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7天爸妈陪考指南:做好三件事,避开三大忌!考生轻松上阵
> 家长淡定,孩子才能稳赢
一年一度的高考进入最后一周倒计时,作为陪考爸妈的你,是不是比孩子还紧张?是不是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别担心!这份陪考指南专为考前7天的你量身打造,让考生轻松无压力,爸妈有方法有方向!
一、爸妈做好这三件事,孩子安心上考场
1. 调整心态:先稳自己,再稳孩子
“家长焦虑会让孩子更焦虑”,新华中学心理专家薛茜老师强调,家长首先要控制自己情绪,避免频繁询问成绩或复习进度。家庭氛围要轻松自然,别让全家陷入“高考戒备状态”。
这时候最该说的一句话是:“孩子,只要尽力就行了!”这句话像一颗定心丸,能有效减轻孩子心理压力。
2. 智慧陪伴:学会“骗、装、狠”三字诀
“骗”术:找理由把孩子“骗”出书本世界。可以说:“妈妈晚饭吃撑了,陪我去散散步吧”或“帮我去超市买点东西”。让孩子暂时离开课本,转移注意力。散步时走快些,让孩子微微出汗,肌肉疲劳了,大脑反而放松了!
“装”术:考试期间要“装”聋作哑!别问长问短、别考场外苦等、别用热切目光盯孩子。考生不说,家长不问;考生沮丧,家长包容;考生哭泣,家长安慰。家长的淡定是最好的减压药。
“狠”术: 考前1-2天,有些孩子会突然腹痛、头痛,只要不是真生病,要“狠”心不轻易去医院。北京专家杨霞建议:让孩子运动放松,如拍球300下、跳绳300下,比去医院管用得多!
3. 后勤保障:保持常态,别搞特殊
饮食方面: 别突然“大补”!泉州市营养科郑敏燕副主任医师提醒,突然改变饮食习惯易引发肠胃不适,甚至加剧焦虑。三餐定时定量,早餐搭配牛奶鸡蛋,午餐加点粗粮稳定血糖,晚餐清淡易消化。
睡眠方面:别强迫早睡!保证7小时睡眠足够,强行改变作息反而造成失眠焦虑。如果孩子平时11点睡,考前突然9点半就催睡,可能适得其反。
物品准备:列清单备齐证件和文具,但一定让孩子自己准备!家长包办替代,孩子反而找不到东西。购买2B铅笔注意“三看”:断面平整、笔芯居中;漆面光洁;材质发红。
二、三大忌讳千万别碰,否则前功尽弃
1. 忌过度关注,句句不离高考
“今天复习得怎样了?”“还有哪些不会的?”这些话句句扎心!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孟迎芳教授提醒:过度关注就是压力源,家庭支持应成为“稳压器”,而非“加压阀”。
快到考场时,别反复问:“紧张吗?身体有没有不舒服?知识点记住了吗?”这些关心都在无形中加压。
2. 忌言语施压,这些话千万别说
有些“鼓励”其实是毒药!这十句话请烂在肚子里:
1. “加油!爸爸妈妈等你成功归来!”
2. “祝你成功!”
3. “记住你的目标,成败在此一举!”
4. “我们家孩子模拟考成绩回回棒,考清华北大没问题!”
5. “把题看仔细,认真答题,争取多拿分。”
一句“尽力就好”胜过千言万语。
3. 忌强行陪考,尊重孩子意愿
是否陪考要听孩子的!如果孩子反对,千万别偷偷跟去。想到父母守在考场外,孩子会有“考不好对不起他们”的心理负担。即便送考,送到门口最好离开,别在考场外苦等近十小时,那只会让孩子心疼又紧张!
三、应急锦囊:突发状况这样化解
1. 忘带证件莫慌张: 立即联系送考老师,让家人代送。监考员会先核对电子照片,安排进场考试,结束前补验证件即可。
2. 考场紧张呼吸法:教孩子“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重复3次,快速降低心率。若手抖出汗,尝试腹式呼吸:想象吸入“平静”,呼出“紧张”。
3. 身体不适巧应对:
- 头痛:服维生素B1或B2(10mg)
- 腹泻:补充水分+黄连素
- 痛经:症状轻可服止痛药,严重者需提前咨询医生
- 晕场: 深呼吸后从易到难答题,做不出的先跳过
切忌自行胡乱用药!
四、考生自用放松术:三招快速平静
1. 积极暗示法: 每天起床大声说:“放轻松,我能行!”“稳住,没问题!”
2. 成功回忆法:紧张时回想过去成功的考试场景,重新体验那份自信。
3. 橡皮筋提醒法: 手腕戴橡皮筋,走神时轻弹一下,让思绪回归。
高考不是终点,而是人生新起点。十年后回看,高考分数或许早已模糊,但那段为目标全力以赴的勇气,为梦想拼搏的过程,才是真正塑造一个人的力量。爸妈们,请深呼吸,带着微笑送孩子步入考场吧——你们的平和,就是孩子最好的后盾!
您有哪些陪考心得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