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的源头在哪里?(西辽河支流——老哈河篇)
老哈河源头在河北省平泉市光头山北麓。

2024年5月18日 赤峰、平泉
为了寻找老哈河的源头。老哥我今天,由西拉木伦河中下游的巴林右旗,乘大客车来到了赤峰市。

再由赤峰市换乘高铁,来到了河北省的平泉市。

2024年5月19日 光头山辽河源(老哈河源头)
清晨,在平泉旅店老板的倡议下,去街对面回民餐馆吃的烧饼、羊汤。然后,打车去辽河源国家深林公园。去寻找老哈河的源头。刚出发,天就下起了雨。


中途,司机告诉我路边有石虎、石羊像。直觉告诉我,这里一定是一处古墓。查看地图,得知这里叫石虎村。附近有、一处辽代的墓葬。

顶着雨,查看整个石虎景区。从景区介绍,知道了详情:原来这里是辽南院枢密副使,陈国公窦景庸的墓地。


离开辽代墓地。继续前行不太远,就来到了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我们没有进入公园正门。而是走下边小路,超近路直奔源头而去。

不巧的是,在离源头还有几里路得地方。被一道栏杆给拦上了。一会儿,后面又来一辆车过来玩。看看进不去,调头回去了。千多里路赶了过来。我肯定不会就此罢休:让司机原地等待。我就一个人走进了山里。不远处,就奇迹般地发现了从源头流过来的小溪。

然后,就逆流而上。继续去寻觅源头。

走了不太远处,发现这个神奇的现象:都已经快到5月下旬了。这里的大块冰冻,还没有完全融化。源头的涓涓细流在冰冻下缓缓流动。

继续往上走。看那溪流跳跃着向下流淌。心里也是一阵阵喜悦流露出来——终于见到了老哈河的正源了。


越向上走,看见越多的小溪水,向这里汇聚而来。

沿着这里的木栈道,向上走了有几里远。始终没有走到源头的泉眼处。慢慢的这里是雾气蒙蒙。不知道上面有多远。

又怕让司机等得太久,也不好。虽然,没有看见源水头。但看见源头流下的溪流,也就可以了。毕竟,遗憾美才是最美。此时,断臂维纳斯充满了整个思维!想到此,抬脚往回走—— 老哈河的源头,我见到了。

看过心心念念的老哈河源头后,司机送我来到了,老哈河流经了几十公里的黄土梁子镇。我要在这里继续沿着老哈河,找车去宁城。去看辽中京遗址及三塔。前文说过,这里的大块冰还没有化透。今天格外的冷。候车时,两件衣服,转眼间就被冷风打透了。

下图就是流经黄土梁子的老哈河。这里之所以这么窄小。就是因为,上头有个拦蓄的小水库。

在黄土梁子镇,乘公交车来到北五十家子。然后,步行来到河北与内蒙交界的十家。这里就是内蒙的地界了。这里是个三岔口。往前走,就是宁城。左转就是道须沟。啥时候有车,有没有车,现在还是未知数。

来前做功课时,知道道须沟是此次必去景点。想到这里,就在无助中,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做出了艰难的选择——打车去道须沟。
下图就是打车路过的紫蒙湖景区。下车拍照后,继续前行。

下午4点左右,赶到了道须沟。这时景区也快要关门了。只能先去吃饭暖一暖。经饭店老板推荐,一家民宿的老弟开着三轮车,把我接到了他们家里。这里山清水秀。家庭旅馆里面也是设备齐全,干净整洁。

2024年5月20日 道须沟
清晨,老弟4点就出去采山菜了。弟妹在家里,给做饭。昨晚说好的:给我做捞饭、山白菜炖豆腐、煮鸡蛋。6点多,饭菜都做好了。饭和一大盆菜都端了 上来,让我吃。我只盛了一小碗。估计五分之一都不到。

景区要八点才能开门。弟妹就约我一起去山上采山菜。并说:若不是你必须去景区参观,我一定领你去采一天的山菜。

吃完饭,我们就一起上山了。一路告诉我回来的路。转弯处有花、石头等特殊标记。因为她要在山上采山菜一上午。我必须8点前赶回来去参观景区。

山里面很冷。在阴冷的背阴处,昨夜留在草叶上的霜,还没有融化。

这里离老哈河源头的直线距离不太远。可以看见,这里山间的泉水,也在向下汩汩流淌。

弟妹让我拿几颗山菜,教我辨认。并反复告诉我山菜的名字。

转眼7点半了。弟妹让我下山。山下不远处就是景区大门。我给她照了张摆拍照。告诉她注意安全。她也是嘱咐我:记住回去的路转弯处的一些记号。托她的福,我一路顺利下山。

来到道须沟景区大门前。买了景区内交通车票,就进入了景区。

据介绍:当年,乾隆皇帝来木兰围场狩猎。走进这条山沟时,被这里的景色所陶醉。看见雨后山上无数条小溪顺山而下、彩虹从天上直插谷底。便吟出“水道如须,彩虹落涧”的诗句。以后,这里便以乾隆“水道如须”的诗句。将此条山沟定名为“道须沟”。

