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销10亿?成立仅4年的BKT护腰椅,是智商税还是真有效?
2025年4月,BKT官宣杨幂为其“全球首席代言人”。
“撑腰护背,久坐不累,幂为你撑腰。”

随着杨幂的加入,将早已刷屏各大直播间的BKT护腰椅再次推向流量巅峰。
这个成立于2021年的年轻品牌,仅4年时间,便登顶人体工学护腰品类榜首。
2024年,BKT年销25亿,超越倍轻松等老牌厂商全年营收。
然而,爆火背后,一系列问题也悄然浮现。
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其“夸大宣传”“质量不佳”的指控多达上百条。
BKT,究竟是打工人的“护腰黑科技”,还是资本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
01. 直击痛点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BKT成功的第一步:选对赛道。
在我国,腰椎疾病患者超2亿,25-39岁人群腰椎间盘突出检出率达13.93%。
每天久坐超过8小时,让年轻人“未老先衰”的腰椎问题成为普遍痛点。
BKT瞄准久坐人群的腰部健康刚需,以“人体工学杠杆原理”为核心,通过双肺叶支撑专利设计,贴合腰椎S型曲线,宣称可矫正二郎腿习惯、分散腰椎压力。
每天坐着即可改善腰痛,无需运动或医疗干预。
这么好的事,听得打工人跃跃欲试。
传统人体工学椅,因其研发成本高昂、调节功能复杂,价格在千元至万元不等。
而BKT,仅保留核心腰部支撑设计,将椅子浓缩为坐垫。
168元的定价,将千元技术百元化,打破了高价壁垒。
只要5杯奶茶钱,就能拥有“人体工学椅平替”,让消费者直呼“真香”。
传统人体工学椅笨重且固定,难以适应办公、居家、通勤等多场景需求。
BKT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发现,消费者需要一种可移动、轻便的护腰工具。
重量不足1千克的便携式坐垫,可适配办公椅、沙发、地板等多种场景。
办公、学习、驾驶、哺乳、露营,BKT可谓“一垫走天下”,用户覆盖学生、白领、宝妈等广泛群体。
通过下沉市场,精准收割健康焦虑红利。
2024年,BKT在护腰坐垫TOP10品牌中市占率达85.9%,远超竞争对手。
02. 流量为王
站在风口上,猪也能起飞。
BKT成功的第二步:重仓抖音。
2023年,护腰坐垫在抖音尚属蓝海品类。
BKT在抖音布局8个自营号与6个授权号,实行24小时轮播制,日均开播82场。
通过“日不落”直播矩阵,确保不同时间段的潜在消费者均被纳入流量池。
BKT与东方甄选、交个朋友、与辉同行、老爸评测等超头直播间建立长期合作。
借助其高流量势能,高频次推荐快速提升品牌曝光。

BKT深谙明星经济的转化逻辑,邀请一众明星为其站台。
在抖音话题#BKT护腰椅下,孙怡、谢娜、黄奕、陈赫的推荐视频随处可见。
2024年,BKT签约金晨、林更新为其代言人。
两人组成“职场健康CP”,覆盖不同性别和年龄层受众。
不久前,杨幂成为“全球首席代言人”,更凭借其顶流效应加速品牌曝光。
除了明星顶流,BKT还与丁香医生达成合作。
作为国民级头部医学科普账号,丁香医生在健康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
通过医学专家的测评和推荐,绑定BKT产品,文章阅读量超过10万+。

这套多维营销组合拳,将 BKT 迅速打造为爆品。
蝉妈妈数据显示,今年3-4月BKT在抖音销售额突破1亿。
其爆款单品30天内售出超100万件,相当于每分钟卖出23个护腰椅。
2025年冲刺百亿,是BKT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03. 口碑分化
随着BKT爆火,其口碑也出现明显两极分化的趋势。
部分用户认可其“人体工学设计”,认为能有效缓解腰部压力、改善坐姿。
抖音上,好评率高达95%。
但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百条投诉直指产品“腰部支撑过硬”“塑料件断裂”等硬伤。
对于大体重人群来说,坐垫的支撑力可能不足。
而对于身材瘦小的用户,后腰支撑部分弧度过大,需要刻意调整坐姿才能找到舒适的支撑点。
社交媒体上“用了后腰更疼”、“智商税”等吐槽随处可见。

BKT宣称拥有6项专利,包括“双翼支撑结构”、“空气流通系统”等。
但天眼查显示,其专利多为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缺乏核心发明专利。
其母公司画船听雨仅有24名员工,生产均外包至广东佛山工厂,模具复用率达90%。
算下来,单件成本不足百元,毛利率超40%。
而近三年,BKT研发投入不足营收3%,营销费用占比超50%。
“轻研发、重营销”策略,在短期内迅速占领市场。
但长期看来,产品缺乏技术壁垒,容易被同行模仿。
目前,在拼多多、淘宝已经涌现大量仿制品,以50-100元价格分流市场。
部分平替产品声称“功效一致”,甚至出现20元“同款”坐垫。
尽管BKT起诉多家仿冒厂商,但外观专利诉讼胜率不足30%。
作为过气“网红”,筋膜枪的爆火与BKT如出一辙。
最早始于NBA球星的使用示范,随后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快速扩散。
初期定位于专业健身人群,后通过“健康焦虑”营销拓展至办公族、宝妈等群体。
商家宣称其能“瘦身塑形”“治疗颈椎病”。
2019年-2020年,天猫筋膜枪销售额从6377万元暴涨至10亿元。
随后,大量厂商涌入导致竞争加剧,价格从千元级降至百元。
网红产品“速生速死”,似乎已经成了行业定律。
04
BKT的崛起证明了一个道理:流量时代,痛点即卖点。
但若想从“网红”走向“长红”,唯有回归产品本质。
用科技解决真实需求,而非用话术制造焦虑。
毕竟,消费者需要的不只是心理安慰,而是一把真正能托起健康的椅子。
参考资料
1.新浪财经|《BKT护腰椅“爆火”:买量造势、效果存疑、平替围剿……还能火多久?| BUG》
2. 沥金|《BKT,撑起三亿打工人的腰》
3. 观潮新消费|《月销10亿?4年成就100亿超级大单品!护腰神器BKT是谁的“穷替”?|爆品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