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是什么时候入缅的,有哪些战斗序列?

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已被日本小太阳烤得发烫的亚洲、太平洋地区,一下又升高了不少热度,地球的运转好像都加快了。

太平洋西岸,美国举国上下沉浸在极大痛苦之中,罗斯福在国会大厦发表广播演说,对日宣战。

太平洋东岸,中国陪都重庆,却一片欢腾,“美国终于和日本打起来了”,“日本祸水终于撞向太平洋了”,国民党政要们奔走相告,拍手称快。

美国参战给蒋介石极大振奋,事件的当天,他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委特别会议,决定对日宣战(中国全面抗战已进行4年多,国土沦陷大半,国民党一直没有正式对日宣战)。

同日,他向罗斯福建议成立中、美、英、苏、荷、澳等国军事同盟,共同对付日本。

12月26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重庆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建立军事同盟。

同日,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组建中国远征军,下辖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共3个军约10万兵力,其序列如下:

中国远征军长官部(总司令卫立煌、副总司令杜聿明)

第5军(军长杜聿明兼)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新22师(师长廖耀湘)、第96师(师长余韶)

第6军(军长甘丽初)

第49师(师长彭璧生)、第93师(师长吕国铨)、暂55师(师长陈勉吾)

第66军(军长张轸)

第28师(师长刘伯龙)、新29师(师长马维骥)、新38师(师长孙立人)

此外,依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拟订的确保滇缅路作战计划,在云南还部署了第52军、第71军、第79军等部队,作为第二线兵团。

在云南境内,国民政府共集结了近20万兵力,曾经是抗日后方的云南,一下成了集结强大兵力,随时准备出击的抗日前线。

此期间,罗斯福、丘吉尔邀集26个国家首脑,举行了历史性的华盛顿会议。

会上,美、英、苏、中四国领衔发表了著名的《联合国宪章》,中国开始跻身于世界四强地位。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下当时无以复加的兴奋心情:

“我国签字于共同宣言,罗斯福总统特别对宋子文表示:欢迎中国列为四强之一。此言闻之,但有惭惶而已!”

12月31日,经罗斯福提议,盟军设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任战区总司令,指挥在中国、越南、泰国的盟军作战。

当盟国代表把委任证书送达重庆,请蒋总司令签字时,他的双手神经质地剧烈颤抖,足足有半分钟,才把“蒋中正”三个字写了上去。

世界大国领袖的地位,盟军战区统帅的头衔,还有那如潮般涌来的美援物资………

珍珠港事变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蒋介石做了多少年的梦,一个一个实现了。

如此看来,事变的当天,山城重庆,那种把别人的丧事当喜事欢庆的反常景象,实在是情理中的事。

对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英国人有太多的忧豫和顾虑。

在战况紧急的时刻,他们想请中国军队协防缅甸,抵抗日军,同时又担心中国军队入缅会惊扰他们的殖民地美梦,所以,他们不断地拖延中国军队入缅的时间。

中国政府曾于1941年12月11日向中国远征军下达入缅作战动员令,命令第5军向保山集结,命令第6军克日完成入缅准备。

旋即,又因“英方表示第5军及第6军主力暂时毋庸入缅”而中止。

可是,日本人的进攻步伐坚定不移,日军自1941年12月23日轰炸仰光后,随即展开对缅甸的地面进攻。

早已集结在泰国境内的日军第55师团先遣部队,于12月28日突破泰缅边境,向缅甸南部地区出击。

次年1月19日,日军击溃英军第48旅守备部队,占领缅甸南部的土瓦和耶城。

1月31日,日军攻占缅南军事重镇毛淡棉,日军陆上进攻锋芒直指仰光。

英国人这才慌了手脚。英国政府向中国政府请求“速派军队入缅作战”。

1942年2月26日,中国政府向中国远征军部队再次下达入缅作战命令,中国远征军终于正式向缅甸进军,投入对日作战的国际战场。

中国远征军挥师出征的那一天,场面何等壮观,阵容何等威武,气概何等昂扬:

空中有盟军的飞机掩护,地上车轮滚滚,马达轰鸣,上千辆各式各样的军车,坦克车,拖炮车,弹药车,步兵输送车,救护车,通信车,辎重车,还有从缅甸赶来协助运兵的英国红头大卡车。

犹如钢铁巨龙,沿着滇缅公路,出保山,渡怒江,过龙陵,越芒市,直奔国门畹町而去。

滇缅公路上突然出现的这支机械化部队,其规模和质量,在中国战争史上是空前的。

远征军序列中,全是国军中的精锐,尤其第5军,是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军,王牌中的王牌。

不久前,在昆仑关战役中,牛刀小试,全歼日军一个旅团,可谓声威俱隆,出征缅甸,英国人专门点了第5军的将。

隆隆而去的战车大炮,都是近年从国外购买,以及苏联和美国援助的新式装备。

一点点积攒起来的这点老本,蒋介石曾紧紧的攥在手心,轻易舍不得用。如今,走上国际战场,总司令一咬牙,抖出来了!

滇西是块多情的土地,民风淳朴,且崇尚武功,老百姓听说中国军队出国作战,备受鼓舞。

多少年来,中国人只有在自家门内受人欺负的份儿。现在,跨出国门,到缅甸打鬼子,中国也有今天!

部队出征的这一天,各族民众闻风而至,围拢到道路两旁,为远征官兵壮行。

当地的头人按习俗,在路口摆香案,垒祭台,由祭师主持,杀牲献祭。

军车一停,各族男女老少,一拥而上,献米酒,敬山茶,递纸烟,犒劳官兵。

沿途,人山人海,欢腾雀跃,出征的官兵热血奔涌,斗志昂扬,进军路上,飞出激昂的远征军战歌:

枪,在我们肩上,

血,在我们胸膛。

到缅甸去吧,

走上国际的战场。

远征军出征,蒋介石虽不能亲躬其事,但是,他的画像代表总司令本人为官兵壮行。

矗立在畹町桥头的巨幅画像中,蒋介石威风凛凛,顶天立地,他脚蹬马靴,腰挂佩剑,肩披黑色披氅,就像一面迎风昂扬的战旗。

面对南边那片狼烟四起的丛林,他那夸张了的右手,凌空一挥,直指前方,巨臂之下,是两行斗大的字:

驱除倭寇

收复缅甸

在蒋总司令炯炯目光下,中国远征军官兵喝下当地民众献上的最后一杯壮行酒,便雄赳赳地跨出国门。

坦克大炮汽车,一队接一队,跨过畹町界河大桥,开入缅甸国土。

二月里,战争尚远在南方,缅北春光明媚,一片宁静,野花遍地怒放,牛羊在山坡吃草,高大的棕榈树,在春风里摇曳着美丽的身姿。

气势非凡的佛塔,在蓝天下大放异彩,竹楼里升起缕缕炊烟,山坳里不时传来姑娘和小伙子们情意缠绵的歌声。

在美丽神奇的异国土地上,中国远征军风驰电掣,全速南行,农田、村落、古树、佛寺,从眼前一闪而过。

经过繁华市镇时,穿得花花绿绿的当地华侨,打着小旗夹道欢迎,一盒盒香烟,一包包糖果,一束束鲜花,雨点一样抛到车上。

“欢迎中国远征军到缅甸打仗”的呼号,在风中回荡,异国情调,英雄式进军,真让人激情奔涌,热血沸腾,官兵们甚至忘记,他们是迎着炮火而去的。

滇缅公路【第4期】

作者简介

自小喜欢文字,小学生时,作文已常做范文。文青时期,多篇文章获奖。风雨几十年,爱好未改,喜读文史,坚持写作,欢迎交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