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细菌感染“跑”到胸腔,大爷走了一趟“鬼门关”
70多岁的李大爷(化名)至今还没想明白自己仅仅拔了一颗牙,后来竟然呼吸衰竭、休克、昏迷......经过江南大学附属医院MDT(多科协作)团队的治疗,他终于从ICU“鬼门关”里走了出来,脖子下方巴掌大的裸露伤口通过自己大腿上移植皮片最终得到了创面修复。
病情:口腔感染“跑”到胸腔
4月底,李大爷在自己老家医院拔了一颗右下侧的牙,三天后陆续出现下颌、颈部红肿疼痛并发烧的症状。当地医院血液检查显示有炎症,但经过抗生素等系列治疗后,仍不见起色。李大爷及其家人这才意识到,这可能不是简简单单的发炎,在家人的帮助和建议下,李大爷从老家赶到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而此时离李大爷出现症状已经过去一周多时间。医院感染科为他完善相关化验及检查,CT显示其颈部的感染顺着气管周围间隙直达胸腔纵隔,形成了纵隔脓肿。脓毒症、颈部软组织感染、肺部感染、纵膈感染、肾功能不全、房颤等病情被一一诊断。
拔牙的脓肿已经到了胸腔?据悉,因为颈部后方、脊柱的前方,有“危险间隙”的存在,颈部感染产生的脓肿可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入左右两肺之间的纵隔区域,产生纵隔脓肿、纵隔炎、肺炎,甚至感染中毒性休克。当天下午,胸心外科会诊专家当机立断,选择紧急为他切开脓肿,通畅引流,挽救生命。
救命:切开脖颈引流脓肿
然而,李大爷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呼吸衰竭、休克、昏迷,重症医学科接过了接力棒。ICU里,李大爷的感染指标持高不下,检查发现其体内出现了顽固性、耐药性真菌。为了更好地控制李大爷颈部及肺部的炎症,重症医学科和创面修复科会诊后,创面修复科储国平主任医师对李大爷颈部进行开放式脓肿清创引流术及气管切开术。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面对感染严重的颈部区域,小心游离,仔细止血,在保护好颈部重要结构的同时充分打开了感染区域,使得感染灶得到了充分的引流。术后,李大爷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但由于原本颈部的脓肿病变让该区域的皮肤、皮下及筋膜组织坏死,出现一个大创口,露出红色的基底面,形成巴掌大的创面。

修复:大腿取皮“愈合”伤口
接下来,救治李大爷生命的接力棒交给了创面修复科。储国平告诉记者,第一步要控制全身和局部感染,科室通过灌洗结合负压性引流技术,反复用盐水冲洗引流,同时改善创面肌理条件。创面感染稳定后,医生从患者的大腿上游离移植皮片进行创面修复,这个“补丁”需要医生将患者自体皮片一点一点移植到脖颈下方的创面上,经过感染关、修复关后,最终移植的皮片存活良好,无明显排斥反应,创面全部愈合。他解释,由于颈部结构复杂,尤其是颈部大动静脉一旦损伤会出现致命性的后果,需要医生仔细再仔细。据悉,皮片主要是由不含血供的皮肤及其附属器组成可供移植的组织结构,其结构相对简单,通常仅包括皮肤及其附着结构,可包含部分真皮下血管网,不包括皮下脂肪组织、神经、肌肉组织甚至骨和软骨组织。

专科:团队专业技术成熟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江大附院烧创伤诊疗中心主任吕国忠介绍,创面修复是烧创伤救治的关键,江大附属医院创面修复科作为烧创伤诊疗中心下的二级学科,获批教育部创面修复技术工程中心(全国唯一)、国家卫生健康委创面修复培训教育基地。

创面修复中心储国平主任医师介绍,近年来除烧伤、创伤引起的急性创面外,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各种疾病导致的体表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逐年增加,如压疮、糖尿病足、手术切口不愈创面、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等。此外,皮肤软组织肿瘤、癌性创面也日益增多。这类患者治疗过程漫长且复杂,给患者的身心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更好地帮助、解决难愈创面患者之痛,成为社会关注的民生热点。中心以教育部直属“211”高校江南大学为依托,开展深度合作,解决难愈性创面修复关键技术及其相关材料的研发,主治各类疑难急慢性难愈性创面,在血管重建、清创、修复、康复等方面具有领先技术优势。
扬子晚报/ 紫牛新闻 记者 季娜娜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