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知雨、张煜东都曾是他的课代表,这名数学老师让学生有底气
“有郭老师在,学生就有了底气,班级就有了士气,家长们感觉很牛气,数学组中午就会充满‘人气’。”在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的图书角、品雅轩、英才书院、操场一角……只要是中午,你总能看到郭立新老师忙碌的身影和簇拥在身旁的一群群学生。作为三寄宿中学最年长的教师、担任数学组教研组长的郭立新,长期任教两个班数学,并主持学校数学拔尖人才的培养工作。

是经师,也是人师
2005年8月,郭老师进入三寄宿学校,接手八年级4班、10班数学教学。起初对学情还不甚了解,与此前数学老师的教学风格迥异,他遭遇了教学生涯的第一次“师生对立”。10班的同学还集中向班主任反映,认为郭老师要求太严苛。收到反馈后,郭老师采取两个措施:一方面组织不同层次学生座谈。另一方面,把家长和学生召集在一起,做“责任与担当、时间与使命”专题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与人生观。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2007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中,郭老师任教的两个班有5名学生获得国家二、三等奖以及省市级奖项。2007届中考,这两个班数学位置值1的学生均为10人,并列汉阳区第一。
2015年暑假,郭老师意外遭遇车祸,考虑到孩子们处于八升九的关键时期,休养不足40天,他就拄着拐、肩负钢板,重新回到教室。如今正在读研究生的廖可黎,初中时刚进入三寄宿中学时,数学成绩仅70多分。郭老师不厌其烦地帮他分析学习中的问题,尝试改变不良习惯,探究适合他的学习方法。最后该生中考数学114分。

是金牌教练,也是口碑担当
2016年9月,郭老师接任数学备课组长,组内青年教师居多,教学经验以及中考备考复习方法比较欠缺。在谢志刚校长负责带领数学组的引导下,郭老师积极组织各类专题研讨、参与区内外教研活动,在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开发了专题复习、小组合训练、基础卷与综合卷相结合的备考复习模式,并取得显著效果。
2019届中考前三周,因特殊原因郭老师加带第三个班的数学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但郭老师靠硬实力展现出“神勇”。当年全市中考数学满分不足60人,三寄宿中学占据12席,其中9人出自郭老师所带班级。
2020年8月,郭老师接手的新九年级,其中一个班在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中数学三高达标人数比同类班少了一半,士气低落。他利用家校群展示优秀作业,在人人通建立学习交流群,与家长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利用自主选题荐题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打卡讲解。慢慢地人心在凝聚,特别是尖子生信心爆棚,最终数学三高上线人数提升了30%。
在三十余年的教学生涯里,他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2016年梅知雨,2024年张煜东,武汉三中的两名省理科学霸,初中时都曾是郭老师班上的数学课代表。在郭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们不仅在数学上成绩优异,在人生的道路上也越走越开阔。近三年中考,该校有27个高分保护学生,有13人来自郭老师所带的班级。
是教学大匠,也是时尚达人
什么是“工匠精神”?郭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真正含义。教学生涯中的累累硕果,不仅来源于郭老师在数学教学上的深厚的造诣,更在于他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细腻的教学方法和耐心的指导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到‘郭老大’办公室去喝茶”成为一批郭老师的“死忠粉丝”们的口头禅。每到中午,郭老师办公桌旁,常常是座无虚席,同学们在一起援疑质理,讨论交流,学得不亦乐乎。
对于电子白板、互动课堂、智学网教学质量分析等信息技术手段,郭老师也兴趣盎然,与时俱进,熟练运用,不输年轻人。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加持下,郭老师的教学技艺如虎添翼。
(长江日报杨幸慈 通讯员张迷 陶洪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