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军工厂遭袭,究竟是谁下的手?各方沉默,美国:不是我
2023年开年以来,俄乌激战升级,中东也飘起第一缕硝烟。伊朗境内一座军工厂遭无人机袭击,一队运输货车又在穿越叙利亚-伊拉克边境的时候被空袭。究竟是谁下的手?舆论说法不一。这只是中东乱局中针对伊朗数不胜数的袭击之一,还是要牵制俄乌战局、另有他图?2023年,中东也会燃起冲突战火吗?
Part1

据伊朗国家电视台当地时间1月29日凌晨报道,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一个隶属于国防部的武器生产中心遭到袭击。伊朗新闻电视台发布的周边民众拍摄的视频显示,袭击发生时发出巨大爆炸声,并出现火光。
军事问题专家 曹卫东:
“这次的袭击者很有可能是认为他袭击的目标是美国或以色列,或者目标是跟俄罗斯的军事交往有关。一旦破坏了对方的设施,就可能延缓对方向俄罗斯交付武器装备的时间,或者是达到对科研、军事工业造成损坏的目的。”
伊朗国防部1月29日发表声明称,袭击发生在1月28日深夜23时30分左右,根据现场飞行器残骸显示,此次袭击使用的是三架携带小型炸弹的武装四轴旋翼飞行器。

军事问题专家 曹卫东:
“四轴旋翼无人机可以垂直地起、降,而且还可以空中悬停。它的弱点主要是速度比较慢,航程比较近,可能也就是几十公里。所以可以猜测这些无人机的起、降可能原本就设定在伊朗的境内。”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 高志凯:
“在伊斯法罕这种山区进行无人机破坏,就必须对于目标所在地的地形结构,以及它要攻击的具体部位和薄弱环节有非常深的了解。我个人判断,这是一个内部和外部相勾结的破坏行为。”

伊斯法罕是伊朗一个内陆城市,地处德黑兰南部和波斯湾北面中间的位置,是伊朗重要的工业重镇,也是伊朗重要的军工生产基地之一。伊斯法罕有多个核研究场所,包括一个铀转化工厂,此次袭击事件目标直指伊朗军工生产基地,然而却采用普通民用无人机,背后意图耐人寻味。
军事问题专家 曹卫东:
“用民用无人机从军事角度讲可能有两个意图,第一个意图就是直接用这三架无人机把目标炸掉,还有一种就是为了打草惊蛇。先用无人机在这个地方巡视,可能不攻击目标,或者是先释放比较小的爆炸力的炸弹,对方如果打掉无人机,说明这个地方是有警戒的,就是为了测试一下这个区域的防空能力。”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 高志凯:
“这次对伊朗的军事目标或者军工生产目标发动攻击的目的,一是告诉对方我们有这个能力破坏你。另外一个是要传递一个信息,伊朗的某些作为我方坚决反对,而且国际上有势力要跟你拼命。再就是我们能够对你发动一次无人机的攻击,可能之后还有更大规模的攻击。所以这一次无人机的攻击,对于伊朗的军事目标或者军工生产目标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可能是巨大的。”
事件发生后,各方都选择了沉默,没有任何一方承认对伊斯法罕国防工厂发动了袭击。据路透社1月30日报道,五角大楼发言人帕特里克·赖德称,美国武装力量没有参与对伊朗的袭击,同时拒绝对此次袭击事件做评论。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 高志凯:
“至于美国为什么跳出来说不是它干的,一方面不能排除美国贼喊捉贼的这种劣行,而另外一方面,可能真的不是美国干的。因为美国要炸伊朗的话,不会炸这样的小目标,不是美国人的拿手好戏,它可能会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目标。”
Part2

