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激烈的台儿庄大战真实影像是中国人王小亭拍摄的

1938年春中日大战时的台儿庄西门
(黄振\文)历史的长河里,总有些片段被时间悄悄尘封,直到某一刻,它们再度浮出水面,唤醒尘封的记忆,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视频加载中...
近年来,一段源自英国国家档案馆的珍贵视频悄然回流,揭开了1938年台儿庄大战的全新面纱,其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不已。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震撼人心的画面,竟是出自我国杰出摄影记者王小亭之手。

王小亭在前线拍摄中
王小亭原名王海升,1900 年出生于北京,曾就读南开大学,18岁留学美国。王小亭后来结识了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著名摄影记者范济时,经推荐,王小亭应聘为“万国新闻通讯社”和《申报》摄影记者,后来又成为赫斯特报系《今日新闻》东亚区摄影记者。

淞沪会战时王小亭在上海火车南站拍摄的《中国娃娃》
1937 年淞沪抗战爆发,8月28日,王小亭拍摄了日军轰炸上海南车站惨状,截取电影胶片中一个儿童孤独无助嚎啕大哭的画面,两周后以《中国娃娃》为题,刊登在美国知名《生活》周刊,激起了美国民众的反日浪潮,唤起世界舆论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持。

徐州会战形势图
1938年春,中国大地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台儿庄,这座位于山东省南部的古城,因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而载入史册。日本帝国主义妄图一举吞并华北,台儿庄成了阻挡他们前进的关键屏障。在这场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战役中,中国军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英勇与坚韧,粉碎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书写了民族抗争史上的壮丽篇章。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台儿庄火车站
3月16日,矶谷廉介率领的日军第十师团在飞机、大炮掩护下,集结兵力约5万人,向台儿庄城区发起猛烈进攻,企图夺取徐州。李宗仁将军率领第五战区官兵以血肉之躯鏖战日军,誓死保卫台儿庄。

中国军队过运河浮桥
4月1日,10多名中外记者从汉口出发,前往第五战区徐州采访,其中有《大公报》特派员范长江,《新华日报》记者陆诒,美国合众社记者爱泼斯坦,荷兰纪录影片导演伊文思,匈牙利裔美籍摄影师罗伯特•卡帕,美国赫斯特报系《今日新闻》东亚区摄影记者王小亭。

行进中的中国军人(一)
4月4日一大早,中外记者们来到扒头山村,在一周姓大户人家(周新老师给笔者讲述过他看到孙连仲接见中外记者)见到了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将军。当时部分高级将领为了安全起见,没有住在潘家庄总部,而是住在向西两公里的扒头山村。

行进中的中国军人(二)
4月3日,台儿庄城寨被日军占领了3/4。日军第10师团第10联队已攻至庄东南的黄林庄、石拉、梁王城运河一线;第5师团坂本支队也已到达了台儿庄东面8公里的肖庄。第二集团军各部均在竭力苦撑,伤亡惨重,台儿庄大战到了最危险的关头。

行进中的中国军人(三)
此刻,在总部北面4公里的岗子、斋山庄的我炮兵阵地不断受到日军炮火的攻击,总部所在地已极不安全了,4日,总部向南转移到4公里外的棠梨埠村张家。台儿庄战况形势严峻,李宗仁出于对记者们安全的考虑,严禁任何人进入一线采访,对外国记者还派员跟踪监督。他们只能在阵地外围进行采访、拍摄。

4月7日上午冒着炮火清剿台儿庄城内残敌
6日晚8点,司令部下达反攻命令,设立在燕子埠山南的中国军队炮兵阵地精准打击,炸毁日军弹药库,腾空而起的火光照亮了整个台儿庄城。在汤恩伯的重武器兵团和第二集团军池峰城31师残部的合力围攻下,7日凌晨2点,夺回阵地,除一小部日军突围外,城区内的日军大部被歼灭,但仍有少部分藏在残垣断壁内负隅顽抗,中国军队逐街逐巷进行清剿,台儿庄大战历时16天宣告胜利。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残垣断壁中勇猛冲锋
4月7日早6点,刚刚醒来的罗伯特·卡帕听说台儿庄已经被打下来了,为没能拍摄到前线战斗场面而懊恼,请求军方立即送摄制组去台儿庄拍摄,然而直到11点钟,接他们的车辆才来到,等到了台儿庄城内,战斗已经结束,只拍到一些战后的场面。

王小亭(前一)骑马前往台儿庄拍摄途中
王小亭或许是中国人的缘故,远比国外记者幸运的多,由军方护送,在战斗还没有结束时骑马赶到台儿庄城内,他不顾个人安危,冲在一线,用德国产埃尔莫16mm电影摄影机,冒死拍摄到了激烈的战斗场景:中国士兵正顶着日军的炮火,在满是瓦砾的巷道中缓缓推进,面对不定时落下炸开的炮弹,他们仍然面色坚定步伐不停,画面中一名腿部受伤的战士,正被战友背走,即便疼痛难忍,其依旧紧握着手榴弹不放,随时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

王小亭(右三)和同行在台儿庄城内
在这场生死较量的战场上,王小亭不仅捕捉到了士兵们的英勇无畏,更记录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与创伤。通过这些珍贵的影像,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王亭成为唯一真正拍摄到了台儿庄大战真实作战的画面的记者。1938年6月,美国新闻协会向王小亭颁发奖章,表彰他在战地摄影上的杰出成就。

一士兵受伤被战友救助时仍手握手榴弹
以前我们看到的一些关于台儿庄大战的视频,基本都是罗伯特•卡帕拍摄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中的一些画面,没有激战画面,大多为台儿庄战场外围和战后场景。孙连仲研究作战方案和炮击的画面都是摆拍的。因为配合拍摄打炮,中国炮兵阵地遭到日军炮兵还击,指挥官因此还受到严厉批评。

罗伯特•卡帕在杨家楼村摆拍孙连仲研究作战方案
二战结束战后,王小亭定居美国,但经常前往台湾从事新闻或纪录片摄影工作。1950年-1960年,王小亭转任米高梅公司纪录片摄影师,拍摄了《章嘉活佛火化》《台湾樱花盛开》等著名短片。

老年王小亭
王小亭退休后移居台湾,1981年3月9日在台北逝世,终年81岁。

通过台儿庄火车站转运重伤员到后方医院治疗
王小亭所拍摄的台儿庄大战影像见证了中华民族在逆境中崛起的力量,激励着后来人为正义与和平而奋斗。今天,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共同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注:1、本文视频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2、本文参阅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台儿庄战役资料选编》一书;3、参阅南京好友左中仪先生所著《纪录片<四万万人民>中有关“台儿庄大战”的拍摄细节》和《台儿庄大战中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驻地位置考》两篇文章。
责任编辑:黄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