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骨折损伤大脑怎么办?

顾建文教授,解放军306医院,中华医学会理事、全军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颅骨骨折是指头部骨骼中的一块或多块发生部分或完全断裂的疾病,多由于钝性冲击引起。颅骨结构改变大多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如果伴有受力点附近的颅骨内的组织结构损伤,如血管破裂、脑或颅神经损伤,脑膜撕裂等,则需要及时处理,否则可引起颅内血肿、神经功能受损、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影响预后。

需要紧急处理的有以下几种:1、颅顶骨折,合并脑损伤或大面积骨折片陷入颅腔,导致颅内压升高。骨折片压迫脑重要部位引起神经功能障碍。非功能区部位的小面积凹陷骨折,无颅内压增高,深度超过1厘米者考虑择期手术。开放性粉碎性凹陷骨折。2、颅底骨折:脑脊液漏在4周以上仍未停止,可行手术修补硬脑膜。

一、颅骨骨折概述

颅骨骨折指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的改变。其临床意义不在于骨折本身,而在于骨折所引起的脑、脑膜、血管及神经的损伤,可合并脑脊液漏、颅内血肿及颅内感染等。

二、颅骨骨折分类

按骨折部位分为:颅盖骨折、颅底骨折

按骨折形态分为: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

根据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

三、临床表现

1、颅顶骨折

(1)线性骨折:发生率高,局部压痛,肿胀,病人常伴发局部骨膜下血肿。

(2)凹陷性骨折:好发于额、顶部。多为全层凹陷,局部可扪及局限性下陷区,部分病人仅有内板凹陷。

2、颅底骨折:因强烈间接暴力作用于颅底所致,常为线性骨折。

根据部位不同 脑脊液漏 瘀斑部位 可能累及的脑神经表现

颅前窝骨折 鼻漏(多呈血性) 球结膜下淤血,眶周淤血 常伴嗅神经损伤俗称“熊猫眼征” 数可发生视神经损伤

颅中窝骨折 鼻漏、耳漏 乳突区(Battle征) 面神经、听神经

颅后窝骨折 无 乳突和枕下皮下淤血, 少见(偶见舌咽、舌 下、迷走、副神经损伤的表现)

四、治疗

1、颅顶骨折

(1)不需要手术治疗:单纯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凹陷程度轻,陷入深度小于1厘米,又无临床症状)

(2)需要手术治疗:

a.合并脑损伤或大面积骨折片陷入颅腔,导致颅内压升高。

b.骨折片压迫脑重要部位引起神经功能障碍。

c.非功能区部位的小面积凹陷骨折,无颅内压增高,深度超过1厘米者考虑择期手术。

d.开放性粉碎性凹陷骨折。

2、颅底骨折:主要针对由骨折引起的伴发症和后遗症进行治疗。出现脑脊液漏时即属开放性损伤,应使用TAT及抗菌药预防感染。大部分脑脊液漏在伤后1—2周自愈,若4周以上仍未停止,可行手术修补硬脑膜。1、有感染的危险:与脑脊液外漏有关。2潜在并发症:颅内血肿、颅内压增高、颅内低压综合征

三、护理问题

1、预防颅内感染,促进漏口早日闭合

(1)体位:绝对卧床休息,半坐位,头偏向患侧;

(2)保持局部清洁:每日2次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外耳道、鼻腔或口腔。劝告病人勿挖鼻、抠耳,注意不可堵塞鼻腔。

(3)避免颅内压骤升:嘱病人勿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涕或打喷嚏等。

(4)对于脑脊液鼻漏者,不可经鼻腔进行护理操作。严禁从鼻腔吸痰或放置鼻胃管,禁止耳鼻滴药,冲洗和堵塞,禁忌做腰穿。

(5)注意有无颅内感染迹象:体温持续在38摄氏度以上,且有脑膜刺激征,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6)遵医嘱应用抗菌药及TAT或破伤风类毒素。

2、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的早期迹象。

(2)颅脑外伤后易发生癫痫,病人以意识丧失,全身抽搐作为特征,常伴有尖叫,四肢抽搐,双目凝视,口吐白沫,强直阵挛性发作在短期内频繁发作。发作时护理应让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呕吐物及时清除,迅速解开衣扣,以软物垫塞上下齿之间,以防舌咬伤,加以床档保护防止坠床,同时加大氧流量,遵医嘱静推地西泮,并注意观察呼吸情况。肢体抽搐时保护大关节,防止脱臼,骨折,不可强行按压肢体,减少刺激。详细记录全过程,意识,瞳孔,抽搐部位,持续时间,间隔时间。

(3)若脑脊液外漏多,可是颅内压过低而导致颅内血管扩张,出现剧烈头痛,眩晕,呕吐,厌食,反应迟钝,脉搏细弱,血压偏低,立位加重,卧位缓解。出现颅压过低表现时,遵医嘱大量补液以缓解症状。常用平衡液或葡萄糖溶液。

四、愈后

1、线性骨折:成人一般2-5年能恢复,小儿1年。

2、若颅骨缺损可在伤后半年作颅骨成形术。

颅骨缺损者应注意避免局部碰撞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