《华尔街日报》当地时间1月29日,最早援引匿名美国官员的说法称,此次打击是以色列在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新极右翼联合政府下进行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1月31日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专访时,拒绝承认或否认以色列参与其中。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 牛新春: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次袭击是以色列干的,因为要从伊朗境内起飞,先得把无人机运到伊朗。更重要的是在这一系列行动结束之后,人员还能安全地全部撤离,这是需要特别强大的情报和行动能力的,现在世界上只有以色列在伊朗境内有这么大的能力。”

以色列国土狭长,周边都是阿拉伯国家,二战之后在美英扶持下建立国家,并逐步发展成为发达国家。政治与宗教之间的矛盾致使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水火不容,尤其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和伊朗势不两立。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 高志凯:
“现在以色列已经占领了原来属于巴勒斯坦的很多土地,所以以色列的重点在于如何把过去被界定为是巴勒斯坦的土地变成以色列的土地,如何把向往着独立的巴勒斯坦人变成以色列人。但是伊朗一再强调,它坚定地维护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美国有很多政客都把伊朗及其政权定格为反犹势力,在西方国家反犹和反人类一样严重,伊朗就被以色列界定为是反犹的国家,所以过去几十年以色列和伊朗的关系就一直很紧张。”

近两年伊朗在弹道导弹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曾多次打下美国无人机,对美以来说构成了巨大威胁。内塔尼亚胡在2009年至2021年总理任期内,对伊朗开展了一系列大胆行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 牛新春:
“以色列对伊朗实施了影子战争,就是通过间谍、无人机、导弹对伊朗进行攻击和破坏。伊朗对于以色列实行代理人战争,伊朗支持以色列周边的哈马斯、真主党、叙利亚政府。双方的斗争基本上每天、每周都在发生,特别是以色列袭击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目标,基本上每周都有,这次袭击是这一系列以色列和伊朗之间斗争的一部分。”

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世界地缘平衡被打破,战争外溢影响波及了全世界,在伊朗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以及生产线技术后,俄罗斯也向伊朗出售苏-35战斗机,以及可能提供核技术等措施,这让美国感到头疼,更是让以色列感到空前的威胁。
军事问题专家 曹卫东:
“伊朗毕竟是中东地区军事实力很强的国家,它都敢跟美国叫板,以色列对它来说更不在话下。所以以色列认为伊朗是它安全上的重大威胁,它就要死死地盯着伊朗,不能让其发展大规模杀伤武器、氢武器,更不能发展核武器。”
Part3

根据美联社报道,1月29日晚,伊朗军队一支25辆军车组成的运输车队,从伊拉克过境抵达叙利亚边境城市阿布凯马勒市东部村庄时,突然遭到不明战机空袭,至少发生4次爆炸。此次空袭据说造成21辆车辆被毁,至少有20多人死亡。
以色列和伊朗水火不容,彼此都将对方视为必须清除的对手,两国近年来围绕耶路撒冷,叙利亚等问题一直明争暗斗,伊朗至少有6个地区遭到了袭击,伊斯法罕只是其中之一,袭击都是有针对性的,不是军工厂,就是重要军事基地。而袭击者的身份全部都指向了伊朗的死敌以色列。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 牛新春:
“过去这么多年以色列已经干过很多次袭击事件了,并且只有以色列一个国家有这么强大的情报和行动能力。十几年前它就袭击过伊朗的科学家,最近两年比较突出的就是伊朗的首席科学家在德黑兰被暗杀了。去年伊朗革命卫队的一个高级军官在家门口被暗杀了。去年年底,伊朗在边境上的一个无人机停机坪被以色列攻击了,所以这样的袭击并不罕见。”

