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狂炫3斤荔枝导致低血糖 医生:连续多天或一次性大量食用易引发“荔枝病”
马艳萍 梁龙杰 封面新闻记者 徐庆
眼下正是荔枝上市的季节,其果肉因晶莹剔透、鲜嫩多汁深受市民喜欢。但好吃也别贪吃,近日,四川泸州,一女子就因2天食用3斤荔枝出现了头晕、手脚无力等症状,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生提醒,这是因贪食荔枝患上“荔枝病”,引发低血糖。
日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赵长英接到患者吴女士(化名)打来的电话。吴女士是科室的定期复诊患者,今年30多岁,约2年前被确诊糖尿病,由于其没有并发症和伴发病的表现,一直处于自我管理阶段。
她在电话里讲述,自己近两日来,莫名出现头晕、手脚无力的症状。“今天晚上更神奇,我吃得比平常稍微多一些,结果突然就出现了头晕的症状。”随即,吴女士急忙测了个血糖,显示只有3.8mmol/L。
赵长英介绍,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值低于2.8mmol/L;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低于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
吴女士进食量增加,血糖反而偏低,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经赵长英反复询问才得知,原来近期荔枝上市,吴女士2天吃了3斤荔枝,晚餐菜和米饭吃得少,于是又猛吃了好些荔枝,引发了“荔枝病”。
什么是“荔枝病”?赵长英介绍,“荔枝病”通俗来说就是急性低血糖症,前期表现为头晕、心慌、出汗等症状,严重的会突然抽搐、昏迷、瞳孔缩小,甚至呼吸衰竭等。但并不是所有吃荔枝的人都会患“荔枝病”。诱发该疾病的前提条件是,连续几天或一次性大量食用荔枝,尤其是儿童要更加注意。
荔枝含糖量那么高,为什么还会引发低血糖?
赵长英说,有科学研究表明,荔枝中含有α-次甲基丙环基甘氨酸(MCPG)和氨基酸次甘氨酸A,能够抑制葡萄糖的合成,人体血糖的主要成分就是葡萄糖,而荔枝含有较多的果糖,必须经肝脏转化为葡萄糖才能为人体所利用。
“一旦过量食用荔枝,便会有大量的果糖被运到‘肝脏工厂’等待‘加工’”,赵长英解释,如果转化酶“供不应求”,一些人尤其是儿童对果糖转化能力较差,果糖的升糖指数比较低,就无法抵消人体消耗葡萄糖的速度,进而导致血糖含量降低。
赵长英补充提醒,不要空腹或饥饿时食用荔枝;如果食用未成熟的荔枝,因其含有抑制葡萄糖合成的物质含量明显高于成熟果实,因此更易患病。
对于每日的适宜食用量,赵长英建议,成年人每日食用荔枝量不超过200g,普通大小的荔枝约10颗左右;1至4岁儿童建议饭后半小时食用,食用量不要超过5颗;1岁以内小孩子尽量不要食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