道须沟里面,现在正是鲜花盛开,溪水潺潺。

今天,老哥我是第一个进入景区的人。沿着道须沟流下的小溪,一路逆流而上,尽情地享受大自然赏赐的万般美景。一路经过乐水潭、一步登天石、情缘岛。



这时,游客也陆续来到景区。景区的摆渡车也忙碌了起来。在中途,搭乘摆渡车,又换乘“小火车”。一路来到了,景区的最后一站——土河源。土河源也是老哈河一条支流的源头。

据这里的工作人员讲:好多年前,土河源的泉水,像锅里烧开水一样,向上涌动。可我们现在看到源水头,却像一潭死水,一动不动。

我质疑下面奔腾跳跃的小溪,就是由这样一潭死水流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沿着后面的木栈道,向下走。就可以看见露出地表的溪水。并且,走到下面的演出场地,可以直接看演出。为了证实这一情况。我就一个人沿小路一路走下去。果然,看到了由石缝里流出的小溪水。

然后,看了一会儿演出。又逛了逛其他一些景观,就乘车下山了。


因为,打听好了11点半前,去宁城的客车就在景区门前发车。所以,赶早就来到景区门前候车。中午,告别了道须沟。乘客车沿着老哈河北岸的公路去宁城。
走这条路,能路过距离宁城西20公里处的,辽中京遗址及三塔。2012年来辽西蒙东时,曾见过大塔和小塔。城内大塔称大明塔(辽塔)位于城中心东部,高80米。(2012年8月拍摄)


小塔(金塔)位于城中心西部,高24米 。(2012年8月拍摄)


今天特意在半截塔附近下车。专程参观半截塔和辽中京古城遗址。因为辽中京和三塔是老哈河流域的重要节点之一。然后,再打车去宁城。并住宿在宁城。
史料记载:半截塔建于辽清宁三年(1057年)。位于中京古城外西南角。疑为地震倒塌。后无修复。所以,仅剩现在的半截残塔。残高14米。


辽中京古城始建于辽统和二十五年(公元1007年)。是辽、金、宋三朝的重镇。古城周长约15公里。分皇城、内城、外城三个层次。(下图为外城城墙遗址)


辽中京是辽代的重要遗存之一。城中的大明塔,更是以国内体积最大的古塔,而驰名全国。清乾隆皇帝曾题诗赞誉大明塔:“自远早见郁迢峣,逼近欲瞻翻不易”。


2024年5月21日 赤峰与红山文化
早饭后,由宁城乘高铁返回赤峰。

在赤峰站前,乘坐公交车来到红山文化博物馆。内蒙古的赤峰是公元9世纪初,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的地区。也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博物馆就建在红山脚下。赤峰——红色的山峰。也就是红山。

红山文化——迎来了中华文明的曙光。


梁启超的次子,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中国现代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都是红山文化研究的先驱。


红山文化的女神崇拜。


来的时间不凑巧,牛河梁博物馆闭馆维修。没能去参观。


红山水库 从博物馆出来,就乘客车,来到几十公里外的红山水库。红山水库是老哈河中上游,众多水库中最大的水库。老哥我,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红山水库对面的山上。真实地拍照了水库大的全景。

可以看出,水库现已处于枯水期。大坝的溢洪道一滴水都没有。也就是老哈河水流到这里,就断流了。此时此景,不禁让我一阵阵心酸……


红山水库旁边的红山镇,交通不便。晚上,只能住在这里了。奢悦宾馆是小镇最高档的宾馆了。四层楼里面,居然设有电梯。真的不错。


2024年5月22日 海流图村——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汇合处
清晨,由红山镇乘客车到哈拉道口。在这里换乘去敖汉旗的火车站——四道湾镇。在四道湾站乘火车经奈曼旗去八仙筒站。查阅高德地图得知:八仙筒是据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交汇处最近、也是最方便的地方。

列车就要进四道湾站了。在站内,敬业的美女,站出一个标准的姿势,在迎候列车的到来。

奈曼旗 经过一段时间走行,列车驶入了奈曼旗站。这是新建的车站。很漂亮的蒙族式建筑。十多年前来这里时,还没这座新车站。

在19世纪中叶,奈曼旗的老哈河畔,曾经流传出一首草原民歌。名字就叫《诺恩吉娅 》:老哈河水长又长,马儿拖着缰。性情温顺的诺恩吉娅,嫁到遥远的地方……。这首歌传唱了,整个内蒙古草原及大江南北。并且,这是由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
诺恩吉雅的原型,是一位奈曼的姑娘。她的父亲德木楚克道尔吉。是清代奈曼王府第11任王爷的亲弟弟。她父亲看中了,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旗王爷的长子包德毕力格。便把诺恩吉雅许配给了他。(下图是2012年拍照的奈曼王府)

然而,出嫁的诺恩吉雅并不幸福。久别故乡的她遏制不住思乡的情感,无数次登高遥望,呼唤亲人,呼唤故乡……最后,埋骨他乡。
经过奈曼旗,很快就到了八仙筒站。在八仙筒站前,打车去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的交汇处。一个名叫海流图的村子附近。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车程。终于来到两河交汇处的海流图村附近。原准备用航拍,来记录这一壮观的汇流处。可是,看到现场的情景。才知道:根本用不到了。这里已经是一片荒芜的沙滩。根本没有“三江源”的壮观。此时心里真的如:打翻了的五味瓶!
下图是:两河应该交汇的地方。左侧是西拉木伦河;右侧是老哈河;前方应该是汇合形成的西辽河干流。可是现在这里统统是沙滩一片……

站在这里回望左侧:老哈河还存有一点水。估计是低洼处聚集的雨水,或是支流的一点水。

下图所见,是老哈河终点。也是最后的河水……

回望右侧西拉木伦河这边:完全是一片白沙滩。根本就没有一滴水的迹象。

这里就是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的交汇处。也应该是西辽河干流的源头……