近年来,美国一直希望能够通过伊核谈判来限制伊朗核武器的发展,而随着伊核协议谈判窗口近乎破裂,伊朗重启离心机。以色列对外宣称,若是伊朗和美国关于核武器的谈判没有达成一致,那么以色列军队应当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做好准备。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 牛新春:
“伊朗也不想让美国和以色列对它形成军事打击,所以过去这么多年伊朗一直没有真的迈过核门槛,它一直是在核门槛边缘徘徊,所以这既是一个军事斗争,也是一个外交斗争。”
以色列海军前司令埃利泽·马罗姆近日被媒体问及,何时才是攻击伊朗核设施的合适时机时,他表示伊朗正处于获得核武器的门槛上,攻击伊朗现在总比以后好。他说以我的理解,我认为以色列必须现在进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 牛新春:
“过去一年多,伊朗的核能力发展得很快,现在已经生产出60%丰度的浓缩铀,如果伊朗进一步生产出90%丰度的浓缩铀,那么离核武器就非常近了。现在美国和以色列的情报部门估计,一旦伊朗下定决心生产,它在两、三周的时间之内就能生产出核武器。所以在这个前提下,以色列跟美国的基本目标就是绝对不能让伊朗生产出核武器。”

伊朗拥核意味着中东格局将会被彻底改变,这对于以色列来说是难以忍受的。即便以色列有美国做盟友,面对拥核的死对头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出于生存威胁的考虑,无论如何也要阻止伊朗拥核。
Part4
内塔尼亚胡在2005年12月5日发表文章称,以色列应支持美国对伊朗核设施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以消除伊朗对以色列存在构成的真正威胁。他表示,如果他当选总理,他将效仿前总理贝京,发动类似1981年摧毁伊拉克核反应堆的空袭。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 牛新春:
“伊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要摧毁以色列的国家,所以一旦伊朗拥有了核武器,那么对以色列来说确实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在开展最新打击行动的同时,以色列正在和美国讨论打击伊朗的新方法。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称,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伯恩斯上周刚刚突击访问以色列,与本月新上任的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赫兹·哈勒维讨论伊朗问题。同时美国和以色列上周举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两国联合全域军演,涉及两国7500多名人员。哈勒维当时表示,此次军事演习向伊朗发出了非常明确的信息,如果伊朗犯了错,美以已经准备好了进攻的能力。

如果以色列此次无人机公开成规模轰炸伊朗本土,事实成真,表明以伊之间的矛盾已从宿怨上升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双方拟将采用非常规手段来制衡对手。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 牛新春:
“但是对于伊朗和以色列来说,只要这两个国家的基本意识形态和政权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那么它的矛盾就不会真的解决。”
据伊朗迈赫尔通讯社2月2日报道,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伊拉瓦尼日前致信安理会主席和联合国秘书长说,初步调查显示,以色列应对日前无人机袭击伊朗一军工车间的侵略企图负责。伊拉瓦尼在信中说,伊朗保留捍卫国家安全,必要时对以色列任何威胁或不法行为作出坚决回应的权利。
军事问题专家 曹卫东:
“伊朗当然要做出反应,由于现在并没有确认谁是主要的操纵者或者执行者,如果查出来这起袭击事件就是某某国家干的,就是某某组织干的,那它一定要进行报复。”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 高志凯:
“根据我对伊朗最近几十年的观察和分析,伊朗的报复行为周期很长,首先它要弄清楚是谁干的,所以才能有明确的把握进行报复。伊朗还有一个特点,它有公开的途径来解决它的问题。但伊朗更多的是通过私下的途径,使得它最终获得的利益大于采取公开行动能够带来的利益。”
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无人机暗战已经持续多年,此次袭击,伊朗有所准备,但发动大规模报复的可能性并不大。内塔尼亚胡希望借袭击伊朗修复与美国的关系,重新掌握对国内政局和地区政策的主导权。此次袭击事件是两国间无人机暗战的新发展,其结果进一步加深两国之间的敌对,同时加剧了中东地区局势的动荡。

尽管袭击方究竟是谁仍在争论,不过袭击事件已经让以色利和伊朗的剑拔弩张浮出了水面。以色列极右派掌权,伊朗强硬派主政,中东将会如何度过2023年?

制片人:王瑞雪
编 导:易 晏
编 辑:王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