直穷?在理解这两个问题之前,先来看一个男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来自央视纪录频道。
出生在大山沟里的他,一出生就没有双臂。
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含辛茹苦养大了他,却不知道如何为他寻找一条人生出路。15岁的时候,他的亲戚来到他家里,骗他母亲说,可以带他到北京去发展,有活儿可以挣到钱,还能学本事。出于对亲戚的信任,母亲第一次让他独自一人随着亲戚离开了家。

他自己也欢天喜地的,为自己即将开始的新生活感到兴奋。
谁知,到了北京的第一天,他就被亲戚领到了天桥下,扔给他一个碗,和一张写有“我没有钱吃饭,请可怜可怜我”的纸箱板子,让他坐在那里,向过往行人乞讨——每天必须凑够XX元钱,才会来接他回去吃饭。
他五雷轰顶,原来亲戚根本就是让他来当叫花子,给他们赚钱的。
毫无办法的他忍饥挨饿地在街头乞讨,讨来的钱都被亲戚拿走他一分钱都没能剩下。因为一旦剩下被发现,他们就威胁将他赶到大街上,让他永远都回不了家。
就这样过了一年,他几乎都绝望了。没想到这时候母亲找到了他,将他带回了家。

原来,弱小的母亲根本就不放心他在外打工的生活,常去那个带他走的亲戚家里打听消息。
后来逐渐知道了他是被亲戚带到北京乞讨,母亲愤怒又心酸,天天去亲戚家里坐等要求他们把他带回来,实在看不下去了,亲戚家的女人不得已告诉他母亲他们在北京的地址,这才结束了他的悲惨生活。
回到山沟里的家,他痛哭了一场,在北京乞讨的非人生活让他深刻地懂得了人生的辛酸与艰难。于是他发狠要学一门技术,彻底改变自己的贫穷生活。
恰好当时电商兴起,他跟人学习怎么上网,怎么打字,怎样收货发货。正常人用手打字,他没有手,从小母亲就教他用脚洗脸、吃饭、写字,如今,他也开始学会用脚趾头敲打键盘,用脚采摘山里的蘑菇,给蘑菇装箱打包发货。

渐渐地,他自强不息的事迹传到镇上,镇政府正好梳理电商典型,于是给了他更多实质性的帮助,他的电商生意也越做越好,也逐渐摆脱了贫穷。
面对电视镜头,他对记者说:从小家里就穷,自己还没有手,跟母亲受了很多白眼和瞧不起。但是我不自卑,我相信这是老天让我发愤图强,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的一种方式而已。
这个失去手臂的小伙子,在电视里看起来一点也不自卑。相反,他的韧性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打动了许多人。
出生在大山沟里的他,不仅家里很穷,而且自己还是一个不如正常人很多的残疾人,一个没有双手的人。要说因为家穷而自卑,他最有资格;而要说到命运的不公正让他无法拥有正常人的普通生活的悲剧,他是绝对有资格自卑自弃的主角。
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而是努力在绝境中寻求人生的出路,并且,他做到了。
所以,如果一个男人仅仅因为穷就自卑,这其实并不是一件不幸的事,但却是一件可悲可耻的事。

对于比自己更不幸运的人,穷这种状态并不足以致命。真正致命的,是一个人以为生活已经到了谷底,自己可以安然放弃。
剖析因为穷而自卑的这类男人的心理,我们会发现:因为自己家穷,或者自己穷而产生自卑心理的男人,往往把别人的眼光和看法看得特别重要,而忘记了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摆脱这种困境。
这种本末倒置的心态,这种过于看重他人反应的心理,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不信任,更是遭遇人生困境时的怯懦表现。说得更为直白一点就是:眼界太窄小,世界观过于狭隘,从而把自己困死在了一个点位上。
任何穷困,都有原因。一个男人穷,往往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自己好吃懒做,而且对生活没有长远规划。

原生家庭的穷,尚且可以被原谅。因为那毕竟不是男人自己的过错。但是当一个人成年以后,还把自己弄得很穷,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毕竟,努力工作,认真存钱,有计划地开展一些赚钱计划,一定时间内,一个人是一定会攒下一笔财富的。当一个人有了第一桶金,那么赚取下一笔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而如果一个男人收入微薄,工资少,却还始终陷于他人的眼光和打量中,以自卑的心态和行为应对生活和工作,那么几乎可以非常肯定地说:越是自卑谨小慎微,越会陷入贫穷境地无法自拔。
从心理上来讲,这类男人总是将心思聚焦于负面、预防上,其行为也会因此陷入防范、收缩、胆小的状态里。这些状态和行为,一方面会使人更加自卑胆小,另一方面也会让自己的眼界萎缩,行动畏头畏尾,机会来了也抓不住。

因此,一个男人因为穷而自卑,并不是不可以理解和谅解。但是总是陷入其中自怜自艾,就应该遭受到唾弃。穷,的确不是什么好体验。没有人愿意做穷人,一直过着不如意的生活。
而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努力工作之外,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并将这种信心付诸于行动,通过谨慎的计划和行动改变穷人的现状。
因为穷而自卑,而绝望地停留在原地的人,将永远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